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一个不愿被人记住的人,在复旦校园里留下了……
分享至:
 (16)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读史老张 2020-05-26 07:51
摘要:“我归国后,一生只在复旦,一生只当复旦的教授,一生只做复旦的校长。”

这里的“李老校长”,指的是复旦大学奠基人之一李登辉老校长。李登辉(1872-1947年),字腾飞,出生于荷属殖民地爪哇。1905年,他担任复旦公学总教习(教务主任);1913年起,任复旦校长。他把一生献给了复旦,是一位纯粹的教育家。为了复旦,他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You see,李校长来了

如今在复旦校园里,要寻找李老校长的实物印记,似已困难。然而,复旦却永远记载着他的恩泽。1920年,李老校长变卖家产、下南洋募捐共15万银圆,在江湾购地建校,确立了复旦永久校基。简公堂、奕住堂和第一宿舍三幢早期建筑的建造,让坟茔荒地变成了巍巍黉宫——复旦版图,脱胎于此。今天,当我在相辉堂前大草坪上漫步时,当年李老校长风尘仆仆从徐家汇出发,坐火车到江湾镇,然后乘独轮车前来勘察校址的一幕,时不时会情景再现。

李登辉校长(复旦档案馆藏)

简公堂(原复旦200号)是江湾复旦最早的教学楼,李老校长常来此旁听教授上课。有时候,他站在教室门外倾听;有时候,索性坐在教室后排,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抗战期间他在赫德路(今常德路)办的复旦上海补习部。

当年复旦除国文课外,所有课程皆用英语教学,这似乎符合毕业于耶鲁大学的李老校长标准。有一教授喜欢用国语上课,每遇李老校长巡视,就忙改口:“You see, You see”,学生们明白,一旦该教授说“You see”,就表明“李校长来了”。于是,该教授得了一个绰号:“You see”。李老校长来听课,常常会出其不意。有一次,他走进某个教室,拿起书来问前排同学几个问题,因为回答错误,他就对任课教授说:“一定是你不卖力,学生的程度低落,是教授的失败……”弄得那位教授面红耳赤。

谁会“吃大菜”

奕住堂(今复旦700号校史馆)是复旦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原为校行政办公楼兼图书室,李老校长曾在此办公。师生们一般不进校长办公室。假如有人被召进校长办公室,大事不妙——接受校长的当面批评和训斥,师生们暗地里称之为“吃大菜”。吃过李老校长“大菜”的有:乱剪花木的校工、无端接受捐赠的职员、不认真备课的教师以及考试作弊的学生……

奕住堂,建于1921年,今为校史陈列馆(作者摄) 

有一次,李老校长偶赴一饭店,见一位道德课程教师与妓女同坐一道。对方看到校长,满脸通红,羞愧难当。李老校长异常愤怒:“此种伪善之教员,仅能造成伪善之学生!言之不能不痛心!”那位教师究竟是如何“吃大菜”的,没有留下记录,但笃信基督教的李老校长一直耿耿于怀,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忏悔。

1929年某一天,一位名叫李获海的学生突然接到校工传来的“大菜单子”(通知),让他到校长办公室谈话。就在几天前,李获海因恋爱问题闷闷不乐、精神萎靡,同学们一致以为,这一次他“凶多吉少”。谁知当他回到宿舍时,“手持白色信一封,一团高兴,与平时判若两人”。原来,李获海的英文名字缩写为T.H.Lee,与李老校长的英文名相同,校工误将别人寄给他的情书,送到了校长室。李老校长拆阅后,大惑不解。后经多方调查,方知收信者为李获海。误拆学生情书后,李老校长心中甚觉不安,为了慎重其事,特地邀请李获海到办公室,再三解释,当面道歉。在当年,校长具有绝对权威,即使有错,也很少有人放下“师道尊严”,而李老校长态度诚恳,让学生深受感动。

嗯嗯,女生比男生整洁些

在今第一教学楼西侧、子彬院(今复旦600号)与燕园之间,原有一幢坐东朝西的宫殿式建筑——女生宿舍。它是1927年9月复旦实行男女合校后的产物,因位于当年校园东侧,又被称为“东宫”。

