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想读懂上海之美,一定不要忘了那些从历史中走来的建筑风貌!它们是上海的底色
分享至:
 (7)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柳森 2020-07-21 07:37
摘要:过去的历史是今日日常生活之底色。

同济大学建筑系主任蔡永洁教授1986年赴德留学,1990年开始读硕士,1996年开始读博士,此间参与的很多项目都是做旧城改造。参与这样一些项目,让他对城市设计、对城市内部空间的组织、对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有了系统理解。但等他2000年回到上海,过去这些积累遇到了“冲击”。

原因是,他在德国工作时,全都是在建成区内造房子,需要特别注重房子与房子之间、房子与街道之间、房子与城市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而回国后,当时正赶上如火如荼遍地造新城。造新城好比在白纸上画画,找不到参照物,这让他一时之间无从下手。

2009年,在同济大学一场关于城市与建筑的论坛上,蔡永洁呼吁上海不要再像国内其他城市那样“在每一个建设项目中拼命追求个性”。在他看来,这个城市本有的优越地理条件和文脉资源都是“上天的赐予”,值得被好好珍惜、保护。

来到张园石库门的制高点俯瞰,张园与周围建筑形成对比,仿佛在时空里穿梭。 司占伟 摄

同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卢永毅教授开始思考“上海‘长高’以后”的问题。那时,不少人爱将陆家嘴比作“中国的曼哈顿”,认为世纪大道将成为“中国的香榭丽舍”。但卢永毅坚持认为“陆家嘴就该是陆家嘴”,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在于它的高度,而在于它丰富的街道,资本的力量再强大,最终仍要以对城市空间的贡献来获得盛誉。她呼吁上海“为这个城市再多留一些历史片段”,认为只有重视这些不可复制的可贵资源,才能使这个城市留存底色,才能在为城市空间注入当代智性创造和文化活力之后,将其传承至下一代。

去年12月,坐落于皋兰路16号的思南书局·诗歌店将正式亮相。 该书店由优秀历史建筑改建而成。 蒋迪雯 摄

2010年前夕,经过重新整治和修缮的武康路,似乎一下子扫掉了厚厚的尘土,重新展现出风姿绰约的历史风貌。没过多久,恢复风貌以后的武康路就收获各方赞誉,不断出现在影视和文学作品中。但十年后的武康路仍在努力。

去年1月,武康大楼周边区域架空线入地合杆工程正式完工,盘桓在建筑周身的黑色“蜘蛛网”从此消失。

去年10月,武康大楼外立面完成了近十年来最大规模的保护性修缮,大楼底层千余平方米商业空间也在过去2年中完成业态调整。同济大学伍江教授用“保护、挖掘、激活”三个关键词概括了大楼本轮变化蕴含的意义。

完成新一轮保护性修缮的武康大楼   舒抒 摄

说起2019年上海新诞生的文化地标,不能不提上音歌剧院。这座看上去不那么新的新建筑,在离武康大楼2公里之外的淮海中路东湖路口,写下另一个“十年磨一剑”的故事。

由于位于上海衡复风貌区核心区域,这一建筑自蓝图酝酿伊始,就受到一系列风貌保护上的硬约束。上音方面曾面向全世界进行建筑方案招标,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既满足校方需求,又能与周边环境风貌相契合的方案,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

最终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上音歌剧院宛如从历史的环境中“生长出来”,体量可观却优雅、低调,和周边环境、和风貌区融为一体。但如果没有上音多年来对初心的坚守,没有上海市、区规划局以可循章法与设计团队展开多轮次的讨论交流,就没有最终的设计成果。

深度参与了上音歌剧院新建过程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邵甬教授慨叹,如今看到这栋建筑与周边协调一致、相得益彰,就感到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这是上海历史风貌保护应该有的一种态度,也是上海应该鼓励、坚持的一个方向”。

和周边环境、风貌区融为一体的上音歌剧院。 蒋迪雯 图

十年来,上海这座城市的建筑实践始终保持着与历史的对话。伴随着城市更新的步伐,这类对话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有经验,也有教训。但和十年前不同的是,如今,类似“过去的历史是今日日常生活之底色”的声音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底气,让很多珍视历史的人看到希望。

建筑连接着历史与当下,也将继续见证一座城市对待自身历史文脉时的智慧与修为。

栏目主编:龚丹韵 题图来源:蒋迪雯摄 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题图:旧上海市图书馆经修缮扩建作为杨浦区图书馆新馆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