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抗击病毒,身体防疫和心理防疫两手都要硬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孙香萍 2020-02-10 13:04
摘要:公众需要简单有效的心理自助和心理疏导,来进行心理调适,培养积极情绪和行为。人天生对负面信息有偏好,关注疫情越多,越容易使人产生不安全感,进而产生焦虑和恐慌情绪,丧失战胜病毒的信心和激发有建设性行为的动力,所以要多关注积极信息,并且不信谣不传谣。宣泄情绪就是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把负性情绪消耗掉,缓解心理压力,比如多做运动,或动脑子、花心思开发各种“主动式休闲”来充实自己,感受专注忘我的“心流体验”,增强安定感。多微笑是要有阳光心态,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做积极的心理暗示、坚信历次重大灾难事故,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能打胜仗,这次必会挺过去。

2020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疫情由武汉席卷整个中华大地。这个能引起传染病的新型冠状病毒,不仅伤害人的身体健康还严重冲击人的心理,所以抗击疫情,既要做好身体防护,也要做好心理防护。也就是说:既要“救命”也要“救心”。

一、在打赢防疫战中,身体防疫与心理防疫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

从表面上看,身体防疫与心理防疫似乎是相互独立的东西,其实不然。病在身也在心,古人早就对此有认识。如果身体不健康,就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样的道理,心理不健康,也就没有身体健康可言。因为人的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所以打赢新型冠状病毒防疫战,就要身体防疫与心理防疫手拉手。

1、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条件和保证。

我国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曾指出:“心理活动不应排除于病理过程之外。”现代医学证明,焦虑、恐惧、愤怒等消极情绪带来的心理压力,会削弱人体的免疫系统。当免疫屏障遭到破坏,就会抵抗力下降,人容易生病,“病由心生”就是这个原因。心理学和当代医学把这种由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疾病叫做心因性疾病,又称“心身疾病”,其实我们大众并不陌生,就是冠心病、高血压、胃病及皮肤病包括癌症等疾病。随着就医与科普,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些病的原因中有70%与心理因素有关,尤其是情绪因素引起疾病的患者占10%。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一个人能作出良好的适应,能充分发挥个人身心潜能,整个身心就处于和谐状态,人的身体就舒服自在,吃得好睡得好,消化系统良好、大小便通畅。相反,当心理失衡,就会造成人的情绪反应异常,致使身体的免疫系统失调、内分泌系统紊乱、消化系统功能减弱、循环系统不畅,精神系统失常等器质性疾病的出现。

2、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载体。

全世界公认的关于身体健康的标志里,比如:正常和稳定的体重,说明生活规律,没有暴饮暴食也没有刺激性事件;正常的体温、脉搏与呼吸,说明没有焦虑和恐慌情绪,情绪稳定;明亮的眼睛和粉红的眼膜,说明人际关系和谐,愿意与人交流沟通;淡红色舌头没有厚的舌苔、大小便正常,说明胃肠道最明显反馈情绪的晴雨表是稳定的;健康的牙龈和口腔黏膜,说明没有工作生活的压力导致上火;富有弹性而健康的皮肤以及有光泽的头发,说明精神面貌很好等。

我们常说“身心合一”,其实就是当一个人的身体机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而没有疾病,同时也说明这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很高。所以人在高兴愉快的时候,脉搏、呼吸和消化液的分泌,整个生理的新陈代谢处于平稳和谐状态;相反,人在生气郁闷的时候,可能脉搏跳动无力、也可能呼吸心跳加快,也可能血压血糖升高,内分泌系统紊乱,身体出现疾病。

二、是否做到两手一起抓和两手都要硬,关系到防疫战的胜败与全局。

当生命受到威胁,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拉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全民参战。在挽救生命的救治一线,这场战争的目标大家都很清晰:清除病毒和治疗疾病;然而,在预防疾病的心理领域,全民对心理问题将引发躯体疾病和社会问题还缺少意识和战斗经验。

1、身体防疫是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和多通风,要做到严格落实。

现在,公众出于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恐惧,自发学习结合媒体宣传,怎样做好身体防疫基本都已经能够了如指掌,但是要减少交叉感染直到完全控制病毒,就必须遵照科学的疾病控制方法,严格执行。

