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十二公民 > 文章详情
魔都究竟有多少座绞圈房子?七旬女建筑师驱车寻遍上海告诉你
分享至:
 (41)
 (9)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海燕 2016-08-09 05:20
摘要:年届七旬的她耗费了将近一年时间驱车走遍几乎整个上海的郊区乡村和集镇,找到了大约80多个上海绞圈房子。

那天,在报上读到一则“绞圈房子”的消息,身为建筑师的徐大纬心头一震,“这不是上海本地特有的老房子吗?”

 

徐大纬的丈夫也是位建筑师,青浦练塘人。“我小时候住的就是绞圈房子,当时练塘有很多这样的房子。”

 

在上海,到底还留存多少绞圈房子?年届七旬的徐大纬萌生了兴趣。她在建筑领域攻坚几十年,对古民居建筑一直情有独钟。她还是近代科学先驱徐寿的玄孙女,“我的家族里流淌着‘工匠精神'的血液,对感兴趣的东西总有一种放不下的执迷。”

 

从2014年年初起,徐大纬卯牢“绞圈房子”到处寻觅。她耗费了将近一年时间驱车走遍几乎整个上海的郊区乡村和集镇,找到了大约80多个上海绞圈房子,并将此归集成册,出了一本书。

 

屋顶标记成了她重要的搜寻线索

 

她的方法还挺潮,就是使用卫星地图。

 

绞圈房子,通俗一点的理解就是一个几代同堂的“大宅门”,上海的“四合院”。“老一辈上海人把四面围起来的院落称为筶圈房子,现在取其谐音,演变为绞圈房子,有说是来源于上海木工师傅的术语,在四面均取45度搭接的物件成型时,称‘绞圈成功了’。”

 

身为建筑师,徐大纬看得自然是“门道”——绞圈房子的主要特点是四面(或三面)有房围合而成的中轴对称、一正两厢的天井庭院院落,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天井作采光和排水之用。屋顶是在与檩条垂直的方向上铺设椽条、望板和青灰瓦,各个方向所铺设瓦的坡度要求统一,转角处形成了45度的绞接状态。

 

卫星地图中的斗型绞圈房子

 

就是屋顶的这个特点,成了徐大纬搜寻的一个重要线索——从卫星地图上看,绞圈房子与众不同,在成排的老房子里,她独树一帜,四面围合的绞圈房子形同量米的“斗”状,或一个倒棱台,有的看上去则是一个“日”字,其实是由两个“单绞圈房子”组合而成。

 

拿着放大镜,徐大纬在密密麻麻的地图里找到了好几个疑是绞圈房子的区域。她非常兴奋,把地图打印出来,标好坐标位置,马上驱车前往。

 

第一站是瓦屑镇瓦南村。当地居民看到徐大纬寻寻觅觅的样子,主动上前问,“你们是否要拍绞圈房子?”这令徐大玮大吃一惊,居然大部分人都不大知道的绞圈房子,在当地农户中却是普遍知晓的。经村民指引,她很快就找到了陆弄261号,拿起相机细细看、细细拍。“我们村边上还有一个呢。”还没等徐大纬拍完,一位老伯指点她,很快她又找到了陆弄372号。

瓦屑镇瓦南村陆弄261号

 

瓦屑镇瓦南村陆弄372号

 

这种情况不止一次,寻访过程中,徐大纬受到了很多当地村民的指引和帮助,收获满满,惊喜连连,这也让她似打了鸡血一样,一头扎进了“绞圈房子”的寻觅之旅。

 

有一次,她驱车去浦东张江镇中心村寻访。“明明在卫星地图中看见,可到了现场就是找不到。”她在中心村来来回回走了几遍,都没有一点迹象。一起来的司机没信心了,想要放弃。可徐大纬相信自己的判断,坚持。

 

 

张江镇中心村养正宅艾氏民居

 

柳暗花明又一村。穿过一片密林,居然被她找到了。那一处正是养正宅61一62号艾氏民居,也是张江镇唯一留存的绞圈房子。据浦东史志记载,老宅主人是上海人艾可久,明嘉靖四年出生于浦东川沙孙小桥(现张江镇孙桥中心村)。因为年代久远,这栋绞圈房子已由文物保护机构予以保护,墙上挂出了艾可久宅的保护铭牌。“这个宅子都历经453年的岁月了,依然英姿飒爽,我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绕着她看了好几圈。”

 

分布规律和当地经商史密切相关

 

这一圈排摸、调查下来,徐大纬对上海绞圈房子的分布规律有了概念。“新场保护得很好,三林有点儿失望,高桥一直在维护,松江的底子很厚,金山有点可惜……”

 

徐大纬发现,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比如松江的华亭老街和秀野桥滩、嘉定的南翔古镇、川沙的老城厢、青浦的朱家角古镇、练塘古镇、浦东地区的高行古镇、新场古镇和高桥古镇以及宝山区的罗店古镇等都还保存着一定数量的绞圈房子。

 

“这是因为这些古镇当年曾经是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地方,大量官宦商贾在此经商从政,他们携带家眷居住于此,而绞圈房子四面围合,私密性强,中间有较大的活动空间,正是一种理想的商住两用建筑空间。”

 

