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原点 > 文章详情
致上海“逆行者”:拜谢你们,为我们拼过命
分享至:
 (35)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唐建明 2020-03-30 14:59
摘要:我想起了那句话:武汉与上海虽隔千里,一江连心。

编者按:武汉市民唐建明曾经是一位新冠肺炎患者,2月6日他转入武汉最早开舱的武昌方舱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康复出院。回忆起在方舱医院的日子,出院月余的唐建明仍对上海援鄂医疗队充满感激。

2020年的第一季度,必将载入史册。

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每一位中国人,都或多或少卷入其中。而我,是被卷入较多的那一批人,新冠患者。

2020年1月28日,经历种种艰难后,我有幸住进了武汉某医院。住院后症状明显好转,于是有些精力来刷刷网上消息。我看到了许多专家在废寝忘食攻关钻研,并及时向大众分享研究成果。这其中,除了我们耳熟能详、可敬可爱的钟南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也留给我深刻印象。当时我在想,上海人民真幸福,有这样优秀的专家,专业的华山医院团队为伴。冥冥之中,我总感觉似乎有机会能与他们相遇。

2月5日,我看到消息武汉开始大规模建设多个方舱医院,6日就有三个方舱可以开始收治病人。我既欣喜又担忧,喜的是那些得不到病床的病人,终于可以有病床了,忧的是这可是传染病,大通间住几百人,会不会交叉感染?

为了赶快腾出医院病床来救治重症,我和一位党员大哥配合医院连夜转移到武昌方舱医院。6号凌晨,下着寒冷刺骨的雨,但武昌洪山体育馆灯火通明地在收治病患。

本文图片均来自解放日报 上观新闻记者 赖鑫琳 摄

似乎整整一天,都陆续有病人进来。嘈杂声、咳嗽吐痰声不绝于耳,洗漱不便、淋雨走很远的路去上厕所、三餐不够准时、寒冷,如此种种加剧了病人的不安和焦虑,有些人甚至一度轻微失控。我和一起转过来大哥,都流露出些许后悔配合转院的神情。

第二天的早餐很准时,我刚放下碗筷,一行身着防护服的人走了过来,伴随着一声“马教授来看大家了”。他们来到了我的床前,通过和马教授及身旁的几位医生的交谈,让我对病情有了更清晰认识的同时,也坚定了自己可以战胜病毒的信心。

当他们转身给对面床党员大哥查房时,我瞪大了眼睛,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因为我看到了每个人身后都贴着四个大字“华山医院”。下面是他们各自的名字: 马昕、王兵、杨敏婕、张继明……

他们走后,我兴奋地跟对面床的党员大哥说,他们是华山医院的医生!党员大哥朝我笑了笑,此前失落沮丧,又有一丝丝后悔的神情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和我一样的喜悦和踏实。我扭头看了看玻璃墙外,雨停了,太阳照在身上,无比温暖。

为了加强医患沟通,我们有一个华山医院援鄂医疗队患者咨询微信群,白天这个群让手机响个不停。一天晚上10点多,已熄灯,手机震了起来。好奇心促使我拿起了手机,原来是一位患者在咨询。我本想,这么晚了,医生白天那么忙那么累,也要休息。就当我以为不会有人理会时,包丽雯医生马上做出了回应。看着她俩一来一回的对话,我的眼睛湿润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党员大哥都恢复得很快,华山医院的孙医生结合我们的情况,帮忙给安排了相关检查。在胸片车下排队时,我再一次看到亲自带队的孙医生背后防护服上写的两个字:孙峰。快排到我时,我和孙医生聊了起来:“辛苦你们了,这么的远从上海过来,冒着生命危险来救我们。”我哽咽了,从未感觉说话如此吃力。低下头,发现泪珠划过脸颊落在地上。虽有着口罩和布满水汽的护目镜遮挡,但我仍能够看到,孙医生的笑容:“你们尽快康复就好,放心,疫情不退,我们不撤。”“谢谢。”蹦出这两个字后,我急忙转过身去,用有些发抖的手掏出了口袋里的纸巾,来遮挡擦拭流泪的眼眶。事后我得知,孙医生不仅与张文宏教授是一个科室,而且还是他的爱徒。

现在,我已出院月余,但在武昌方舱医院里时的画面,时时浮现脑中,每每想起,总不免又用掉几张纸巾。新冠病毒把我们身体的距离拉开了,但把心灵的距离拉近了。我想起了那句话:武汉与上海虽隔千里,一江连心。我相信每位武昌方舱医院的病友,都会和我一样,终生铭记这段心路历程。

杏林春暖,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英雄们即将凯旋回沪之际,我相信,每一位武昌方舱医院患者,每一位武汉人,乃至每一位湖北人,都会心中默念一个声音—— 拜谢你们,为我们拼过命!

栏目主编:宰飞 文字编辑:宰飞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笪曦 编辑邮箱:zaifei@jfdaily.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