戴口罩是阻断空气飞沫传播最有效的方法。疫情非常时期,外出一定要带上口罩,保持手卫生,防止交叉传染,而且要学习正确方法佩戴口罩。勤洗手是为了减少手上细菌和病毒。要做到减少触摸公共物品、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尽量不用手接触口眼鼻。通风需要多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来,增加空气流通,起到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换气作用,要做到勤开窗和多通风。

2、心理防疫是做好不信谣、宣泄情绪和多微笑,要做到知行合一。

当前,公众对 “心理疾病”还相对陌生,成为了我们战胜疫情和抗击病毒的“隐形杀手”。许多人对心理健康缺乏关注,压根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遭遇心理危机,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当然也就谈不上去寻求专业力量的支持帮助。

公众需要简单有效的心理自助和心理疏导,来进行心理调适,培养积极情绪和行为。人天生对负面信息有偏好,关注疫情越多,越容易使人产生不安全感,进而产生焦虑和恐慌情绪,丧失战胜病毒的信心和激发有建设性行为的动力,所以要多关注积极信息,并且不信谣不传谣。宣泄情绪就是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把负性情绪消耗掉,缓解心理压力,比如多做运动,或动脑子、花心思开发各种“主动式休闲”来充实自己,感受专注忘我的“心流体验”,增强安定感。多微笑是要有阳光心态,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做积极的心理暗示、坚信历次重大灾难事故,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能打胜仗,这次必会挺过去。

三、在打赢防疫战中,必须长期坚持两手一起抓和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也多次开会研究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总的来说,要打赢新型冠状病毒防疫战,就必须长期坚持身体防疫和心理防疫两手一起抓、而且两手都要硬。

1、不能因为加强身体防疫而忽视心理防疫。

心理活动往往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与人们的正常生活、发病原因、症状和康复有密切关系。中国传统医学也早就阐述了这样的理论,如《类经·针刺论》中说:“形者神之本,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再如《素问·举痛论》中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怒气所至,为呕血、为飨泄、为煎厥、为胸胁痛”等。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了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各地都采用了很多防控举措,在做好身体防疫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比如:严格的交通管控、弹性上下班、各单位和小区设的各种关卡检查随处可见等,加重了民众的不安全感和恐慌焦虑。武汉封城后,湖北人和武汉人被贴上标签,经历歧视、拒绝、驱赶,使人“谈鄂色变”并情感变冷漠。时刻不忘戴口罩,使部分唯利是图的商家坐地起价,也使过度焦虑的民众日常防护也要使用N95口罩,还自行购置甚至囤积防护服和护目镜等专业物资,造成医用物资短缺。勤洗手本是为了避免增加感染几率,使得部分疑心病大的民众出现洗手强迫,一天洗很多次手,每次洗很长时间还是觉得手上很多病毒。所以防疫战是一场人民战争,在加强身体防疫的同时还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

2、不能因为加强心理防疫而忽视身体防疫。

自信心是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也是抗击疫情的长效心理疫苗。心理工作者经常通过传递“好消息”、“重大突破”以及“病毒特效药”等信息,来传递爱与希望,帮助病人和民众乐观面对、增强信心,同时也出现了因心理愉悦了,但身体防疫漏洞出现了。

比如注重心理调适,使得有些人盲目乐观,以为胜券在握危险已经过去,自行将疫情警报解除。传染病的可怕就在于死灰复燃,而且病毒容易变异产生新传染病。所以我们不能麻痹大意,“宁可十防九空,决不可失防万一”,把问题想得严重一些,把风险想得大一些,在思想认识上毫不松懈,把困难想得再多一点,确保完胜彻底。

爱与亲密关系是一个人获得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的社会支持。以前我们觉得爱要在一起,常相聚;爱要多抚摸,多拥抱;这次疫情突发在中国人过最大的节日——春节,很多人受不了亲人间的疏离与隔膜,更不要说做到自我隔离。还有些盲目乐观自信的人,觉得戴口罩和勤洗手是小题大做,即使去做也是敷衍被动。身体防疫要我们减少出门,有些人感到紧张不安,很有心理压力,有的人为了将忧郁和孤独及时地排解出去,还是喜欢扎堆喜欢人多。

在全民抗“疫”战斗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健康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抗击病毒远离疾病,获得人民健康幸福,就要身体防疫与心理防疫两手一起抓,而且两手都要硬。正如第1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提出的主题:心身健康,幸福一生。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作者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