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从停摆到复工,上海文旅业经历了什么?市文旅局局长于秀芬带来真实“大数据”
分享至:
 (23)
 (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君娜 2020-06-30 11:57
摘要:重新发现上海之美

“2月以来,上海取消旅游团组达1.37万个,涉及26.6万人次的退团退订。截至目前,上海文旅行业总体复工率超过90%,约1400家旅行社正常营业。”

6月30日上午,上海市文旅局局长于秀芬做客“2020上海民生访谈”,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重新发现上海之美”的访谈。

疫情之下,和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旅行业从“停摆”到“复工”,也始终牵动着老百姓的心。刚刚过去的这半年,上海文旅行业经历了怎样的困难?如何危中寻机走出困境?下一步的上海文旅,又有哪些亮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第一时间为您带来访谈实录,且听于秀芬缓缓道来。


上海市文旅局局长 于秀芬

打赢疫情阻击战

问:在抗击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应该说,文旅行业非常不容易,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疫情刚发生时,整个行业迅速按下了“暂停键”。大家都很关心,这次疫情对文旅行业的冲击,到底有多大?

于:我们知道,阻断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最有效手段,就是进行隔离管控,减少人际接触。而文旅业恰恰具有人员流动性大、范围广、聚集度高的特点,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所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需要人人出力、人人尽力。

面对疫情,上海文旅行业顾全大局,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不折不扣落实防控措施,关得彻底、开得有序、防控有力、服务升温,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020年上海文旅业的起步有着非常好的基础。2019年,上海接待国内旅游者为3.61亿人次,接待入境游客897.23万人次,全年演出达到3.4万场,举办展览近2000场。但因为疫情,许多工作只能戛然而止。

对于疫情带来的影响,我们一直高度关注。我可以举另外一组数据:旅行社方面,2月以来,取消的旅游团组达1.37万个,涉及到26.6万人次的退团退订;宾馆酒店方面,全市客房平均出租率在2月一度跌至6%;演出方面,上半年取消原本已排期的演出超过4000场,等等。

问:面对这么严重的冲击,特别是目前进入常态化防控之后,文旅场所也是限流开放,像景区、剧场接待人数都不能超过30%,旅行社的跨省跨境旅游业务也还未恢复。是不是发生了大量企业倒闭的情况?

于:文旅企业90%以上都是中小微企业,在线下业务量不足的情况下,普遍存在现金周转问题,生存和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员工队伍稳定也面临很大挑战。但从整个行业看,目前我们的总体复工率超过90%。

——40家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212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已全部恢复开放。

——100家A级景区、近200家博物馆、美术馆对外开放。

——近6000家宾馆酒店、约1400家旅行社正常营业。

——800多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约1100家娱乐场所、约950家棋牌室对外营业。

——全市124家剧场已全部具备复工条件,约20家剧场已恢复演出。

应该说,大多数企业及从业人员都选择了“坚持坚守”,充分体现了大家“战疫必胜”的信念,充分体现了大家对文旅行业的热爱。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我深受感动。

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我们行业中涌现了许多感人事迹。

——比如,疫情发生之初,我们有8000多名滞留海外的游客,组团旅行社及带团领队千方百计,协调航空资源将游客全部安全带回上海。

——再比如,1月20日至29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接靠了10个班次国际邮轮,有近6.4万出入境游客及船员,相当于“钻石公主号”10倍,在宝山区、海关、边检、卫健委和邮轮公司、旅行社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未发生一例与上海母港邮轮相关的确诊病例。

——还比如,3月随着境外疫情蔓延,上海机场口岸入境防疫压力加大,急缺日语、韩语、意大利语翻译人员,40多名导游员作为志愿者,逆向而行,紧急驰援,协助口岸工作人员,共同守好国门。

——还有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群文工作者,围绕抗疫主题,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体裁多样的艺术作品。如,2月,市委宣传部发起“艺起前行”活动,18家国有院团上线一批“精神抖擞云练功”短视频,受到网民热捧。4月在中华艺术宫举办的美术、摄影主题展《召唤》,则是我国第一个以抗疫为主题的大型艺术展览。这些,都为战胜疫情凝聚了力量,鼓舞了士气。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没法逐一列举。借此机会,也想衷心地和大家说声感谢!

问:刚才,于局还提到,旅行社退团退订涉及到26.6万人次,肯定会涉及到一些损失承担的问题,整个过程顺利吗?旅行社和企业是不是会产生很多纠纷?

