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实训嵌入思政,竟助她在世界大赛中摘银!这所高校的“课中课”为何更“有味”
分享至:
 (1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蕾 2020-04-30 20:33
摘要: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的课程思政改革——“课中课”,因其独创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被誉为全国高职高专的“版专范例”。

在印刷课上,一直让学生混淆的“水墨平衡”原理,老师竟然通过加入“对立统一规律”的阐述,令学生们茅塞顿开。这种专业技术课中“嵌入”思政元素的“课中课”形式,不仅“盘活”了思政课,更让专业课的学习有了更有力的支撑。

如今,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的课程思政改革——“课中课”2.0版在1.0版的基础上,凝练成“三寓三式”,更具独创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被誉为全国高职高专的“版专范例”。

滕跃民老师在做“课中课”主旨发言。

“我们的课程思政改革,不是浩浩荡荡的,而是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上海版专常务副校长、“课中课”项目主持人滕跃民说道。

专业实训课融入思政元素:汤里放盐

职业教育的专业实训课,承担着职业技能培训的任务。但现实中,一些同学在学习技能时,不太认真,粗心时常有,往往有些技能掌握不到位。而技能老师“为技能而技能”,却苦于找不到学生学不好的症结。

探索中,为提高学生的“抬头率”,专业实训老师邀请思政老师一起走进实训课堂。一个课堂,两个老师,思政老师现场观察,从职业素养方面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渐渐地,专业实训老师在教学备课时,将思政课中的“实事求是、工匠精神、团队合作”等元素融入,把思政教育和实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比如,思政课中的“实事求是”,具体化为实训操作中的“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如果不会继续找原因、摸索规律、操作学习”的微行为,学生也养成正直诚实的职业素养。

张玉华老师在讲授“工匠精神”。

课堂内容一下子丰富起来。课前5分钟,专业老师栩栩如生地讲述毕昇的故事,潜移默化中将勇于进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入人心;课中体验式教学中,如果学生在实训环节出现粗心大意、畏难退缩等想象,思政老师会适时贴近学生开展团队合作、敬业务实等职业素养的教育。课后感悟式教学让学生们分享在职业规范、职业操守方面的感悟。“这样,学生感觉相对于原来‘说教式’的教学,每走一步,都能有针对性的指导,从故事切入更容易听得进去。好比‘汤里加盐,更有味’。” 上海版专思政教研部副主任张玉华告诉记者。

画龙点睛式的“工匠精神”

到底什么是“工匠精神”?上海版专的老师们总结出几个关键词:坚持不懈、敢于创新、精益求精。但是,如何让学生们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内涵,贯穿到当前的学习中、以后的工作中,却一直是目前职业教育中的瓶颈。

“重技术、轻人文”的观念仍存在于职业教育中国。当前的高职教育中仍然是传统的过多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缺乏对学生长远发展的考虑,缺乏对学生人文知识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2015年,上海版专学生张淑萍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了印刷媒体技术项目银牌,而她正是上海版专实行“课中课”以后的第一批受益者,充分体现了思政课融入专业实训课的育人效果。

2015年,上海版专学生张淑萍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了印刷媒体技术项目银牌。

张淑萍回忆,她曾在“课中课”上受到实训老师 和思政老师的启发,而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她将这一启发运用到实践中,成为她赢得比赛的“亮点”。原来,当时老师用6S管理系统的例子,告诉他们在实训完之后要把废弃的材料分门别类地放好,这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对此,我印象十分深刻。”张淑萍告诉记者,没想到这一习惯也是职业素养的一部分。在赛场上,她牢记这一点,将比赛时的废弃材料全部收好,这一举动令评为赞叹不已,也助理她赢得了银牌。

现在,已经留校成为一名实训课教师的张淑萍,在自己的课堂上也会反复强调这一点,用她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创新教学方式:专题嵌入、元素化合

除了“画龙点睛”式将核心价值观和专业技能简明提示,各课程老师在不打破原来教学结构的基础上,将思政的某个专题进行嵌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对思政道德的认识。

平版胶印是现今应用最广泛的印刷技术之一,印刷中的“水”和“墨”在高速、高压的过程中相互接触、相互作用,这就是著名的“水墨平衡”原理。但不少学生误认为“水墨平衡”就是“油水不相容”。尽管老师讲解过多次,但学生们理解起来有困难,作业效果也一直不好。课程思政改革后,专业老师专题嵌入“对立统一”辩证法后,老师讲起来方便,学生理解起来也容易,作业正确率大大提升。效果是双向的,将“对立统一”辩证法融入身边的技能知识点去理解,避免了牵强附会和生搬硬套,避免了学生抵触情绪的出现。

王莹老师在音乐鉴赏课中融入“思政元素”。

不仅如此,将专业知识和思政要点有机融合,还能产生1+1>2的化合反应效果。在音乐鉴赏课上,老师讲解《黄河协奏曲》时,一听到协奏曲,大家马上想到的是西洋乐器,实际上这曲子中有琵琶、笛子等不少民族乐器,其中的“起、承、转、合”更是中国传统音乐创作技法。影视艺术系王莹 老师边讲解边播放气势磅礴的《黄河协奏曲》,让学生们体会到民族乐器的美妙。“这一深入的讲解,既展示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洋音乐的特点,又体现了中西合璧,洋为中用。”王莹老师说道。

栏目主编:徐瑞哲 题图来源:解放日报 资料图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