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一江一河、外白渡桥、东方明珠均能入镜,苏州河畔有个最美“拍照点”
分享至:
 (16)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唐烨 2020-08-12 06:31
摘要: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大,设计效果更容易呈现;而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小得多,必须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精细再精细,才能有着可以呈现出来的效果。

到今年年底,苏州河两岸42公里滨水岸线将实现基本贯通开放。记者了解到,从外白渡桥到成都路高架的苏州河黄浦段,全长3公里,在实现贯通的基础上,目前正抓紧进行景观提升。从东向西打造了“苏河之门”“苏河之眸”“苏河之驿”分区,展现了一个“有内容、有记忆、有活力的海派风情博览带”。

记者日前采访了负责苏州河黄浦段设计的设计团队——由同济大学建筑系章明教授领衔的“同济原作”,听他们讲讲这段苏州河岸线呈现的亮点与设计中的趣事。

亲水

在苏州河南侧,外白渡桥与乍浦路桥之间,最近新建了一处亲水平台:一段30多米长的钢结构亭子,轻盈地架在两米多高的水泥墩上。拾级而上,站在亭上,眼前风景别致:低头看,因为一半的亭身延伸到河上,透过镂空的亭子地面,可以看到脚下潺潺流动的河水;抬头看,富有历史感的外白渡桥近在眼前,目光越过黄浦江,远处便是代表着现代上海的东方明珠。这座亭子建成没多久,已吸引了不少专业摄影师来采风,称这座亭子为苏州河畔最美“拍照点”。


这段亭子无疑是苏州河黄浦段的一个亮点,它的“出现 ”也颇有意思。设计团队成员、“同济原作”设计师王绪男说,此处苏州河岸上有一段水泥墩,经考据,是吴淞路闸桥的桥墩。吴淞路闸桥曾是跨越苏河两岸的一座人车通行的桥梁,后被拆除;但两岸的水泥桥墩却因防汛要求被保留下来。他们在实地走访时发现,两米多高的水泥桥墩横在河岸前,完全挡住了岸上人的观河视线。

苏州河两岸的贯通开放,首要考虑的是人的活动与水的关系,让人人都有看水、亲水的机会,所以我们在设计上尽量保留与创造更多亲水和多角度欣赏苏州河的机会。”王绪男说。

这段水泥桥墩有来头,设计团队想将其留住,于是在水泥桥墩之上创造了亲水空间。富有现代感的不锈钢亭子,造型简洁明快,搭建在灰色的水泥桥墩上,透着浓浓的工业风。人的视线因亭子而“抬高”,解决了亲水的问题。设计团队给这段亭子起名叫“介亭”——意为借桥墩而生,却正对东方明珠,妙趣盎然。这里靠近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处,又是黄浦段东段“苏河之门”的标志之一。

保留与创造更多亲水机会的理念,其实贯穿于苏州河黄浦段整个设计中。3公里苏州河黄浦段,原来很多河岸都被高高的防汛墙围挡,按照苏州河的防汛要求,防汛墙要达到5.2米。这造成人站在防汛墙之外的河岸上,几乎不可能看到河水。设计团队因地制宜,打破了这些“不可能”。

在苏州河黄浦段西段,靠近九子公园的河岸,设计师采用了防汛墙向河岸退界的方式,打开了防汛墙另一侧亲水空间,非汛期时,人可以走到防汛墙的另一侧的亲水平台上,汛期时关闭这个通道,确保了安全性。

在乌镇路桥西侧的河岸,设计师利用地势、房屋的高低差创造了一些高坡,在高坡上种上绿草、绿植,再摆上座椅,俨然是可以休憩的平台,人在高坡上可休闲、可望水。

在沿岸道路狭窄的苏州河黄浦段中段,将采用“玻璃防汛墙”:防汛墙下部被保留,局部4.3米之上的行人视野换上符合防汛要求的强化玻璃,人走在路上可以轻轻松松看到河水。为此,设计团队为中段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苏河之眸”。

建成后,虽然腹地条件有限,但是3公里苏州河黄浦段一路走来,至少80%以上的沿河区域,都能看水、享水、亲水。

故事

沿着苏州河漫步,究竟看什么?亲水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光看水,周围的环境、建筑,哪怕一棵野树,可能都让这段“沿河之旅”变得有趣。