于:疫情发生后,退团退票退订的确是非常棘手的事情。一方面,旅行社、景区、剧院第一时间发布了退改措施,积极有序开展退改工作。特别是一些在线旅游服务平台,先行垫付了数额较大的资金。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市民顾全大局,明事理、讲道理,按照合同约定退改,不少人也承担了部分损失。在此,也想对大家,由衷地说一声感谢。

当然,由于每个人对疫情影响履约的理解不同,旅游社和消费者之间,也会就退订损失承担问题,产生一些纠纷。对此,我们2月起,就建立并强化了市区分级、部门协同的联调联处机制。依靠这个机制,我们提高了纠纷调解的质量和效率。目前为止,近3万件纠纷,我们化解率已经超过96%。在这个过程中,本市旅游质监人员、基层文旅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解释沟通工作,非常辛苦。在此,也真诚感谢大家!

稳企业保就业

问:从“暂停开放”到“限流开放”,文旅企业可能一直都存在着线下业务量不足、资金周转不畅的问题。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我们是怎么引领整个行业,来共同应对困难和挑战的?

于:企业是市场主体,是市场活力所在,关乎每位员工的生计,牵涉的是千家万户的生存。据我们了解,单是上海酒店和旅行社两个行业,从业人员就有60万左右,60万名员工背后就是60万户家庭。为此,我们在抓牢疫情防控的同时,始终牵挂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始终将“稳企业保就业”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我们主要还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推出“减免退缓补”的一揽子帮扶措施,来帮助企业缓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从推动“转型”入手,鼓励企业自强自救,大力发展在线文旅、无接触服务等新模式,不断开拓新空间、培育新业态,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问:支持企业方面,我们推出了哪些措施?未来,还有哪些新举措?

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推出的支持企业措施,可以用“3个1+X”来概括。

第一个“1”是指出台扶企纾困一揽子帮扶政策。针对文旅行业特点,推出暂退旅行社质保金、专项资金扶持、免除协会会费、加强复工保障等12条措施。目前看,这12条措施都得到了落实,为缓解企业“燃眉之急”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我们2月7日在全国率先启动旅行社服务质量保证金暂退工作,目前已有1150余家旅行社获得暂退资金超过4.2亿元。

第二个“1”是指搭建金融纾困服务机制。调研中,我们发现,文旅行业以中小企业居多,普遍存在“轻资产、信贷难”的问题。为尽快帮助企业破解现金周转问题,我们主动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行、农商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商洽,搭建服务机制,推进银企对接。我们与中国建行上海分行开展战略合作,定制专属信贷产品,实行小额贷款优惠,提供绿色审批支持,创新担保融资联动。同时,组织各区文旅主管部门与建行分支机构,建立网格化工作机制,24小时迅速响应。依托这个服务机制,已为600余家文旅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有71家企业获得3.3亿元授信支持。目前,这一服务机制仍在运转,持续为企业注入资金保障。

第三个“1”是指实施文旅市场振兴计划。依托本市首创的“五五购物节”带动效应,从供需两端双向发力,推出“五个一百”等文旅新产品、新线路、新活动,培育线上线下联动、文旅商体融合的发展模式,快速有力激活文旅市场,让企业发展更具信心、文旅体验更加安心、产品服务更加称心、城市氛围更加暖心、市民游客更加欢心。

“X”是指动态推出助企纾困新措施。随着复工复产复市深入,我们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持续推出精准化、个性化的帮扶措施。比如,目前,跨省跨境旅游暂未恢复,文旅场所限流开放。像景区和旅行社等行业,业务量远未达到满负荷运转,经营上仍面临不少困难。对此,前不久,我们与财政部门深入会商,通过调剂中央旅游发展基金和我局部门预算,针对A级景区和旅行社,推出了贷款贴息的新措施,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稳企业保就业”是关乎民生、关乎发展的大事。作为文旅行业主管部门,我们将发扬“店小二”精神,持续关注文旅企业新需求新情况,有呼必应、无事不扰,推出更多有效管用的实招,真正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努力稳住文旅发展基本盘。


于秀芬和主持人海波

新需求新供给

问:刚才,于局提到,除了提供政策“支持”,我们还在积极推动行业转型。这方面,我们是怎么考虑的?又是怎么做的?

