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前一分钟在干活,后一分钟成失能老人”,这不是荒诞小说
分享至:
 (2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抒怡 2020-01-17 17:43
摘要:这是一个制度设计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公平问题。

“这个不对啊,这个老太太前一分钟还在地里干活,怎么后一分钟就变成失能老人了?”在今天下午的小组会议中,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夏科家在发言中提到,有代表向他反映长护险试点过程出现的“荒诞事”。

 “确实有这样的事。”夏科家认为,出现这一问题,一方面是制度设计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是老百姓的诚信出了问题。据他介绍,长护险制度是借鉴了日本的经验,老人是否失能,完全依靠一张量表来判断。“比如说问老人胳膊翻得过来吗?老实一点的回答,翻得过来,有的人明明可以干活,却说翻不过来,就被判断成失能老人。” 

 还有人大代表向夏科家反映,有护理组织坑蒙拐骗,蓄意诱导老百姓钻制度的漏洞,导致护理市场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

短短一年多时间,全市单长护险试点这一项支出超过50个亿元。去年7月份开始,全市开展了专项行动,已关掉9家评估机构。“我们也在反思制度设计。” 夏科家说,“要让真正需要服务的老人能够得到服务。” 

 这个话题让公共交通部门深有同感。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顾伟华提到前几年实行的 “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乘车”措施。“最后这张卡变成了全家人的‘公用卡’,调整政策后才避免了这种情况。” 顾伟华说。

 青浦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高峰插话。“制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很重要。”他建议可以将老人分成两类,比如90岁以上不再评估,90岁以下由专业医院进行评估。

 “我也觉得。”“就是应该这样。”一时间,代表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这是一个制度设计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公平问题。”市人大代表、青浦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朱明福认为,制度在试点中的漏洞,引起了各方关注,应发挥人大的作用,进一步规范长护险的试点工作。

 2016年,上海成为全国首批15个长护险试点城市之一,2017年在3个区先行启动试点,2018年在全市推开试点,2019年持续深化长护险试点。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吴頔 题图来源:竺钢摄 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题图:在杨浦区社会福利院里,老人们正在护理员的指导下做手工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