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用好“随申码”,进一步强化技术支撑和功能延伸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赵勇 2020-04-10 16:17
摘要:强化应用,优化和升级“随申码”系统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加紧优化“随申码”,强化技术支撑和功能延伸,推动异地互认,更好助力疫情防控。2020年2月,上海依托“一网通办”“随申办”小程序开通了“随申码”,在疫情防控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技术支撑的作用。4月初,大数据中心公布未成年人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获取“随申码”。随着疫情的发展,需要思考和研究“随申码”如何平战结合、优化应用,既符合疫情防控的特殊需要,也适应日常治理的要求,推动健康领域智能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优化“随申码”的根本在于强化应用,应当紧扣助力疫情防控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既立足于当下,又考虑长远;既注重顶层设计,又重视基层运作实践;既体现管理的要求,也体现服务的取向,便利民众,便利一线工作人员,推动深度应用,真正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人民群众受用”。

“随申码”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深化和优化

概括而言,目前“随申码”在覆盖面、稳定性、延展度和安全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和优化。

第一,“随申码”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随申码”作为进出公共场所和小区的重要凭证,应当尽量能够覆盖各种人群,特别要方便和照顾特殊人群。目前大部分民众能够方便地获取并使用“随申码”,特别是为境外人士提供了获取“随申码”的渠道和方式,获得了民众的点赞。但是调研也发现,老年人如何方便地获取“随申码”值得关注。一些老人没有智能手机,没法下载和出示“随申码”;一些老人有智能手机,但“弄不来”,导致无法获取和出示“随申码”;部分老人在意和在乎流量,不愿意下载和出示“随申码”。有些民众反映现代化的东西对中老年人不太友好,影响“随申码”的覆盖面。

第二,“随申码”系统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随着“随申码”的深入使用,申请的人数不断增加,系统的压力不断增加,对系统稳定性和抗压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调研发现存在一些需要提升的方面,一是,系统存在不稳定、反应速度比较慢的状况,影响了民众的办事效率,降低了申请者的体验感。二是,曾经发生过民众从不同APP渠道申请,一个渠道反馈是“黄码”,另一个渠道反馈却是“绿码”的现象,影响了“随申码”的公信力。三是,“随申码”动态更新的及时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有民众反映信息不太准确,到达上海15天后“随申码”的状态没有及时动态更新。

第三,“随申码”功能的延伸度有待提升。

随着形势的发展,疫情终将会过去,“随申码”的服务需要有所延伸,并不断升级迭代,适应日常健康管理和服务的要求。目前,“随申码”的应用场景有两个,一是疫情防控中的身份认证,二是显示民众健康状况的“绿码、黄码和红码”。这两个应用场景更多靠的是行政手段推动,而更好地吸引民众关注和使用“随申码”,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这就要求“随申码”开拓更多的应用场景,让民众有更好的体验度。已经开通的“随申码”可以在线申领新版社保卡就是很好的尝试,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促进“随申码”沉淀的数据与“健康云”数据的整合和共享,努力使“随申码”成为对民众健康状况进行动态服务和管理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第四,“随申码”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凸显。

一些通过支付宝平台申请“随申码”的民众反映:“申请步骤过于简单并且快速得有点可怕”,基于此他们产生了对个人隐私等信息安全问题的关心和担心。 “随申码”依附于“健康办”APP小程序,一人一码,涵盖了包括健康状况在内的多方面信息,这些信息与其他各项信息高度关联,能够对个人情况进行精准定位、精确描述,这就对信息和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强化应用,拓展和优化“随申码”系统

应当针对上述问题强化应用导向,拓展和优化“随申码”系统。

首先,针对60岁以上老人,提供线上、线下获取“随申码”的多种渠道和方式,提高“随申码”的覆盖面。

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获取“随申码”的多种渠道和方式。为他们提供线上自己主动获取“随申码”的渠道基础上,在特定场所比如行政服务大厅、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为老人提供基于身份实名认证基础上的线下获取方式;同时,动员社区工作人员发挥“店小二”服务精神,提供帮助老人获取“随申码”的帮办业务,让老人们都能有“随申码”,爱用“随申码”,感到受用。

其次,提升“随申码”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更新的及时性。

疫情防控期间,“随申码”系统经历了重要的强度测试,通过这次测试,建议加强技术保障,提高“随申码”系统的稳定性,提升“随申码”的体验度。同时,实施统一标准,使得从不同渠道获得的“随申码”状态保持一致。并且,推动“随申码”状态的不断动态更新,进一步增强“随申码”的公信力。

再次,促进“随申码”与社保卡之间的数据共享,探索将“随申码”作为就医凭证,使“随申码”具有更多的健康服务性,打开“随申码”的未来应用空间。

进一步促进“随申码”和社保卡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将“随申码”和社保卡纳入电子证照的范畴,探索以“随申码”作为就医凭证,扩大“随申码”的应用范围,探索“随申码”未来的应用空间;一人一码,使“随申码”具有记录民众健康状况的功能,提升民众健康状况的动态服务能力;将“随申码”数据纳入“健康云”之中,形成市民健康状况的数据库。

最后,坚持安全第一,筑牢“随申码”的安全底线。

将“随申码”的安全性作为“一网通办”的生命线,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防止有人故意利用“随申码”获取信息,破坏公共安全。明晰“随申码”沉淀的数据所有权、使用权和分享权的公共性,明确只有基于公共利益才能使用“随申码”信息,防止公共信息和涉及隐私的个人信息泄露,影响社会秩序。筑牢“随申码”的安全底线,让民众安心用、放心用。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朱瓅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