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产业观察 > 文章详情
订单一个比一个急,AI企业迎新机遇抓紧复工增产
分享至:
 (22)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锟 2020-02-17 12:02
摘要:抗击疫情下的上海经济现场之四。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沪上人工智能(AI)企业成为一群最活跃的市场主体,早早通过线上远程办公等形式实现灵活复工。这些人工智能企业发挥各自所长,将自身AI技术应用于疫情态势研判、精准防控、有效治疗等各个环节,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实支撑。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近日走访了三家沪上人工智能企业,从一个侧面剖析上海抗疫的人工智能力量。采访中,企业家们均表示,短期内疫情会对企业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从这次参与疫情抗击的过程中,他们更看到了产业未来发展的新机遇、新趋势。

新格局

“疫情期间,出门必须戴口罩,请你抓紧戴上口罩。”一架空中俯视的无人机,借助人工智能有了“意识”,忙碌着巡街喊话。飞累了,它还会“回家”充个电,休息片刻继续上班。它的背后依靠的是位于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人工智能企业——星逻智能的无人机全自动运营系统。

“春节刚过,我们就已火速在线复工,政府、园区、企业等来自各方面咨询电话不断,订单一个比一个急。”星逻智能总经理王海滨所说的订单,就是其公司开发的无人机全自动系统。疫情爆发以来,星逻智能在上海、云南和江苏等多地的项目频频走红网络。借助这套智能系统,不仅为无人机作业带来显著的效率提升,战“疫”更是全程地面无人,充分释放了无人机的战斗力。

王海滨说,传统工业无人机需要飞手与喊话员在现场操作、配合,这增加了一线员工在疫情中的交叉感染风险。而有了人工智能加持的无人机防疫,效率可以提升十倍,并具备了对人员密集区喊话、防疫宣传、口罩监督,驱散聚集等能力。“这套系统的唯一硬件需要上游企业提供,前段时间因多数未复工,迟迟不能供货,现在多家供应商正在并行生产,我们的全套产品出货率将大大加速。”

无人机全自动系统利用AI视觉识别,可以迅速识别行人是否佩戴口罩。

短期内,疫情可能会带来一定影响,但更让行业看到了未来。王海滨表示,曾经的无人机多数用于娱乐,叫好不叫座。这次疫情使无人化系统的重要作用深入人心,无人机的每一次飞行都将变得更加“真实”,新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新形态

同样,位于嘉定区的人工智能企业小i机器人也是忙得不可开交。自疫情发生以来,平时很少发朋友圈的小i机器人董事长袁辉,每天都在刷屏,实时关注疫情发展。另一方面,紧急成立“疫情攻关组”线上火速复工,研发抗击疫情产品。

对社区来说,返工人群的疫情排查、口罩预约、防疫科普等工作,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员精力,基层工作者压力增加。经过紧急研发测试,小i机器人近日开始向社区提供免费的“防疫外呼机器人”服务。这项服务可以通过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技术进行语音交互,根据话术模版,对返工人群发起电话外呼,进行“是否有发热或其他不适”“是否在进行14日隔离期”等定制化问题的询问,并将通话内容以报表的形式汇报给所服务的社区。

例如,上海浦东的联洋社区,拥有1.6万户、约5万人口。对于其中的返沪人员,有了小i机器人的防疫外呼机器人助力,仅需10分钟即可完成原本需半天完成的电话量。

特殊时期,多地的12345市民热线面临着巨大挑战,大量市民进行关于疫情信息的咨询、投诉及各类疫情线索举报。袁辉说,通过接入小i的防疫问答机器人,坐席的咨询压力大大减轻。同时,小i机器人利用自身平台优势,运用大数据多维度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正帮助一些地方12345热线针对性分析市民咨询电话中的诉求内容,把从中提取的关键要点、市民地址等信息自动聚类,便于政府部门根据市民的实际需求,快速反馈有关部门,进行疫情有效管控。

小i无偿为各级政府、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防疫外呼机器人服务。

“这次疫情,再次启示我们,一些标准性和重复性高的工作,完全可以交给机器人去做,这是人工智能存在的价值之一。”袁辉表示,人工智能体现了人机协作新形态的抗疫力量。

新趋势

另一家来自闵行马桥人工智能小镇的达闼机器人,目前手头上还有1000多个订单正夜以继日加速生产。“现在特殊时期,我每天都盯在工厂,要不停地向上游供货商沟通零部件发货情况,动态管理每一个产品,出货一台发一台。”达闼科技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汪兵说。

早在大年三十晚上,汪兵就已经行动起来。“看到一线医护人员不但人手短缺,还要面对防护服、口罩等资源紧缺,人和人之间交叉感染风险大等问题,我们非常心痛。”汪兵说,达闼机器人结合自身智能服务机器人优势,决定紧急研发并改造一批医疗用机器人,最大程度上为一线医务人员减负。

目前,已经有一群特殊的“达闼人”奋战在抗疫一线。近日,达闼机器人已首批向武汉、上海、北京等地医院,捐赠了5G的云端护理机器人、消毒清洁机器人、云端送药服务机器人、测温巡查机器人,“它们可以协助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完成远程看护、体温测量、消毒、清洁和送药等工作,降低人员交叉感染。”

达闼科技和中国移动共同研发的5G云端智能医护机器人在武汉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病房开展护理协助工作。

这些天,疫情给达闼带来一定的压力,尤其在现金流方面。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供应商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多数企业复工后产能不足,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和发货。“但困难是暂时的,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看清了企业要走的道路。”汪兵说,疫情防控进一步推动了国内服务型机器人的产业化,服务型机器人企业也获得了非常难得的实践和示范机会,有望加快服务型机器人的大众认知和市场普及。

不过,汪兵也同时指出,在当前应用场景状态下,服务型机器人只能取代医护人员的部分工作,对于复杂场景的智能导航、智能判断以及自适应能力,还需更进一步提高。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