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文史】无可替代的延安东路隧道
分享至:
 (10)
 (1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章迪思 2014-12-01 15:13
摘要:【地标记忆】很多人“下意识”地首选延东隧道,兴许还有一份不易察觉的情怀在里头。毕竟,它是跟着我们从那个年头苦过来的。从昔日的崭新到现今的沧桑,它见证着城市的扩张,它亦懂得,每一个上海人在此间的得与失。

还记得15年前的小陆家嘴是什么样子吗?

 

在《解放日报》的图片库中,笔者找到一张上世纪90年代末拍摄于延安东路隧道浦东入口处的照片。照片上,小陆家嘴的天际线异常干净,除了东方明珠电视塔和海关大楼,没有国金中心,更没有如今被戏谑为“厨房三件套”的金茂、环球金融中心和在建的上海中心。再仔细看,在约略等同于今日架设空中环形走廊位置的下方,还能看到类似高速公路收费处的关卡。

 

(延安东路隧道的收费关卡 摄影 薛志明)

 

2000年5月1日,延安东路隧道取消设卡收费。在免费通行了14年之后,26岁的延安东路隧道即将于明年春节起,开始首次大修施工。严格来讲,延安东路隧道并不是上海的第一条越江隧道,但它在上海人心中,几乎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作为在浦东土生土长的80后,笔者自上小学之后,经常被灌输一种理念:许多国际大都市都有一条河流贯穿而过,就像泰晤士河之于伦敦、塞纳河之于巴黎,所以,黄浦江之于上海亦是如此。不幸的是,对于80年代的上海来说,这一条横贯市中心的不宽的河流,恰恰成为阻碍她进阶国际大都市的天堑。过江手段的单一,造成浦江两岸发展的不均衡;就在延东隧道建成前一年的冬天,浓雾锁住申城,被迫停航4个多小时的浦东陆家嘴轮渡站恢复通航后,人群争相上船,造成重大踩踏事故,共有16人先后死亡,71人受伤。

 

在1988年4月23日《解放日报》第一版报道中,时任副市长倪天增把上海的交通矛盾描述为“十分尖锐”。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上海人都能明白老市长那一刻的心情。自笔者记事起,都把每一次去浦西(当时称之为“去上海”)视之为畏途。尤其是返程,坐完摆渡船等公交车,天色向晚,昏暗的候车大厅拥挤不堪。好容易来了一辆车,能否挤上还得看运气。因为父母担心小孩子容易被挤伤,好几次笔者都是被站在车外的父母高高举起,通过车窗传递给车内好心乘客而上的车。

 

事实上,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上海也是最最尴尬的——曾经的远东第一大都市,被交通和住房问题困住了手脚,而与此同时,南方经济特区的步伐更是将上海远远甩在身后

 

从这个角度而言,延东隧道建成通车的意义,不仅限于方便市民过江通勤那么简单。还记得延东隧道建成后,第一次跟随父母坐隧道三线去浦西的情形:车厢里的乘客兴高采烈;蜿蜒的隧道里灯火通明,略有坡度的道路让见惯平地的上海小囡惊奇不已,在近旁飞驰而过的汽车马达声中,隐隐可以分辨出头顶传来的轮船轰鸣声(虽然多年来一直认为这是错觉)。

 

安置隧道工程动迁居民的潍坊新村,也因为拥有隧道三线、隧道四线终点站一时风光无二,当时的新闻将潍坊社区描述为浦东第一个五万人口的“新城”。26年后,真正的郊区新城动则以数十万人口计,而当年这片“新城”,却因紧邻2号线地铁站和优质学区,以至于即便有近30年房龄,依然能卖出每平米4-5万,甚至超过6万元的天价。

 

城市发展的变迁,往往就以这种不动声色、暗流涌动的方式行进。而即便如延东隧道这样的重大工程,亦能从一些边角料的侧面,见证人情风俗的变与不变。

 

就在隧道建成后一年,每年冬季必到的浓雾再次让轮渡停航,成千上万的自行车大军苦于无法渡江,径直冲到只允许机动车通行的延东隧道内,一时间自行车和机动车混作一处,场面极其混乱。而管理部门的解决之道,除了在隧道口驻扎武警维持秩序外,就是派出几辆10吨大货车,以20辆自行车一批,分批开进隧道,运送到江对岸。可以想象,以当时全市通勤于浦江两岸的自行车数量之众,这种“货车摆渡”的效率是何等低下。

 

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三体》中有句著名的话:“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对于很多事情来说,时间是最关键的因素。

 

再来看一张2002年的照片,依然是位于小陆家嘴的延东隧道浦东入口处。无论是背景中的国际会议中心,还是挤作一团的大小机动车,除了车型老旧些外,几乎就和现在高峰时段的隧道口一模一样。短短十多年间,为过江而苦恼的人群,从两只轮子的自行车大军,变成了四只轮子的有车一族。

 

 

(延安东路隧道口排起长龙  摄影 张春海)

 

此时的延东隧道,较之1988年建成之初,又经历了复线扩建、浦东道口拓宽、出租车限行等几轮重大调整,但饶是如此,依然愈发无力承受越来越频繁密集的车流。

 

其实,在本世纪初,过江方式已经日益多元,隧道有复兴路、大连路,大桥有南浦、杨浦和卢浦,但不知为何,延东隧道始终是最拥挤的。这其中固然有一部分线路合理性的因素——相较于其他通往市中心的隧道,延东隧道的浦西出口直接和延安路高架相连,而后者横穿城市心脏地带,不仅勾连起各大商圈,更是宛如贵妇人腰带般美丽的存在。

 

除了上述理性因素,很多人“下意识”地首选延东隧道,兴许还有一份不易察觉的情怀在里头。毕竟,它是跟着我们从那个年头苦过来的。从昔日的崭新到现今的沧桑,它见证着城市的扩张,它亦懂得,每一个上海人在此间的得与失。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