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去温州瑞安走走吧
分享至:
 (2)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曹凌云 2020-05-25 12:40
摘要:走读飞云江

五月的江南最是江南的模样,阳光明亮或清雨绵绵,到处是鹅黄嫰绿,到处是生机盎然。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控制,人们的生活逐步恢复,天地间又充盈着欢快的声响。我与浙江省作协签订的蹲点生活创作项目“走读飞云江”,在停滞三个月后也得以继续,最近一周,我在温州飞云江(浙江八大水系之一)河口南岸走访,寻江上烟波,听渔舟晚唱,看稻浪翻涌,谈农事收成。

飞云江河口南岸为万全平原,一马平川,阡陌交错,河道纵横,多天然良港,村落星罗棋布。帆船时代,这里的人们善用舟楫,可北上南下,伴江海为生;而当代人大多从事工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水平很高,工业形成了制鞋、机械、船舶等主导产业。

一千多年前,万全平原还是个海湾,在三国时期是东吴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停泊着各种军舰和商船,有“万船洋”之称。后来海水消退,泥沙逐步淤积,在南北朝时(420年-589年)滩涂渐露,形成洼地或陆地,称为万全垟,是“万船洋”的谐音。又经过长期的自然淤涨和人工改造,成为现在广阔的万全平原,从飞云江河口以南至平阳县横屿山以北约235平方公里,也叫瑞(瑞安)平(平阳)平原。

万全平原水资源丰富,河流蜿蜒如风中的飘带,河网形状颇像一张蜘蛛网。据专家分析,平坦地形容易使河道形成大幅度的弯曲,万全垟成陆很晚,又是整体逐年上升,原来弯曲的河流被保留下来。

我从不拒绝大自然赋予的神奇,多次走进同样弯曲迂回的河岸和田埂,向在田地里的农民了解耕作情况。我走进河畔一片寂静的枇杷林,金果压枝,灿若群星。正在采摘枇杷的农民说:去年年底枇杷花开得旺,又没遇寒流,因此今年枇杷是丰收年,在枇杷成熟上市时,疫情已得到控制,销售也没有受到明显影响。我走进一片花期刚过的柑橘林,正在林地里剪枝的农民说:疫情对柑橘生产没有影响,你看这一地的落花很快就成泥,枝头也有了米粒大小的果。

田地里,庄稼借着肥力十足的土壤长得油亮健硕,我遇见藤蔓缠绕、开着小花的黄瓜,花朵下连接着带刺的小毛果。我遇见戴着紫帽的茄子,用手去摸,帽子上的小刺戳进手里,疼疼痒痒又难以找到。水稻、玉米、芋艿、番茄、南瓜,农民躬身劳作,田地不遗余力地滋养庄稼。万全平原的农业,早已不是一把锄头一头牛,从播种到收割、从耕田到储存,都享受着机械化带来的便利。农民也不是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抱团成立合作社,打造农业的产业化、产品的品牌化。农民也都表示,今年应该也是丰收年,让国家的粮仓殷实,让自己过着小康的幸福生活。

温州瑞安市南滨街道柏树村和许多江南村落有一样的韵致,老屋大院,小桥流水,全村五百多户,许多人家以农业、渔业生产为主。不一样的是这里出来了一位文学大师高则诚,写出了数百年来弦音不辍的历史名戏《琵琶记》,而被誉为“南戏之祖”,也更让这座古村散发出一种别样的灵气。

当地老教师叶秀莲担任着高则诚纪念堂义务负责人兼讲解员。她带着我参观村容村貌和高则诚纪念堂。她说:今年春节之后,高则诚纪念堂闭馆近两个月,四月中旬开放,五一节前恢复正常,每天都有人过来参观。元大德十年(1306年),高则诚降生在柏树村西面的高宅腕,儿时就读在村里陈姓私塾集善院,聪明伶俐,很得陈家赏识,由于高、陈两家在河东河西居住,陈家为了高则诚读书来往方便,特地建造了一座石桥,名为高郎桥。元至正四年(1344年),高则诚参加乡试中举,次年又中进士,从此走上仕途,但做官十年,见惯了各派政治势力之间的利益权衡、得失算计,慢慢厌倦了仕宦生涯。至正十六年(1356年)左右,他辞官归隐,寓居鄞县(今属宁波)乡间栎社的沈氏楼,潜心创作《琵琶记》。

关于高则诚病死于何地,众说纷纭,有说在宁波宁海,有说在金华义乌,有说在家乡瑞安,有说在回乡的途中,归葬于哪里?也说法不一,我更愿意相信他是在家乡的土地里入睡。

为了建造这座纪念堂,当地农民调剂土地,慷慨解囊,特别是村民陈炳金,50岁时把田地交给儿子耕种,自己养了一头白马,倾心筹建工作。1985年开始,陈炳金拿着“报告”求人找部门,每年都要跑烂多双解放鞋。1988年春,高则诚纪念堂终于在陈氏宗祠老址上动工兴建,为了筹措资金,他卖掉了与自己亲密相处的白马,在卖掉之前,叶秀莲亲眼见他骑着白马绕村庄转了一圈又一圈,依依不舍,其情其景,催人泪下。纪念堂于1993年落成,建筑面积230平方米。

林垟曾经设镇,后因行政区划调整成为瑞安南滨街道的一部分。我刚到林垟是在午后,没有风,太阳威而酷,但一路上可见柔柔阔阔、清清亮亮的河道,倒没有感觉特别的炎热。林垟地处万全平原河网最密集的中心,全境8.7平方公里中,河流湖泊就占2.43平方公里,是温州市河流面积占比最大的地方之一。

在陆上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这里的河流上来往船只如梭,各家各户没有自备车,却有“自备船”,先是小木船,橹声悠扬,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现水泥船(以水泥与钢丝为主要材质的船舶),改革开放后多为机动船。

五月的林垟,正是水稻的世界,稻子长势良好,放眼望去,翠绿的稻田铺展到很远很远,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如果有清风吹过,一定是绿浪涟漪。在稻田里巡查的宋姓农民说:林垟一直来都是双季水稻,不同的是这几年我们都是散播水稻,不用插秧,成活率、稻苗生长都不错,产量还比插秧的高一些,今年水稻耕种基本没有受疫情影响。

我在林中村蹲点生活了两天,该村依河而建,村民临水而居。听村民说:沿河民居已受规划保护,不准拆建。林垟学校副校长钟昌浩说:林垟有辽阔富饶的田地,离海岸只有8公里,鱼鲜随潮赶在这里上市不到一个钟头,飞云江和内河里的水产资源又很丰富,古时的林垟成了万全平原的商贸中心,鱼鲜、大米、柴木在此集散,商贩不绝。每逢稻熟时节,从山区来帮忙收成的“割稻客”蜂拥而来,林垟很是热闹。现在保留下来的林垟街还可以略见当年的情景,那是一条农副产品集中交易的老街。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林垟最热闹的时代,国营大厂就有4个,都是机械制造企业。在国营大厂工作的人员都有一种优越感,他们的腰间都挂有一串钥匙,钥匙串里都晃荡着一把钢皮尺,横穿林垟街,风风火火地上班下班,脚步重重的,见什么人都敢打招呼。年轻男工谈恋爱找对象,连在乡镇和学校里工作的女孩都看不上,他们谈上的女朋友,细脚细手,嫩皮嫩肉,步态轻盈,笑声清朗,大庭广众之下也敢拉着男工的手,周末两人一去湖中洲游玩,或到西湖宫看一场电影。

那些年的情景,林垟上了年纪的人努力搜寻,都能说个大概,细节却不甚分明,仿佛写意画的境界。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