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战疫观 | 祸乱美国农田的象鼻虫曾逼出一场变革,100年后的今天,我们能学到什么
分享至:
 (81)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杜晨薇 2020-02-26 10:12
摘要:疫情这样的极端状况是无情的,它会瞬间抽走你原先安卧的躺椅,逼得你不得不“改”、不得不“转”

美国亚拉巴马州的某个小镇上,立着一座象鼻虫纪念碑。碑上铭文的大致意思是:感谢棉花象鼻虫,让我们免于贫困和饥饿的灾难。

据说此碑是为铭记大约100年前的一场危机而立:那时小镇上人们多种棉花,垄断资本家就趁机压低棉花的收购价格。不料有一年,从墨西哥侵入的象鼻虫大肆毁坏棉田,棉农悲痛欲绝。次年,为避免单一品种种植带来的风险,许多人开始种植玉米、花生、烟叶,经济效益反成原来的数倍。人们也说不清这一切该归功于谁,于是立了这碑。

说这个故事并非刻意引导大家联想什么,只是身处疫情,每个行业,每个个体,仍要想办法奋力地“活着”,活在当下,活在未来。这座特别的纪念碑,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过去一个月,上海许多田间地头的老农,开始在网上卖货了。原因是疫情导致线下的批发渠道断了,农产品积压。很多人不得不抛弃原来“怕麻烦”“怕困难”的想法,发展线上零售。虽不能在短时间内扭亏为盈,却也多少能弥补些损失。

有意思的是,农民的市场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对于市场风险的认知和抵御能力,也在这次“被动的”学习中增强。谁知道这会不会是一场农业领域的变革开端呢?即便不是疫情“教”会了农民什么,农民也的确从中“学”到了什么。

这也许是疫情带来的某种“别样的收获”——人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件事糟透了,却可能催生出某种利好来。“危”中有“机”,这是危机的两面性。

当然,首先必须承认,我们正在抗击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危难。即便它也蕴藏着机会,像是给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生鲜电商等个别细分行业带来风口,但对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言,代价是巨大的。

而正因如此,我们要努力减少这种代价,尽可能降低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这就需要各界多动脑筋,共同寻求“转机”。

春节过后,不少拥有类似防护物资生产线的企业工厂,开始火线转产,推出紧俏的口罩、防护服等。疫情当前,转产既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本能的自救行为。它们中的许多,过去是做童装、棉被等日用品的,现如今不但能生产合格的防护用品,甚至还倒逼自己研发一些防护行业领域的先进产品,迅速跻身行业前沿。

传统餐饮业,是这次疫情中受打击最大的行业之一。但也并非家家日子难过。个别餐饮品牌,顺势转型推出净菜加工和生鲜销售平台,迎合了当前日益增长的线上消费需求。脑洞更大的商家,甚至开起了网络直播间,边搞线上厨艺教学,边“带货”。

或许没有这场危机,不会催生这种种变革。疫情打破了经济社会的常规,逼迫着许多行业放弃既有的思维方式和发展路径。而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人会基于求生本能,先一步跳出舒适圈,探索尝试新的发展方向。疫情过后,许多行业或将重新洗牌。能坚守行业地位或突出重围的,大概率会是那些“改革急先锋”。

“防疫”和“发展”两手一起抓,考验治理能力,其实也考验改革的能力。在一些领域,有的观念、有的模式,平时就该转,但因为种种原因,总是打不通改革堵点;有的领域长期处于“舒适区”中,缺乏倒逼机制,也导致改革动力不足、意愿不强。

但疫情这样的极端状况是无情的,它会瞬间抽走你原先安卧的躺椅,逼得你不得不“改”、不得不“转”——对市场主体来说,生死考验面前迸发出的变革动力,往往是超乎寻常的。对服务市场的主体来说,也是这个道理。

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动起来了,“抖音”招聘会、线上项目审批,搞得如火如荼。上海有的区领导说,他们甚至已经线上谈妥并办理了一批项目……迎战疫情同时,发展新华章已然开始。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