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观见 > 文章详情
【观见】狗肉节之争:爱狗人士为何说服不了“爱狗肉人士”
分享至:
 (12)
 (1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封寿炎 2016-06-20 17:23
摘要:如果所谓的“传统习俗”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爱狗人士对于这个“传统习俗”的所有“启蒙”努力,当然都要付诸东流,无法取得效果,因为——你不可能唤醒一个故意装睡的人。

从2010年前后开始,每年夏至,“玉林狗肉节”都引发巨大争议。爱狗人士和“爱狗肉人士”言辞激烈,年复一年互相指责对方。众多媒体和持中间立场的民众,也年复一年卷进这场巨大的舆论争论之中。

 

然而,五六年过去了,这场耗费大量社会资源的争论,仍没有取得多少建设性成果;参与争论的各方非但没有达成多少共识,对抗甚至较之五六年前更加激烈。作为一个影响巨大的公共话题,围绕“狗肉节”的讨论,基本上成为了无效的讨论。

 

 

错位:鸡同鸭讲的对话

 

一项公共话题的讨论要获得成果,要求参与讨论的各方都处于大体相同的范式之中,对于相关概念的内涵外延有清晰界定,讨论遵从清晰的逻辑进行。换句话说,如果各方的“基本思路”都根本不同,那么发言就是自说自话,对方听不懂,也不愿意听;对话就是鸡同鸭讲,彼此表达的信息都无法有效到达对方。

 

对于狗肉节的争论,对立双方的范式是如何错位的?

 

在狗肉节被媒体广泛关注之前,玉林当地很少有人认为食用狗肉是不妥的,“食用狗肉”根本就不会成为引起争论的话题(其实国内许多食用狗肉的地方都是如此)。但是在媒体和外界关注之后,却石破天惊般引发轩然大波——天哪,居然有一个地方堂而皇之大规模吃狗肉、办狗肉节!

 

这里有一个核心问题,对于人—狗关系的认知,对于狗的理解,爱狗人士和爱狗肉人士是完全不同的。在爱狗人士的认知里,狗是人类的伴侣性动物,人—狗关系类似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所以食用狗肉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但在爱狗肉人士的认知里,狗跟其他动物并没有太多差别,人—狗关系跟人与其他动物的关系也没有太多差别。狗肉只是一种普通肉类,食用狗肉跟食用其他动物肉类,并没有多少差别。

 

而由于对这一核心问题的认知存在重大差别,双方都觉得对方不可理喻。爱狗人士觉得,你们怎么可以食用自己的伴侣?爱狗肉人士觉得,我们只不过吃顿肉而已,这跟你有什么关系啊?

 

 

反弹:吃更多的狗肉

 

有人认为,讨论能否取得进展,70%取决于讨论双方的态度,30%取决于讨论本身。如果双方认知完全不同,又都固执己见,以此为基础的交流是困难的,甚至是无效的。

 

在狗肉节问题上,从一开始,讨论双方的态度就极不友善,充满了激烈的攻击性。爱狗人士充满文明和道德的优越感,挟媒体和舆论之威猛烈抨击食用狗肉的当地人。当地人怎受得了这口气?立即针锋相对给予回击。

 

而且,如今互联网普及、信息高度发达,世界因此而祛魅。即便爱狗人士群体普遍经济条件较好、社会地位较高,其所秉持的“文明”价值观念,也很难使另一个地区、另一种社会群体望风披靡。

 

因此,玉林当地人对于外界舆论的回击,一是出于自己立场的捍卫,二是渲泄对于外部世界优越感的不满。

 

双方对抗的结果,使事情走向爱狗人士期望的反面。在爱狗人士和媒体介入之前,食用狗肉一直是玉林当地比较小众的消费行为。哪怕在刚刚风行的几年里,所谓的狗肉节也主要限于玉林城区,较少波及郊区、郊县和乡镇村落。但是在爱狗人士和外界媒体介入之后,强大压力激发强力反弹,当地形成一种“同仇敌忾”的社会氛围,人们宰更多狗、吃更多狗肉,以更激进的立场姿态,来抗议外界施加的压力。食用狗肉不但变成全城风行的习俗,也迅速传遍郊区、郊县和乡镇村落。现在即使在玉林的边远农村地区,食用狗肉都已经变得很普遍,真正“扎根民众”了。

 

“普遍食用狗肉”这个本不是习俗的新生事物,在上述的对抗压力之下,迅速演变为真正的习俗。

 

 

伪命题:“文明”启蒙无效?

 

不难看出,围绕狗肉节的诸多争论中,几个最核心的概念其实都是伪命题。

 

一如“传统习俗”。争论的一个焦点,就是食用狗肉这一传统习俗的存废问题。当地人说,这是我们的传统习俗。爱狗人士则努力说服当地人,你们这个传统习俗是野蛮愚昧的,应该废止。

 

事实如上文所述,大规模食用狗肉压根就不是当地的传统习俗,而是近一二十年传统习俗慢慢废弛之后产生的新生事物。那为什么当地人非要强调说是“传统习俗”?多半是因为在争论中,“传统习俗、传统文化”往往更能占领道义高地,成为对论辩对手更具杀伤力的议题设置。

 

然而如果所谓的“传统习俗”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爱狗人士对于这个“传统习俗”的所有“启蒙”努力,当然都要付诸东流,无法取得效果,因为——你不可能唤醒一个故意装睡的人

 

再如“取缔”。爱狗人士另一个核心诉求,是要求“取缔”狗肉节。但事实上,狗肉节既无官方组织者,也无民间组织机构,完全是当地民众的自发自觉行为。他们到了夏至这一天,就不约而同吃狗肉。既是民间行为,取缔就根本无处发力;而强行禁止民众食用狗肉更依法无据,没有任何一个机构有权力实施这种禁令。

 

要“取缔”狗肉节,谁来取缔?要禁止民众吃狗肉,哪条法律来禁止?

 

 

学会如何讨论问题了吗?

 

玉林当地民众和外界媒体、爱狗人士的对立态势已经形成,短期之内难见彻底解决的可能性。在情绪主宰之下,双方都采取激烈的态度、言辞和行动,使事态火上浇油。

 

撇开爱狗还是爱狗肉本身,一项公共议题的设置,是希望通过充分交流讨论之后,达成共识、找到解决之道。但起码从目前来看,围绕狗肉节和食用狗肉“习俗”存废而展开的公共议题讨论,其效果几乎走向了愿望的反面。

 

如果公共讨论不尊重、不理会对方的立场态度、价值观念,变成自说自话、鸡同鸭讲,争论变成立场先行、意气之争,讨论者的态度盛气凌人、以势压人,那么这样的讨论很难取得效果,达成共识。

 

在今天,当舆论场上越来越多讨论最终都沦为浪费社会资源的口水仗,剖析一下玉林狗肉节这个典型案例,也许有益于我们学习如何更有效地讨论问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赵翰露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题图编辑:项建英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