李老校长原先反对男女合校。有一年招生考试,题目为如何看待男女合校。一位考生答题时,对男女合校大加赞美。交卷后,李老校长当场斥道:“如果上课有十几个油头粉面、香气袭人的女生坐在前面,你还有心听讲吗?”不过,李老校长还是与时俱进,最终认同了男女合校,并力促“东宫”建成。后来,他参观了女生宿舍,由衷赞道:“嗯嗯,果然要比男生整齐清洁些。”

其实,李老校长并不反对男女平等,他是国内最早聘用女教授的大学校长之一。20世纪20年代,复旦就出现了女教授。1931年,留学归国的毛彦文,在复旦女教授郭美德的引荐下,到复旦求职。李老校长当即答应,让毛彦文担任女生指导,同时兼任英语教授。毛彦文住在“东宫”二楼,这位被国学大师吴宓一生追求的才女,为“东宫”带来过一丝浪漫:66岁的民国前总理熊希龄,曾亲往“东宫”向毛彦文求婚。最终,白发红颜终成眷属,毛彦文请辞教职。鉴于她教学有方,李老校长还一度以聘期未满不愿放行。

1937年,“东宫”被日军炮火夷为平地,但“东宫”往事,流传至今。

你有没有种牛

在蔡冠深人文馆(今复旦300号,复旦实验中学原址)西侧,原是复旦合作社食堂。当年复旦食堂品种丰富,中西菜肴齐全。从徐家汇李公祠起,李老校长就喜欢在食堂与同事、学生共进午餐。

蔡冠深人文馆,2005年重建(作者摄)

据说,在食堂用餐,李老校长还有一个真实意图:学习国语。他生长在海外,刚回国时不会讲国语,用餐时,他可以面对面与大家交流国语。为此,他也闹过不少笑话。有一次,他问同事端木恺:“你有没有种牛?”端木恺回答:“我家不种田,没有养牛。”他急道:“不是,不是,现在Smallpox(天花)很厉害,我问你有没有种这个牛!”端木恺恍然大悟,原来校长说的是“种牛痘”,连忙说:“种了种了。”笑话虽多,李老校长的国语却长进不少。后来,他不仅可以用国语与人交谈,还能用国语发表演说。

李老校长最后一次演说,是在1947年7月5日。应章益校长邀请,他在新落成的登辉堂(今复旦400号相辉堂)前用国语向应届毕业生发表演说,虽然演说中还夹杂着不少英语单词,但师生们却记住了他提出的复旦精神:“服务”“牺牲”“团结”。两个多月后(9月19日),李老校长猝然而逝。

一生只当复旦的教授

李老校长学问渊博,懂英、德、法、拉丁等多种语言,当年北洋政府曾请他出任外交总长,但他坚辞不就;他和夫人汤佩琳结婚后,生育四个子女,后皆夭亡。中年时,夫人也因病去世。李老校长孑然一身,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复旦。

抗战胜利后,章益校长和几位校友在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宴请李老校长,希望他讲讲生平所得,结果他只讲了一句话:“我归国后,一生只在复旦,一生只当复旦的教授,一生只做复旦的校长。”有人提议要为他写传记、编年谱,被他一口拒绝。师生们无以回报李老校长,遂在第一宿舍废墟上建造了“登辉堂”(今相辉堂),以此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其实,登辉堂的建筑费,有一部分还来自校友募集给李老校长的颐养金。

今天,在复旦校园,李老校长没有雕像、没有纪念碑,他只是一个符号、一段往事,这大概也符合他本人的想法——他是一个不愿被人记住的人。然而,只要一想起“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一看到刻着篆体字“复旦”两字的圆形校徽,一唱响“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的校歌,复旦人就会想到李老校长。复旦校训和校徽,是他亲自选定的;复旦校歌,是在他任内确立的。作为复旦人,我们永远缅怀他、纪念他。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黄玮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