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上官河 > 文章详情
“神童”有多神?又有2名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奖被质疑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上官河 2020-07-16 15:43
摘要:至此,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遭质疑获奖作品已涉及至少三地。

继云南昆明、重庆各有一项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陷入被质疑风波后,湖北武汉一项获奖作品也遭到质疑。至此,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遭质疑获奖作品已涉及至少三地。

湖北省武汉市被质疑的作品获前述第33届国家级比赛三等奖,项目名称是《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

图自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下同

公示信息称,前述获奖项目竞赛组别是小学组,由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两名小学生完成。他们分别来自三年级和五年级,辅导教师为王茜和熊曳。

网友质疑,该项目需要研究者进行小鼠实验,提取裸鼠肝脏肿瘤,且实验对逻辑性要求很高,小学生难以完成。还有相关专业研究者也表示,该实验应是本科毕业设计可做的课题。

针对上述争议,7月16日上午,负责前述项目的武汉市科学技术馆培训部的一名工作人员称,她16日早上已知晓该事,目前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同日,澎湃新闻致电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校务办,校务办工作人员回应澎湃新闻称,不了解相关情况,学校已经放假。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显示,前述获奖项目在《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获奖名单》中。其公示信息称,“本项目研究通过建立裸鼠癌症模型,并用绿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作为受试药物,研究其在裸鼠肝脏肿瘤疾病模型中的体内药效”,最终通过实验表明“绿茶提取物儿茶酚EGCG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因此,实验验证多喝茶能防癌、抗癌,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大家要多喝茶哦,有益身体健康!”

项目简介附有两张图片,一张为整齐排列的20多只小鼠实验体,另一张为不同状态下的不同体积的小鼠肿瘤。

“神童”获奖并非个例

此前报道,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获奖作品《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被质疑涉嫌造假。该项目公示的唯一研究者是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某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某石。项目部分工作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完成。

15日晚上,涉事小学生的父亲——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勇彬在科学网发布道歉信称,他过度参与了该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

同日晚上,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发布通报,决定撤消该项目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

截至目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相关组织部门尚未就《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获奖情况针对性发声,也未公布相关处理结果。

无独有偶,13日该大赛高中组2018年一项一等奖作品也遭到质疑,被指与陆军军医大学张玉硕士2018年的一篇硕士论文内容部分重合。

14日上午,重庆市科协工作人员回应称该题目符合高中生研究水平的角度,涉事高中生的研究角度跟涉事硕士论文的角度不同,有部分类似内容是因为张玉为该生指导老师。

彭某珊获奖项目与张玉硕士论文中相关图片雷同

(左:获奖项目相关图片配图;右:张玉硕士论文配图)

针对近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质疑的多起“神童”奖项,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秘书处15日通过官网发布声明回应称,已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进行核查,责成并督导相关省市大赛组织单位对有关情况进行全面认真核查。


这些奖是如何评出来的?

网友们的疑问始终很大:具体评奖是如何进行的,为什么如此明显超出学生知识水平的项目,在几轮评审中都没有被发现?

“比赛已经变味儿了。”在中科院昆明某下属研究所工作的研究人员黄某告诉记者,之前有朋友请他帮助孩子参加这项大赛,他帮孩子设计了一个符合其知识能力水平的项目,没想到班主任看过后却连说“太low了”。

“班主任把之前的获奖项目给我看了一下,我大吃一惊,很多项目至少都是硕士、博士才能完成的。”黄某说。

云南省建水县一名连续多年带领学生参赛的崔老师告诉记者,每年获奖名单出炉后,他都会感叹一些获奖作品的水平之高。“比如有小学生研究十分复杂的导航系统,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大力介入,我相信是无法完成的。”

记者查阅大赛评审规则发现,奖项的评审由大赛组委会组织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学科专家组成评委会。评审规则强调必须由参赛者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并明确要求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参赛者本人构思、完成。

为了防止造假,大赛不仅要求参赛学生做项目时要拍照留痕、留存资料,还在各级比赛中设置了答辩环节。“答辩是在一个封闭场地内进行的,除了专家和参赛学生,其他人不准进入。”崔某说。

记者调查发现,云南省科协邀请的评审专家大多是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深教授、研究员。云南省一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从评审专家的专业背景、资历来看,要甄别出参赛者是否作假、是独立研究还是借他人力量,应该非常简单。

对于评审专家为何没能发现一些参赛作品明显超出了中小学生知识能力范围,赛事组织方没有正面回答,仅称“我们也提倡高校院所对青少年进行支持,大手拉小手,会对青少年有所启发”。

大赛曾与高考加分保送挂钩

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介绍,该项大赛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体育总局、知识产权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一项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

大赛具有广泛的活动基础,从基层学校到全国大赛,每年约有1000万名青少年参加不同层次的活动,经过选拔,500多名的青少年科技爱好者、200名科技辅导员相聚一起进行竞赛、展示和交流活动。

大赛还与国际上许多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建立了联系,每年都从大赛中选拔出优秀的科学研究项目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欧盟青少年科学家竞赛等国际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

经过层层选拔才能冲入全国竞赛,斩获全国大奖的参赛学生又能否享受高校招生优惠政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显示,“高校招生优惠政策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制定,具体请咨询相关部门。”

据澎湃新闻报道,尽管大赛官方并未给出具体说法,但在10年前这一赛事就已经和高考加分、保送挂钩。

根据教育部2004年印发的《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办法》,高中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免于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保送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直到2010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发文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取消该奖保送政策,规定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一、二等奖的学生,应届毕业当年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决定是否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不超过20分向高校投档。获奖学生拟参加试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考核的,在同等条件下高校应优先考虑给予参加考核资格。

而《河南商报》2010年4月6日报道称,按照河南省2010年普通高招报名政策规定,高中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者,可享受高考20分的加分政策优惠。

家长为何热衷让孩子参赛?

为什么许多家长热衷于帮助孩子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甚至不惜动用各种资源拿奖?

记者调查发现,与竞争激烈的学科竞赛相比,科技创新类大赛难度相对较低。昆明市某中学王老师告诉记者,教育部已全面取消了各类竞赛高考加分,今年高校自主招生也取消了。“即便不能直接加分或参加自主招生,把获奖经历写进档案里也更好看。另外,当前很多学生出国留学,国外学校尤其重视素质教育,这些奖项在申请时可以成为履历上漂亮的一笔。”

“孩子若有奇思妙想要大力鼓励,创造条件保持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兰文华说,“但若是为升学加分或铺就便捷通道,甚至不惜利用规则漏洞挑战社会诚信底线,就要认真反思教育评价机制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主办方必须反思评奖标准和办法。比赛应重视对学生参加创新活动过程的考察,引导学生重视参与过程与体验,而不能只是看学生提交的“成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应健全回避制度,提高评委会专业评审、甄别能力。另外,对参赛项目是否为参与研究、独立研究以及规范署名等问题有更细化的规定。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在15日的声明中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大赛评审规则与程序,强化监管机制,更好引导和规范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新华网、观察者网 等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程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