于:前不久,刚刚召开的市委全会,以人民城市建设为主题,出台了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重磅意见。通过学习,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旅行业下一步的转型发展,要更加精准对接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更具品质、更具品格、更具品味的产品和服务,营造优良的生态、业态、心态,进一步集人气、聚人才、凝人心,更好地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多年来抽样调查显示,上海人均年出游次数超过10次,远高于我国居民出游4次的人均数。近年来,上海市民年度参加文化活动人次超过3000万人次。应该说,上海市民是喜欢出游的,是向往“诗和远方”的。

疫情是今年的一个变量。作为文旅主管部门,我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去发动全行业,顺应形势,主动求变,丰富高品质文旅供给,推动产业高质量转型,高标准营造宜文宜游环境,更加精准对接好、满足好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

问:经历过疫情以后,市民的文旅需求出现了哪些新变化?文旅行业又是怎样来主动应变,满足这些新需求?

于:通过调研、实践和大数据分析,我们觉得,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从参与方式看,在线模式受到欢迎和喜爱。疫情期间,市民群众居家生活时间延长,使得文旅需求由线下转移到线上,我们紧跟群众需求,主动开放数字资源,丰富云端文旅供给,创新在线文旅服务。如,3月28日上线的云上“市民文化节”推出“享艺不停”“云游云购”“漫赏四季”活动,上线首日点击量就突破1000万人次。春节以来,本市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场馆、文艺院团推出了“云展览”“云剧场”“云练功”等活动和视频,累计浏览破亿人次。

二是从身心需要看,人民群众对健康和体验关注度更高。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市民群众渴望回归生活常态,特别是到户外、到近郊、到景区、到文化场所,来疏解情绪、放飞心灵、陶冶精神。同时,大家对文旅体验的舒适度、便利性、体验感要求更高。为此,我们坚持必吃、必住、必购、必玩、必体验的标准,策划推出了“百条线路玩起来”“百家景区惠起来”“百项活动嗨起来”“百家餐厅吃起来”“百样文创买起来”等“五个一百”系列活动,开展“换个新家看上海”“酒店美食任你选”“博物馆奇妙夜”“非遗购物节”等特色主题活动,整合行业优质资源和优惠信息推出“一本文旅电子护照”等,使得市民游客可以“安心住”“暖心吃”“信心游”“欢心购”“称心玩”。

三是从活动半径看,短途文旅活动成为最佳选择。当前跨省跨境旅游暂未恢复,市内游、沪郊游是市民朋友们的首选。为此,我们组织文旅企业结合时令特点,持续推出适合小型化、漫步式、高品质、更实惠的旅游线路和产品。

——比如,我们与市总工会共同发布了《关于鼓励开展职工“爱上海、游上海”活动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通知》,这里边实际上是给了一个政策,就是“基层工会可以列支春秋游费用,费用标准不超过每人每天200元”。为此,我们还组织旅行社企业专门针对这个活动,推出首批五大主题117条特色推荐线路。据了解,目前已有数10家单位预订了相关产品。希望各单位、各企业能够充分用好这个政策。既是一次很好的团队建设,也是深度体验上海、增强归属认同感的机会。

——再如,我们与市绿化市容局合作,指导都市旅游卡公司,推出“绿色上海公园年票”,向市民推荐12个户外“休闲好去处”,包括东方绿舟、辰山植物园、上海动物园等。每家公园每年都有一次入园机会,门市价是512元,限时活动价低至219元(7月31日前购买),非常实惠,值得入手。

问:今年的市民文化节3月28日就在线上启动,是本市首个全市性、全民参与的节庆活动,对丰富市民朋友们精神文化生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活动已开展3个月,这种在线上开展文化活动的效果怎么样?接下来,还有哪些精彩活动,向市民朋友们推荐?

