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着调青年 > 文章详情
毕业生| 那个夏天的选择
分享至:
 (7)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郑二十三 小愚 2016-07-08 20:00
摘要:我们访问了四个不同年代的毕业生,聊聊各自在那个年轻的夏天做出的选择。

60后:选项多了,还是这么选

何勇,48岁

199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雕塑专业

(现中国美术学院

毕业后成为雕塑艺术家

何勇(左一)在1992年夏天,英气逼人的脸

 

长出白胡子的他  

 

毕业那年,何勇了解了“不完全包分配”的含义——有了一次自己选择的权利。

 

这时,对艺术生来说,主要两个选择:一是留校或进入专业画院,成为一名职业艺术家;另一条路,到市场上,做一名设计师,搞搞装修什么的。显然,后者更有吸引力。

 

而何勇坚持一个想法:“学艺术的人,自然要去搞艺术的专业单位。”四处打听之下,何勇选了上海油画雕塑院。不过,当时的上海油雕院在国内已很有名气,一个本科毕业生想进油雕院,很不容易。

 

1992年春节过后,杭州阴雨绵绵,风依旧微凉。何勇把几幅平时素描习作、泥塑照片、证书,小心翼翼地裱在白卡纸上,集成一本书的厚度。

 

“那时候是双向选择。”何勇从杭州赶到上海,将作品集双手递给几位院领导。这份作品集像极现在的简历。只是那时,并没有像今天一样的笔试和面试。何勇所面对的,是一次与院领导轻松愉快的聊天。何勇回忆不起当时的提问,只是依稀记得,聊了数位知名的艺术家、一些专业问题。

 

此后不久,油雕院的院领导和行政人员组成了4人团队,驱车赶往杭州何勇所在学校,对何勇来了一次刨根问底的调查。“6月底毕业,7月中去画院报到。”这个“双向选择”,他坚持至今。

 

何勇说:“在喜欢的领域,不屈从眼前利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够了。”

  

70后:到外面去看看

凌云,39岁

2001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

(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毕业后去美国做科研

 

2001年夏天的凌云,骄傲的脸

  如今的他

 

世纪之交,电脑还远不如今天普及。通过电话拨号,被称为“猫”的调制解调器里传来“滴滴答答”的声响。凌云从互联网上,看到了世界。

 

“如果不出意外,毕业了我就可以留在医院,成为一名外科大夫。”凌云说起学医这个决定,多少有些父母的怂恿。似乎在家长们的眼里,医生、律师、老师,三者选其一就相当于有了一个金饭碗。

 

凌云主修普外科。2001年,当不少毕业生都忙着找工作,他却轻松得多,在实习医院的科室里研究着互联网上搜到的外文文献,时而对着网络视频,练习缝线等手术动作。

 

“如果再不出意外,我看到了职业生涯的尽头,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或许自己还想看看国外科研院所的先进理念,或许自己还可以去美国知名高校读个MBA,再或者结合前两者创一把业呢……无数个设想在凌云的脑海里浮现。

 

学医7年,凌云为自己作一个决定——到国外去看看。

 

毕业季当口,凌云办妥了所有出国手续,于临行前将此决定告知父母。原以为一场无可避免的“热吵”,他的父母却表现一种“没有反对,也没有同意”的默许。凌云回想起当时,父亲只有一句话:你要为你的将来负责。

 

在美国顶尖研究科室做科研,并完成医学博士学业;在常青藤名校跨专业就读MBA;有海外工作经历后回国创业。如今的凌云,是健身APP——FitTime创始人。这些原本只是他设想的场景,一一被实现。

 

凌云回顾当时的决定发现,当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世界需要的事交汇成一个点,那个点就是自己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80后:心里不安分,但还是选择了循规蹈矩的路

冯印陶,32岁

2008年毕业于墨尔本大学计算机专业

毕业后进入澳洲当地银行

  2008年夏天,墨尔本大学校园里的冯印陶

 

如今的他

 

2006年,冯印陶去墨尔本大学读硕士那会儿,出国留学的人数正在飞涨。关于好的职业,大家似乎达成了一致:“第一选择就是留在国外的大型企业或科研机构,获得海外工作经验,以及丰厚的收入”。

 

2008年,他毕业了。回想起来,他觉得那场毕业“太仓促了”。虽然顺利地进入了澳大利亚最大的国企——西太平洋银行,但他发现,自己无论从工作技能上、社会经验上还是个人感情上,都没有准备好。

 

在那个有4万名员工的超级大企业里,他一个异乡人,充满危机感,强烈地想要证明自己。所以,有两到三年的时间,他的生活里几乎只有工作:走在路上在想工作的事,睡觉做梦也全是工作的事。他说:“我觉得80后普遍战斗力特别强,比70后更能埋头苦干。现在回想起来,在天天打鸡血的那两三年里,积累和成长得飞快。但是,那两三年好像耗尽了我半辈子的工作热情。”

 

毕业7年后,冯印陶发现自己丢失了鸡血和热情,开始进入一种与澳洲相匹配的舒适状态,这种状态让他觉得可怕。他毅然回国,在上海创立了房产众筹平台“一米好地”。他说:“创业让他重新找到存在感和意义。”

 

环顾身边一代80后最初的职业选择,冯印陶说:“我们大多心态不安分,但还是走上了循规蹈矩的道路。大家都去了事业单位、政府、国企。领着一份工资,承担着房贷的压力。”在他看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80后的悲哀。“我们是承上启下的一代,网络让我们接触到一个广阔的世界。进入大学的时候,我们一腔热血,想要改造自己改造社会。但毕业的时候,经济的压力和对稳定收入的渴望,最终让我们选择妥协。”

  

90:一旦选择,就不留后路

叶天,24岁

201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

毕业后开始创业

 

2015年的叶天

 

如今工作中的他

 

叶天发现,毕业并不是站在十字路口,而是站在一万条交叉的小径的路口。

 

选择多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因为选择太多,大家都迷茫,专注和坚持变得难能可贵。叶天很羡慕自己的两个同学,一个为了学中国功夫,从瑞典来到上海,还只身去过少林寺。另一个从小就立志要创业,从小项目小生意开始,从未停止过尝试。“我觉得自己一直在随大流,不像他们,很确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正因为不确定,所以叶天不断尝试和摸索。他没少折腾,参加全国武术比赛、跳现代舞、尝试当历史老师、摄影师、去不同的跨国公司和创业公司实习、申请出国……有段时间,叶天和他的小伙伴们在做某国外度假村的中国代理。在国外考察度假村项目,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当地人陪同,整个旅行过程深入而有趣。叶天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做一个这样的平台呢,让去海外自由行的人可以找到地陪带他们玩。于是,叶天决定创业,后来就有了“囧囧兔”。

 

虽然之前有无数的选择和犹豫,但叶天觉得,一旦下定决心,就应该抛开所有的东西,不留后路。他放弃了直研的名额和出国的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创业项目。即使一开始,并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即使在创业初期,遇到过发不出工资的困难时期;即使在一年多以来,不断有别的机会以充满诱惑力的形态出现。

 

回过头去,他总结出自己做职业选择时考虑的三个重要因素:第一是自己要有兴趣,第二是自己有能力把握,第三是要有前景。“如果三方面都契合,那就放手去做吧!”一直以来“理想主义至上”的叶天,渐渐明白了“务实”的重要性,这大概是一年多的创业经历给他的最宝贵的礼物。

 

文/ 郑二十三、小愚

图/派派

 

选择定义了我们。

欢迎来稿:tongwood@yeah.net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