苏州河黄浦段,是苏州河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段之一,最富海派风情。设计团队为这段苏州河定调为“上海辰光,风情长卷”,形容这里的人文之美、色彩之变,故事感十足。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留下很多历史人文故事。苏州河黄浦段,沿岸的历史建筑不少,有些在修缮更新后被作为众创空间、酒吧,别有一番风情。在设计中,设计团队尽量留住沿岸的文化记忆,提出“向史而新”的设计理念。

如,上世纪20年代,苏州河沿线亮起了煤气灯,这里也是上海较早使用煤气灯的地方。在苏州河黄浦段的贯通开放中,煤气灯的造型被重新启用:黑色的铸铁灯架、花瓣造型的灯头,“进化性”地演绎了当年的情景。

在一些公共空间内,设计团队还大量采用了水洗石、水磨石等现在不太用的传统工艺,让这段苏州河公共空间在古朴中透着历史感与沧桑感。

见证苏州河历史不仅有人文景观,还有自然景观,设计师也尽力保留下来。如,“介亭”主体的桥面部分有段弯折,是为了绕开一棵生长在桥墩上的“野树”。很多人走过这段亭子时,都会停下来,带着好奇心“研究”一下这棵树是如何长出来的,看懂之后,会因设计会心一笑。

色彩的丰满,也是苏州河黄浦段的一大特色。3公里苏州河黄浦段,一路走来,周围环境的色彩变化非常明显。

东一段(外白渡桥到乍浦路桥)是橙红色,沿岸的历史建筑为橙红调,设计师为这里配上橙红色系植物。东二段(乍浦路桥到四川路桥)是粉紫色,原有樱花树、紫藤,设计师将这部分颜色放大,配种了粉紫色系植物,还衍生出了樱花谷。东三段(四川路桥到河南路桥)是黄绿色,现有植物多是黄绿色,如落叶栾树、常绿樟树、女贞等,很有辨识度,设计师在下层植物上添加了大片蓝绿、蓝紫色调的植物。西一段(乌镇路桥到新闸路桥)是银白色,原有一处休闲亭被改造为银白色,设计师为这段增加了喷雪花、银姬小蜡等同色调植物。西二段是蓝紫色(新闸路桥到成都路桥),原有一处紫藤架,作为主要休憩空间,设计师为这里又补上了蓝紫色的下层植物。

到年前的贯通开放还是第一步。苏州河两岸的贯通开放还有很多文章可做,沿岸建筑的更新、腹地的连动等,更多有‘故事的空间’都会一步步来做、慢慢呈现。”王绪男说。

打开

苏州河两岸贯通开放的意义,在于公共空间的打开,因此能否沿河创造更多让人停留、驻足的空间,成为设计团队关注的重点。

对沿岸原有的公共空间,设计团队进行精心改造,让其更适合人的尺度、满足人的需求。

在乌镇路桥西侧,有一处公共亲水平台,住在周边居民有时候会拖家带口过来休憩。亲水平台上原来只有朵朵白伞造型的遮阳物与座椅,人在亲水平台上只能或坐或站,亲水平台的功能就相对单一。设计团队将遮阳物的材质改为铝板,呈现折叠造型,下面一排是座位,其上可以攀爬植物,起到很好的遮阳避日效果。铝板的折叠之处很妙,有着一排排很大的空隙,这给了小朋友玩耍的空间,平台因此被赋予更多了功能。因造型酷似飞鸟,这个亭子被叫做“飞鸟亭”。

俯瞰飞鸟亭

飞鸟亭细部

飞鸟亭效果图

如此改造的还有九子公园。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公园,靠近成都路高架,为传承9个弄堂体育运动而设立。改造前,九子公园最大的问题是,对着河岸的一边是封闭的,沿河却缺少亲水空间。设计团队打开九子公园的围墙,在内部进行了动线调整、调整地面高差,最后呈现出的九子公园与苏州河自然融合,仿佛是苏州河河岸向腹地延伸出来的公共空间。