于:今年市民文化节自3月28日启动以来,联动全市各区、各社区,线上线下已开展活动2000余项,参与人次约1800万。其中,“市民健康知识大赛”“市民剧场家庭戏剧大赛”“老建筑视频征集活动”“市民游记大赛”“长三角公共空间创新大赛”“广场舞大赛”等主打活动和赛事,吸引众多市民参与。如,结合疫情防控知识,以及个人的健康文化、健康理念等内容,开展市民健康知识大赛线上闯关赛,参与答题60多万人次。再如,“市民剧场家庭戏剧大赛”初赛在线上举行,已收到以家庭为单位的戏剧作品表演600余件,包括小品、情景剧、音乐剧、cosplay、模仿秀等多种形式。还有市民广泛参与的“广场舞大赛”,我们今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参赛团队做质量的提升,使爱好者们跳得更好更美。以上这些活动仍在火热进行中,欢迎市民朋友们持续关注、积极参与。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今天下午,我们将正式启动上线“全面奔小康”知识大赛。市民朋友们可以通过学习强国、文化云、市民文化节微信号等平台,边学习边答题,来深入了解“小康”的内涵,比照生活感受“小康”的美好,成为“小康知识达人”。同时,我们还将围绕“我的小康我幸福”这一主题,开展“社区日”“区域文化展示周”等活动,进入社区举办一系列主题展览和讲座,让大家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身边的文化小康。

新经济新动能

问:在疫情危机中,许多文旅企事业单位主动求变、谋求转型,开辟了在线文旅新阵地。正如刚才于局所说,“云展览”“云演出”“云游园”“云直播”等迸发活力。但是,我们知道,文化和旅游活动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现场感,云上活动能代替线下体验吗?我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于:面对疫情这个今年最大的“变量”,我们必须主动求变、以变应变,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才能赢得主动、战胜困难、抢抓机遇。文化和旅游的在线化,可以减少人员直接接触,做到工作生活不耽误,疫情防控不弱化,感受体验更多元。疫情期间,文化旅游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

——像刚才提到的各类云上文化活动,吸引破亿人次参与。比如,上海芭蕾舞团“戴着口罩复工”迅速登上微博热搜;上交推出8场“在线场”系列音乐会,线上观看达到800万人次。

——在线旅游方面,携程、景域驴妈妈集团等推出“BOSS直播”“县长爱心直播大会”等项目,探索出“旅游+直播”的新发展模式。

——网络视听行业通过文教结合、推出优质节目、完善会员服务等,实现了口碑、营收双增长。

——文物艺术品网络拍卖这次表现也十分亮眼,今年以来,线上拍卖占比高达80%以上,是去年的7倍多。

我们觉得,云上活动和线下体验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高度融合交织在一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我们要用新兴科技赋能线下文旅消费场景,让游客、让观众在线下体验更加多元、立体、丰富;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互联网平台的文旅内容生产,用更优质的产品服务人民群众。

问:那么,下阶段,我们在促进在线文旅发展上,有什么新的打算吗?

于:这里,可以透露一个消息,我们正在研究制订《上海推进“在线文旅”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下一步,我们初步打算,将聚焦电子竞技、数字动漫、在线旅游、智慧广电、网络视听、数字文博等优势领域,希望通过3年努力,打造一批跨界联动、高端品牌的在线文旅产品,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全国领先的在线文旅企业,基本建成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智能版”。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条件,鼓励支持新科技、新平台、新网络、新终端、新设施在文旅业的转化应用,特别是对新业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包容审慎的态度,营造利于企业成长的友好环境。

智慧化精细化

问:已经过去的“五一”“端午”假日,对文旅行业是一次真正的考验。既要确保疫情防控安全,又要满足市民出游需求,还要推动假日市场繁荣。为此,文旅主管部门全面推行了入园预约制度。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已经迈入了“预约旅游”时代?

于:多年来,假日景区“人满为患”“看景变成看人”,一直被群众“吐槽”。我们过去这种粗放型、追求数量增长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对城市运行、安全管理也造成不小压力。长期以来,我们希望改善这种局面,也付出了许多努力。这次疫情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反思和启示,客观上也倒逼景区行业做成了“长期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景区实行“预约、限流、错峰”开放。这其中,全面推行预约制度是关键。只有落实了“预约”特别是“分时预约”措施,才能真正达到“限流”目的,实现“错峰”目标,将人流控制的关口前移,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集聚,为现场管理减轻压力。最重要的是能切实提高市民游客的安全感、舒适度、获得感,让大家有更加安心舒服地出游体验。

“五一”节前,我们推动本市所有A级景区实现了“可预约”。“端午”节,我们又实现了东方明珠、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科技馆3家5A级景区推出“分时预约”服务,并作为常态化开放措施。同时,上海博物馆、朱家角古镇等部分4A级热门景区早已实现“分时预约”。应该说,这一措施,对旅游市场的安全、平稳、有序,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当然,我们在推行预约制度过程中,也得到了广大市民游客的理解和支持,大家正在逐渐养成预约出游的习惯。景区预约是现代化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今后还要不断完善和提升,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打造“无预约、不出游”的良好氛围。

问:景区预约服务的完善和提升,我们未来还有什么举措吗?

