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上海的“乡村春晚”啥模样?
分享至:
 (27)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熠 2020-01-16 20:44
摘要:田园文化

从市区驱车三四十公里,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市北部的华亭镇。一路上,汽车从田间小道驶过,很快将市区的高楼抛诸脑后,道路两侧的杉树在冬日挺拔依旧,带有南方特点的双层民居渐渐聚集成一个个村落。

在此行的目的地——嘉行公路3198号,华亭镇市民中心203小剧场,一场“乡村春晚”1月16日下午准时开场。剧场里挂满红灯笼,来自周边各个乡村的村民演员也穿得红红火火。“年没到,‘村晚’先来了,年味也就浓了。”一位金姓村民说。

乡村春晚,村民唱主角

既然是一台“乡村春晚”,唱主角的自然是村民。翻开节目单,时装秀《上海谣》、沪剧《罗汉钱》选段、扇子舞《祝福祖国》、古筝合奏《赶花会》、广场舞《点赞新时代》等,全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华亭田园百姓艺校舞蹈社、戏曲社最忙,一个节目演完,赶紧去后台换衣服,马上就轮到下一个节目了。”舞蹈社社员金德娟说,首届“村晚”,队员们都铆足劲要“秀”一场。

小剧场位于华亭镇市民中心,隔着一条河道,对面就是普通的乡镇民居。华亭镇地处嘉定区,下辖有10个行政村、3个社区。这台“村晚”的演员来自各个村落,全是村里拔尖的舞蹈能手、沪剧能手。“以前收完庄稼,晒谷场空出来了,有闲暇的村民就自发跳起广场舞,我就是其中的一员。”金德娟来自塔桥村,用华亭方言谈起这段经历,语气中不无自豪,“后来镇里组建舞蹈社,请专门的老师教导,我被选拔上了,一周四五次排练,我骑着电瓶车来,一次不落。”

观众里有些农村老太太,精心描了眉、打上腮红,意味着年岁的皱纹里满是笑意。当熟悉的沪剧选段唱响后,她们鼓起掌来比任何人都热烈。紧接着,原创沪剧表演唱《连心小广播》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节目以华亭村田间地头的有线广播为素材,平日里,播音员专门用华亭方言向上了年纪的听众播报全镇新闻、乡间趣事等信息。不一会儿,这群沪剧粉丝脱下大衣、解下围巾,登台合唱了一曲《走向复兴》。原来,她们既是台下观众,也是台上演员。

这就是“乡村春晚”的精髓。“节目内容反映乡村生活,演员从村民中来,文艺节目反哺村民。”华亭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华亭是一个农业镇,农村文化生活相对比较贫乏,同时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40%,“现在我们通过培养本地的文艺团队,丰富村民的文娱生活。”

演百姓的故事给百姓看

一台乡村春晚,折射出乡村振兴的一个侧面。从元旦至春节期间,大大小小的“村晚”不止于华亭镇。1月17日,“美丽的乡村·火红的春节”松江乡村春晚登台新浜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8日,以“金山如画”为主题的乡村春晚将亮相金山廊下镇新农村大舞台。

沪剧演员王勤担任了华亭田园百姓艺校戏曲社的导师。

从嘉定到闵行、金山、崇明,由乡镇文化团队组建起来的“村晚”,看似只有一台戏,其实正是乡村文化生活的缩影。

“由村民组建一台完整的演出,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上海勤苑沪剧团团长王勤感慨。在上海乡间,沪剧是最受欢迎的地方戏,不少村民都能跟着电视或录像哼唱几句,但要唱好、唱专业并不容易。“今天心提着看这场乡村春晚,没想到戏曲社完成度那么高,沪剧里细腻的东西也出来了。”从去年开始,王勤担任了华亭田园百姓艺校戏曲社的导师,手把手教导村民,短短半年后,学员们的水平就令她惊喜。

一台“村晚”,更让华亭镇的群文干部看到了乡土文化复兴的机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华亭镇今年将着重打造“华亭社戏”品牌,目前已经成立一支华亭故事的编写团队,召集“笔杆子”挖掘华亭传说。“在北新村就流传着一个牛郎织女的故事,划银河的时候,落在地上形成了一条河,就是如今的黄菇塘。《镇志》里也有这个故事的记载。下一步我们要把这个故事搬上舞台。”

这一幕也发生在上海的其他村镇。“百姓参与、百姓演出,演百姓的故事给百姓看。”这是连俊村村民汤健美期待的乡村文化。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蒋迪雯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