九子公园效果图

俯瞰九子公园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在历史上很多确保城市运转的功能性设施都是沿河而建,特别是苏州河黄浦段由于建设时间较早,至今保留着用于环卫作业的道班房、用于自来水上水的泵站等功能性设施。对苏州河黄浦段来说,公共空间的打开不仅在于亲水平台的创造,更在于如何将沿河原有的工业功能向服务于老百姓的休闲功能转换。

在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的贯通开放中,一些不适合的功能业态得以迁移,腾挪出更多空间让设计师“描绘”;但苏州河黄浦段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在很多时候,设计团队要在全部保留或部分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叠加上新的休闲功能,这是一个设计上的难题。

从四川中路桥到乍浦路桥一段约200米河岸的设计,最能体现这样的功能升级。该段河岸,集中了道班房、垃圾压缩站、上水泵、配电房和加油站,三幢建筑紧邻河岸,外表老旧,公共步道空间很窄。设计团队在这里做了大胆尝试:为原来传统造型的红色加油站,设计了灰色的“苏河折”造型——仿佛从地面翻起的折扇,具有现代感,又与苏州河隽永含蓄的气质相匹配。在功能上保留了原来一楼加油站的功能,又叠加出二楼的景观咖啡馆。

樱花谷地块原貌

对原来封闭的半地下绿化环卫用房,设计团队保留了建筑的部分架构,依据保留的结构搭建底层步道与二层观景平台,同时重塑地形、铺设植被,打造了一处可以休憩的公共空间。

改造后效果图,樱花谷

对垃圾压缩站、上水泵、配电房所在的建筑,设计团队通过改造地形的方式,为其建造了铺满绿色植被的斜坡,斜坡之上是形似折扇的二层公共平台,未来作为市民驿站方便市民游客,人可以通过斜坡走上平台观景,原有的上水泵、配电房等辅助功能则被“藏”在斜坡下。这段河岸以及建筑前后,还延续原有的植物配置,将种上很多粉嫩的樱花,打造一段主题“樱花谷”。

精致

沿着苏州河黄浦段3公里,脚下的路延伸出去,铺设道路的铺装特别好看,由橙、绿、蓝、灰等色彩组成,材料很具通透感,在阳光下似乎还透着点点闪光。王绪男参与过杨浦滨江的设计,他坦言: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大,设计效果更容易呈现;而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小得多,必须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精细再精细,才能有着可以呈现出来的效果。

铺装的打造便充分体现了设计与施工的精致化。

当时,设计团队希望苏州河黄浦段的铺装能体现空间的通透感,想要找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材料。查阅资料中,设计团队从位于外滩的汇丰银行大楼中的马赛克壁画中获得了灵感。“这组壁画由意大利工匠手工打造,气势宏大、精致优雅。运用的像素化铺装的方式非常特别,可以表达叙事,又很精致。”王绪男说。

设计团队很想将马赛克像素化应用于苏州河黄浦段的铺装中。但铺装材料要用在户外,人又要经常踩在上面,这对材料的硬度与防滑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原来那种壁画采用的马赛克肯定不行,设计团队就找到工匠与材料供应商研发材料,反复试验、反复打磨,最终确定了在水磨石中添加琉璃的加工方式,研发出“幻彩琉璃水磨石地砖”,满足了硬度、防滑性的要求,又具有壁画般美轮美奂的铺装效果。

设计团队打造了“幻彩琉璃水磨石地砖”的4种主要颜色,应用于铺装的不同部位,表达不同的“语义”。如,活力橙,连接着公共空间,颜色越浓暗示活力越强;清新绿,连接着绿化;深邃蓝,用在亲水空间的地面与防汛墙面上;还有典雅灰,用于各种颜色之间的过渡。4种颜色又有因深浅变化,可以变幻出10多种颜色。

10多种颜色,每种有着不同“语义”,实际上给铺装施工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一个地方对应一块砖,不能乱,也不能错,就像绣十字绣一样,精细化地嵌入。”王绪男说。而从设计开始,章明教授就将苏州河黄浦段定位于海派风情博览带,强调精致性与典雅性。

本文图片:海沙尔摄;文内效果图,同济原作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