于:预约是景区现代化治理水平的集中体现。目前,全市景区行业已形成普遍共识。我们正以此为重要契机,升级已有的“上海旅游信息管理与发布平台”,打造智慧景区管理2.0版。与1.0版最大不同在于,我们增加了预约管理模块,端午节我们实现了所有4A级以上景区的预约数据都接入平台。

如果说,1.0版是“事中客流引导”管理模式的话,2.0版将变成以预防为主,将客流管控的关口前移,实行“事前分流+事中引导”双保险模式。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市民游客能够“少些排队时间、多些游玩时间”“少些疲累心态、多些品质体验”,在旅游的安全度、舒适度、体验度迈上一个大台阶。

同时,我们也鼓励和支持互联网企业、在线服务平台建设景区预约的统一入口。如,“游上海”APP沪游码,目前已推出了56家A级景区的预约服务,其中19家A级景区实现了“分时预约”,同时平台上还提供163家其他类型的文旅场所预约服务。

问:目前,上海演出场所开放情况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如何确保观众安心体验?

于:目前,全市124家剧场都已具备复工条件,上海大剧院、文化广场、人民大舞台等近20家剧场已经恢复了演出。虽然管控要求限流30%,但本市各剧场、剧团不计成本,努力挖掘优质本地演出资源,力求为观众呈现优质精品的舞台演出,满足市民现场观演的需求。如,获得文华大奖的热门舞剧《永不消失的电波》、昆剧“临川四梦”、歌剧《晨钟》、音乐剧《我的遗愿清单》、话剧《隐藏的宝藏》、浸没式驻场演出《不眠之夜》等陆续复演。

7月-8月,将有189个演出项目,安排演出超过500场。演出市场正在逐渐恢复活力,为市民生活增加更多文艺气息和品质体验。

按照国家文旅部和本市防控指挥部要求,我们指导各演出场所严格做好消毒防疫工作,各场所都制定了防控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责任落实人,每日定时消毒两次,配备口罩、手套等防护物资,并在洗手间配备洗手液及消毒用品,演职人员和观众入场测体温,验健康码,确保演出安全举办。比如,上海大剧院在6月18日《天鹅湖》恢复首演中,首次使用了剧场“黑科技”。观众只要打开“随申码”,五秒之内,同步完成“扫脸+测温+核验随申码”,观众无需脱口罩,全程无接触,可以安心进剧场。

为了满足观众不断提升的观演需求,从去年开始,我们还推动全市演艺新空间的发展,至今已有50余家获得授牌。这些错落在商圈、绿地、景区、创意园区的新型演艺场所,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了更多元的演出内容、更轻松的演出样式、更丰富的观演体验。如,端午节期间,有近百场精彩演出在上海新天地上演。

同时,本市许多表演院团也有计划在广场、在绿地、在商圈等户外空间进行演出,以更好地与市民游客互动。如,7月22日至29日每晚7点半,上海交响乐团将在上海音乐厅门口的户外草坪上,举办6场城市草坪音乐会。届时,欢迎各位市民预约登记后欣赏。


于秀芬和主持人海波

下半年新期待

问:明天就是建党99周年,明年我们就将迎来建党百年的历史性时刻。在红色文化传承方面,我们有什么打算吗?

于: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拥有着众多“红色基因”,这是历史赋予这座城市的光荣,也是上海市民的骄傲。作为文旅主管部门,传承红色文化、开发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市民有更强的荣誉感,让游客有更深的认同感,是我们肩负的光荣使命,也是必须履行好的职责担当。我们将紧紧围绕“红色文化”挖掘,为大家提供更多可感知、可体验、可参与的文旅产品和服务。

展览方面: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上海历史博物馆、鲁迅纪念馆、奉贤博物馆等,都精心策划了“红色文化”主题精品展。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举办的“星火初燃:共产党早期组织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文物史料展”已于6月刚刚开展。8月,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联合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河北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将举办“不忘初心 伟大征程——从建党到建国红色文物史料展”。

演出方面:一批红色主题剧目将陆续与观众见面。如,上海歌舞团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已经复演;明天,上海歌剧院排演的新版歌剧《晨钟》也将亮相。