在徐大纬看来,上海绞圈房子的分布和当地的经商史密切相关。以沿海的南汇地区为例,千年的盐业在元明时期达到鼎盛。当时,与盐业生产有关的人员大量迁入,并定居下来,娶妻生子,繁衍后代,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你看看这些镇名、村名,就有感觉了,这些盐业生产的机构及所属团、灶、路等名转化为历史地名保存并延续下来。” 徐大纬掰着指头向记者列数,新场镇、航头镇、大团镇、六灶镇、下沙镇(已撤并)、三灶镇(已撤并)、盐仓镇(已撤并)等……

 

“所以,在南汇地区探秘绞圈房子时,我首先把目光锁定在这些有历史渊源的古镇和地区,一镇一村的探秘,果不其然,找到了不少现存的绞圈房子。”徐大纬说,除了古镇以外,乡间也有很多绞圈房子,一般是地主或官宦商贾们荣归故里、衣锦还乡置地建房的结果。

 

探秘过程中,她发现,有些郊区的绞圈房子的数量非常少,令人费解。比如南汇地区许多古镇都有绞圈房子,但是,同是南汇县的惠南镇难觅绞圈房子的踪影。为了解开这个谜,她翻阅了大量书籍。“我在《话说上海》南汇卷中找到了解答。”徐大纬说,据记载,抗日战争时期,惠南镇遭受战火的创伤太重,先遭日机轰炸,后被日军长期占领,公共建筑都相继被夷为平地,民房受损情况更为严重,致使南汇古城战后满目疮痍,一片凄凉。再比如,宝山区的罗店古镇因其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历次战争中遭受重创,留存的古民居大都破残不堪,所以,绞圈房子也难觅踪影。

 

松江秀南街92号

 

松江秀南街74号仪门

 

也有保存相对完整的绞圈房子。松江有条秀南街,这是一条很小的街,徐大纬却在这里一下子找到10多座绞圈房子。她觉得很奇怪,一问当地居民,才知原来当年的松江府就在秀南街,而这条街的宽度至今没有变,还一直保持着原有的生态,故绞圈房子保留至今并不稀奇。

 

三合院和四合院是一回事

 

作为一名资深建筑师,徐大纬的探寻并没有简单的停留在寻找本身。

 

她开始梳理这些绞圈房子,给它们建模、做专业分析。随着发现的绞圈房子愈多,徐大纬有了新发现——上海的绞圈房子有四合院和三合院两种形式,且三合院绞圈房子是演变为上海石库门房子的母体。

 

四合院的绞圈房子一般是单层的,而三合院的绞圈房子往往是双层的,其中也与乡镇发展史有关。

 

徐大纬说,为适应上海地区冲积而成的软土地基特征,绞圈房子一般采用一米见方的砖砌大方阶基础,因其承载有限,所以,一般乡间的绞圈房子大都仅为单层的建筑。

 

随着古镇的兴起和繁荣,许多手工业者举家迁往镇上经商,人口密度不断增长,古镇上便孕育出了一种占地面积小,适合商住两用的二层三合院建筑形式,这种三合院可以联排沿街而建,可以开门经商,也可闭门居住,兼具私密性和防火性,成为当时古镇上较为流行的建筑形式。

 

徐大纬发现了很多这样的二层三合院绞圈房子。比如许多古镇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米行和酱园,它们基本上都是两层的绞圈房子,底层用于经商,二层居住之用。徐大纬丈夫小时候住的就是这样的绞圈房子。

 

为什么说三合院和四合院都是绞圈房子?徐大纬对他们的木结构建了三维模型,她向记者演示:无论是四合院,还是三合院,不仅具有相同的中轴对称,一正两厢,中间下沉天井的平面布局,四围屋顶标高大致相同,以45度绞接的基本特征,而且,结构上都是采用穿斗式木结构形式建造而成。比如浦东新区坦直镇坦西村831号民居的残存部分,可见榀架和檩条组合的穿斗式木结构的基本单元。

四合院绞圈房子木构架三维模型

 

三合院绞圈房子木构架三维模型

 

石库门木构架三维模型

 

而相比四合院,三合院增加了一堵带有“仪门”的高墙,使其更具备私密性,这成了徐大纬辨认三合院绞圈房子的一大标志。这些临街的大宅门,朴素无华、毫不显眼,大门的正面只见由几根条石组成的门框而已,但跨进去,就别有洞天。

 

“仪门是礼仪之门,她是宅主人接待来宾时的一种礼仪,并不是用来炫耀和装门面的,这是中国深藏不露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的体现。”徐大纬说。

 

重固镇通波塘西街130弄2号带仪门的二层绞圈房子

 

她在青浦重固镇先是找到了通波塘西街53号的单层带仪门的三合院,后来在附近的通波塘东街130弄2号找到一座二层楼仪门的三合院。

 

在三林镇东林街49弄14号的二层三合院绞圈房子中,原本残破的木质走马廊栏杆均已用水泥和钢筋混凝土构件作替换,“幸亏保存有仪门,否则我差点误以为是50-60年代建造的公房呢。”

 

高桥镇季景北路692弄10号,是典型的带有仪门的二层三合院绞圈房子。“居民告诉我,在这种房子里,他们已经住了八代人,以前古镇里像这样的房子还有很多,但是大多数都被拆掉了,非常可惜。”

 

徐大纬慨叹的是这些绞圈房子的未来,她所寻找到的80多座绞圈房子,有的已经得到修缮,有的虽然陈旧但是仍然有人居住,有的则是断墙残瓦、濒临倒塌的危房,且拆迁浪潮又一阵阵袭来,谁能保证他们是否还能留存多久?

 

图片摄影:徐大纬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9)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