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流量研究所 > 文章详情
他们即将结束居家办公期,北大才女想到了疫情期间的牛顿和普希金……
分享至:
 (3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栾吟之 2020-03-01 15:29
摘要:“这段时间的感悟和培养起来的好习惯,我觉得一定能长久受用。”

进入3月,对于一些原本居家办公的白领,这个宅家的超长假期终于要结束了。

那么,这段工作与生活“界限不清”的日子里,你收获了什么?又有了哪些改变?记者在采访中听闻不少人的感悟,有人总结出更好的工作方法,有人重新反思了职业生涯,有人养成了清晨做重要事的习惯……或许对于职场的你,同样有所启发——


“用好隔离期,我总结了3条经验”

口述者:刘媛媛(《超级演说家》冠军、畅销书小说家)

我,90后,北大毕业,身上标签很多。

疫情期间,在家憋了1个月,这些天的生活节奏基本上是这样的:早上起床,跑步机运动,看一节“混沌大学”课程;洗澡,9点半准时给公司开晨会,大家一起做昨天的工作总结和今天的工作计划;中午做简单饭菜,饭后跑步机走路15分钟;不午休,下午直接进入工作;晚饭后开始写稿,一直到睡觉。

利用好“隔离期”,真的能做很多事。你看牛顿——1665年,伦敦爆发大规模鼠疫,牛顿只能赶到乡下躲避瘟疫。他开始自我隔离,不聚集打牌、不走街串巷,每天就是闷在家里搞学术。整整两年,这段时间牛顿思考出很多成果,提出了“万有引力”。

还有诗人普希金。 他曾因为霍乱流行、交通阻断,不得不在波尔金诺这个地方独自居住三个月。这三个月普希金一点没闲着,整整写了5部短篇、4个小悲剧、1部长诗、30多首抒情诗和几部小说。这段时间被后世称为“波尔金诺之秋”,后来演变成形容作家创作高峰期的名词。

如果想获得颠覆性的改变,就必须要做深度的、长期的投入。肤浅的、短暂的努力一下,不会带来真正的变化。疫情期间,没人打扰,这段时间是非常宝贵的,甚至可以称之为机遇。

居家办公后,我总结了3条经验。第一,工作必须投入、休息必须彻底。在家办公的时候,如果不注意这种转换,很容易变得疲惫而效率低下。尤其是在卧室办公,睡觉时周遭全是工作线索,未完成事项就在身边的电脑里,无法做到彻底隔离。而到了工作的时候,环境中又充满了居家元素,容易分心。

最好做到工作区和生活区分离。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给自己明确的结束仪式。打算停止工作的时候,把遗留的工作问题,做一个工作计划安排好。然后,收拾干净工作区,去休息放松。第二天开始工作,也要有开始办公的仪式。

第二,进入工作状态,是最难的。在公司上班,无论你是不是进入状态,上班时间都开始了。在家工作,如果无法进入工作状态,就麻烦了。我的解决方式是,充分利用外部监督,做好工作计划和启动仪式。如果没有团队一起线上工作,一定要加入互助小组。

开始工作之前,提交清晰的每日计划,还要和大家一起做日总结。这个过程其实很爽,按照计划一个一个做过去,然后睡前做好明日计划。这次我深有体会:无论多忙,都要先做目标计划,无论多忙,公司都要花时间来研磨季度的目标。

第三,边工作边学习,不累还有动力。疫情期间非常适合专注读书。我在读书会领读营销类的书籍,自己私下里也读了一些管理类的书籍。每天早上还听课。充电-工作-充电-工作,这个节奏很舒服,效率也高。做完一个任务,就读一小会儿书,一天时间过得很快。


“生产力爆棚,寻找工作的意义”

口述者:凝凝( 高新技术企业程序员)

我,90后,上海本地人,计算机系毕业,“女程序猿”。

我们平时工作很累,每天8至9小时,时时刻刻“烧脑”,就像接连做一道道高考数学题一样。日常加班并不多,不是工作清闲,而是工作时间内的脑力劳动,几乎已达到生产力的饱和状态。回到家,唯一想做的就是放空脑袋玩游戏。