旅游方面:上半年,我们已在“百条线路玩起来”“爱上爱、游上海”活动中,组织旅行社推出了数10条红色旅游线路。下半年,我们还将根据防控要求,联动江浙皖适时推出长三角红色旅游线路。

电视剧方面:《光荣与梦想》《功勋》《大国担当》《在一起》等4部重大题材剧目在上海立项,正在紧张拍摄中。同时,上海电视剧企业也正在抓紧制作《战上海》《大江大河2》《英雄之城》《信仰》《落地生根》等若干重点作品。

红色文物开发方面:近两年,上海完成团中央机关旧址、宋庆龄故居等9处红色文物建筑修缮,并对社会开放。目前,我们正抓紧组织对一大会址、一大宿舍、二大会址等5处红色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

问:暑期快到了,有什么向学生及家长们推荐的吗?

于:暑期是家长和小朋友们联络感情的好机会,参加有品质的文旅活动是个不错的选择。有些推荐,供大家参考。

展会方面:重点推荐上海两大动漫展。一个是第16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简称CCG EXPO),将于7月16日至20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如期举办,这是7月15日放暑假后上海首个举办的国际级欢乐盛会。

展会上,海内外顶级动漫游戏品牌领军企业,如万代、盛趣、腾讯、爱奇艺等,均将携年度最重磅的作品亮相。“花YOUNG年华”CCG舞蹈大赛、“生如夏花”COSPLAY全国精英赛、“夏乐未央”群音会等舞台活动也将登场。

此次展会,还将首次推出“上海礼物——动漫力设计邀请赛”。如何用动漫为上海老品牌“保鲜”,用盲盒的形式把上海味道、上海街景“藏”回家,使之成为既有海派文化底蕴,又贴近消费者的“上海礼物”?值得大家期待!

另一个是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简称ChinaJoy),将于7月31日至8月2日在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同样值得青年学生和动漫迷们关注和参与。

旅游方面:我们将在深化“五个一百”系列产品的同时,持续推出健康、美食、购物、夜间、文博、会展、影视、艺术等八大主题旅游季。比如,我们计划8月推出上海美食节“神兽总动员”亲子美食旅游活动等。

展览方面:目前,本市有近百项主题展览正在展出,下半年也将有约300项精品展览登场亮相。

问: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展览项目吗?

于:有五个方面的展览,市民朋友们可以特别留意:

一是“红色文化”主题展。刚才已经讲过了。

二是海外引进文物展及当代艺术展。如,上海博物馆即将在9月重磅推出“唐代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珍藏展”。这是疫情后的首个文物入境大展,海底沉睡千年的“黑石号”将首次登陆中国,精选的168件出水珍贵文物将撩开神秘面纱。再如,预计11月底,上海市世博会博物馆将与日本神户新闻社合作,将日本的浮世绘精品引进上海,举办“浮世风物—— 五位顶级浮世绘大师巅峰作品展”。此外,已经开展的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随物生心”、上海复星艺术中心“亚历克斯·卡茨”艺术展 ,同样值得去。

三是以馆藏作品为核心的自主策划展览。如,中华艺术宫“近代海上八家展”、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多元与融合——典藏作品展”、上海宝龙美术馆“书藏楼系列研究展”、陆俨少艺术院“陆俨少‘十分功夫’诗书画文献研究展”。

四是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题展览。如,刘海粟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建校108周年校庆展览”、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版上盛景——长三角当代版画名家作品展”、上海青浦练塘可的美术馆“长三角青年水墨联展”。

五是关注艺术科技融合发展的展览。如,上海明珠美术馆“人工智能x艺术展”、上海当代艺术馆“动漫美学双年展”。

问:最后再问一个大家都特别关心的问题。每年9月举办的上海旅游节,是市民游客颇为期待的节庆盛会。今年旅游节会如期举办吗,是怎么安排的?

于:上海旅游节是一年一度的城市庆典,是上海最具影响的节庆品牌之一,多年来深受市民群众和中外游客的喜爱。旅游节已经举办30届。迈过“而立之年”旅游节,本身也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任务,亟需通过创新办节模式、丰富活动方式、拓展消费场景,来更好地满足市民游客需求升级。

目前,我们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正按照本市防控要求,周密细致开展论证、紧锣密鼓进行筹备,力争以全新面貌呈现。至于何时举办,以什么形式举办,还要视防控要求而定。一旦确定下来,我们将第一时间向大家发布有关情况。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刘新玲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