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走下三尺讲台,浦东的园丁这样24小时值守上海东大门
分享至:
 (9)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洁芸 2020-03-17 10:03
摘要:穿着宽大而又闷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厚厚的护目镜和口罩,一次工作就是12个小时。

严防疫情从境外输入。上海规定,所有中外人员,凡在进入上海之日前14天内,有过重点国家或地区旅居史的,一律隔离14天。自上周起,上海16个区的驻点人员进驻浦东和虹桥国际机场,启动24小时不间断值守。

在所有16个区中,浦东新区的接机工作区面积最大,工作人员也最多。他们中间,有一群特殊的志愿者:3月6日,短短半天的集结,浦东新区就组建了一支20名教师的队伍,奔赴两大机场,成为浦东新区接机集散点的“队员”。

平日里,他们是各所学校的任课教师,如今,穿着宽大而又闷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厚厚的护目镜和口罩,一次工作就是12个小时。

打硬仗的青年党员突击队

临近晚上8点,“浦东一班”16名队员在T2航站楼外的浦东新区接机集散点就位。一面蓝色的易拉宝,用中、英、韩、日四国语言写有“浦东新区”,指挥长蔡卫军和队员们早已等待在那里,静候旅客的到来。

浦东新区的登记台是“加长版”的——在所有16个区里,这个人口大区每天要接待人数众多贴“黄标”的入境旅客。“黄标”代表着曾有过8个重点地区旅行史,需要居家或者集中隔离。

“这位旅客是有家人来接的,先和街道确认地址信息。”“小伙子啊,我们的集中接送大巴一小时一班,你在这里再耐心等会儿”……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副校长蔡卫军是浦东一班的组长,他一边仔细安排工作流程,细致叮咛志愿者,一边热心安抚旅客,准备又一场持续到第二天一早的“硬仗”。

蔡卫军接到任务,是3月5日的傍晚6点,第二天的9点半是所有队员集结的时间——从那时候开始,所有老师将暂别家庭,隔离工作。

直到到了机场,身为总指挥的蔡卫军才见到了队员的“第一面”——20名队员中,有17位女同志,3位男同胞。这让蔡卫军有点担心,这支“娘子军”都是教书育人的好手,但如今面对高危未知的环境,一上岗就是12个小时,守好入境这道“关”,体力跟得上吗?

但微信群里此起彼伏的信息让蔡卫军深深感动:“我可以”、“没问题”“争取把工作做实做细”……蔡卫军说:“我们这支队伍20位志愿者平均年龄30岁左右,全部是党员,所以我们这个大组也就成了临时党支部。工作后的感想,几个小组的工作交接、工作的经验,都在群里及时分享,一起交流学习。”

入境上海“闭环”的“粘合剂”

通过“面对面”交接,“点对点”护送到位,一环扣一环,确保从入境登记到分流接送再到居家隔离,环环相扣,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应用闭环工作流程,严防疫情从境外输入。

而24小时驻守在机场的各区工作人员,就是这个闭环里的“粘合剂”。

位于浦东国际机场的浦东新区疏散点共有8个班的,身为“一班T2航站楼”的指挥长,蔡卫军带领着一支16人的队伍——这支队伍里,有5名队员来自于教育系统,9名来自于法院系统,其他2名则是出入境的工作人员。来自于教育和法语系统的队员主要承担主场工作人员和跟车人员的工作。“驻场的工作人员负责送私家车来接的旅客到停车场,然后对接他们所在的城运中心,跟车人员则要将旅客护送到小区门口,直到将他们交接到街道、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手里,”蔡卫军说,工作虽然并不复杂,但要想到“最细”。每天拿到航班表后,蔡卫军就会和队员们进行工作安排,细‘抠’到每一分钟。“比如按照航班抵达时间往前推,提早一个小时用餐,然后上厕所穿防护服准备工作,因为接下来就是不吃不喝好几个小时,” 蔡卫军说,“又比如每天根据旅客登记的居住地安排安排大巴路线,如何让旅客在最短时间里到自己的小区,这也是一项细致的技术活。”

为人师者更易“动之以情”

作为驻守两个国际机场的第一批志愿者,浦东新区的老师们首当其冲。他们中,有浦东新区教育系统后备干部培训班的优秀学员,也有许多一线教师。为什么让他们当“先锋队”?老师们的回答各不相同,却又集中在自己的职业特点:“或许,我们更擅长安抚人心。”

这确实是为人师者们的优势所在。

疫情之前的国际航班,从落地到出关不过一个多小时,而现在,因为要填写健康登记表、陈述旅居史,加上健康检测,到达各区集散点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五六个小时。加上之后各区转运工作的登记、联系和安排,又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我们非常理解旅客们的心情,换作是我,也会不理解、不耐烦,”蔡卫军说,“将心比心,我们希望用我们的细致工作缓解他们的焦虑。”有一次,蔡卫军一组碰到了一个从日本回来的阿姨。对于工作人员的问询,阿姨完全不理会,除了埋怨,只是自顾自反复唠叨家里的琐事。蔡卫军和同事没有办法,只能陪着阿姨“唠嗑”,等阿姨和他们谈到投机了,也就愿意开“金口”了。在被护送回家的路上,这位阿姨反复和旁人说:“还是我们中国好!还是我们上海好!”

来自浦东新区华林中学的唐诗忆、康城学校的陆清和福山外国语小学的季丹辰三位老师,则驻守在虹桥机场一组的三个工作小组中,分别担任机动、私家车送客和大巴转运工作。

身处虹桥三组的季丹辰在短短几天中接触了形形色色的案例:带有焦躁情绪的韩国夫妇、公司管理层的日本男子、合租房到期的韩国女生和与男友出现隔阂的00后女孩……每一个需要隔离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情绪。乘客会问:“隔离是免费的吗?”、“我可以吃到肉吗?”、“我们还要再等多久?”街道会问:“他们从韩国哪里来?”、“租赁到期了吗?”、“几个人合租呢?”……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可以发挥专业特长,季丹辰通过自己的语言优势、观察能力、同理心的换位思考,去安抚每一个来到上海的客人。

在这些看似简单而又复杂的工作中,季丹辰说,上海是一座包容的城市,更是一座严谨而又充满温情的城市。

栏目主编:徐瑞哲 题图来源:浦东新区教育局供图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