疫情对我们公司影响不大。因为我们的“生产工具”就是一台电脑,在家干,在公司干,都一样。从大年三十那天开始,我一直居家办公,3月2日起就要正式复工上班了。

说来你可能不信,居家办公这段时间,我工作热情爆棚,每天从早晨8点到凌晨1点,除了三餐之外,几乎都在工作。这也是被疫情激发起来的,每天清早刷手机,看到这么多医护人员援助武汉、这么多企业和个人捐款捐物,我的心也热了。可是我能干什么呢?只有靠自己的专业,尽一份微薄之力。

我和同事们一起,为客户单位开发防疫程序、制作相关宣传品。老板说,这些都是免费提供给客户的,自然拿不到项目分成,加班费也很有限。但我没有怨言,也不计较,这是我应该做的。

听说很多企业受疫情影响,业务断了,大家都降薪。相比之下,我能有稳定的工作、有事情可忙,就应该感恩了。以前,我挺烦加班的,想想平时已经很累了,双休日凭啥还要工作?现在想想真觉得汗颜。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我做的程序很管用,几十万用户在使用。

我们公司还制定了一个规则,很正能量:虽然不去公司上班,但每天10:00开“视频会议”,每个人都必须打开摄像头,还不带美颜哦。这也促使了我必须画个淡妆,穿上职业装,还要把头发洗干净。这让我觉得,工作仪式感也很重要。

我学会了更好地使用在家的时间,等疫情结束后,我还打算报名上网课,利用双休日时间,再学习学习一项新的程序开发技能。

最后,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居家办公期间,我的家庭地位也提高了。我和爸妈住一起,平时他们总觉得我对着手机和电脑就是玩,也不知道我的具体是做什么的。疫情期间,他们看到了我给客户设计的产品,也感受到了我的工作节奏,他们都觉得这个女儿很能干。因为我开发很忙,爸妈也很体谅我,做好一日三餐才叫我,我吃完饭放下碗筷,马上又回到电脑前,爸妈都很乐于在背后支持我。


“公司没活干,也不能带娃带废”

口述者:大玮(文化传播公司资深导演)

我,85后,干了11年摄影,拍过无数宣传片、微电影。

2月初,我带着老婆孩子从安徽老家回到上海。公司没有活儿干,业务全面暂停,但我还是得回来待命,不回来,我心里会更不安。

在家隔离14天,说是居家办公,其实相当于“赋闲在家”。这段时间,没有拍摄计划,没有后期制作任务,没有客户的“夺命电话”,也没有老板的“夜半视频”。我知道,公司的情况很不好。周一复工了,复工也就是在办公室干坐,但我知道老板是希望给我们信心,希望团队不要散。工资?就不要想了,肯定是基本工资,只有平时的零头。

在家带孩子,人很容易废掉,全靠毅力支撑,我提醒自己一定要保持工作状态。先从睡眠开始管理:我记录了两月份以来每天的睡眠时长:第一周总睡眠60小时,平均每天睡8.5小时,平均起床时间9点;第二周总睡眠52小时:平均每天睡7.2小时,平均起床时间8点;第三周、第四周总睡眠保持在49小时,平均每天睡7小时,7点半左右起床。

以前,我总是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深夜做,工作性质决定,我们都是夜猫子。居家办公期间,我尝试着调换优先级,把最重要的事情调整到清晨第一档,给孩子做饭的任务交给妻子。我发现,用清晨时间来思考,效率出奇高。早晨,真的很美好。

我还做了几件重要的事。把一年来拍过的片子全部回放一遍,找出不足,重新剪辑制作;把微信里的客户联系方式重新整理、“贴标签”,用现在流行的“思维图谱”画了一个拓展客户的表格。

我还养成了一个习惯,把“高频习惯”和“低频需要”捆绑起来,创造更好的生活习惯。也就是说,把最喜欢的事和最难坚持的事搭配起来——每天看体育比赛一小时,看完就学英语,两者必须同时进行,其余时间不看比赛。突破了英语这块短板,我可以和外企客户交流更加顺畅。

公司的未来,我不知道,我自己的未来,或许也看不清。但这段时间的感悟和培养起来的好习惯,我觉得一定能长久受用。

栏目主编:张奕
本文图片均为概念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