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钟秉林:对于PISA成绩第一,我并不感到意外
分享至:
 (56)
 (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蓓 2020-01-17 05:56
摘要:一方面,我们要增强教育自信;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保持理性,看到成绩背后存在的问题。

不久前,最新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成绩公布。在这项全世界79个国家和地区约60万名15岁学生参与的测试中,由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组成的中国部分地区联合体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三项测试中,成绩均位列第一。    

PISA的测试结果,一定程度上是基础教育的标尺。

那么,四省市的优异成绩是否意味着中国基础教育的成功?PISA评估对我国教育有什么借鉴意义?上观新闻专访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钟秉林。

钟秉林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高等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曾任东南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不能说明中国的整体教育水平世界第一」

上观新闻:PISA测试2009年、2012年由上海作为代表参加,2015年、2018年由中国四个省市参加。为什么不是我们国家整体参加测试?    

钟秉林:事实上,每次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的PISA测试,我们国家都采取各省市自愿参加的原则。如果有哪几个省市自愿参加,并能够达到测试要求的申请条件,就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具体由教育部下属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来实施。2018年的PISA测试,北京、上海、浙江、江苏这四个省市有这个意愿,也满足测试要求的基本条件,就让它们作为一个联合体参加了。

参与PISA测试的学校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学校最少要配置45台比较高档的电脑等等。西部一些地区的学校还没有这些条件。    

上观新闻:有评论认为,这四个省市都是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因此测试结果具有片面性。对此您怎么看?

钟秉林:这次我们国家有四个省市报名,作为联合体参加2018年经合组织的PISA测试,最终的测试成绩和结果只能反映这四个省市基础教育的质量状况,确实不能代表中国整体的基础教育质量。

在我看来,中国教育的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规模大。截至2018年底,从幼儿园到大学,全国有各级、各类学校近52万所,学历教育在校生达到2.76亿人,专业教师数量为1673万人;第二是差异大。有区域差异,包括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差异,也有城乡差异,还有校际差异,甚至同一个学区内不同学校都存在一定差异。

所以,在这个背景下,这四个省市参加PISA测试,只能代表这四个省市的基础教育的质量状况。不能因为这四个省市的测试成绩排名世界第一,就说中国的整体教育水平排世界第一。

但通过这四个省市的测试,我们可以和其他参加测试的国家(地区)做一个综合比较,通过分析和研究,使这四个省市的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对其他省市提高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也是一个重要参考。

「PISA测试远远不止成绩排名这么简单」

上观新闻:PISA测试结果曾经引发了一些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和革新,您认为它对于我们国家的教育政策有怎样的参考作用?    

钟秉林:PISA测试的目标,正是通过测试来了解一个国家基础教育的发展情况,根据对各项指标的分析以及和其他国家的比较,对教育政策的制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PISA测试的出发点之一,也是它有价值的一个方面。    

我觉得中国从PISA测试中也能够获得一些经验和教训,从而调整我们的教育政策。因为PISA测试是以实证为本的。

它有一个整体测试框架。这个框架强调教育的背景、教育的投入、教育的过程、教育的产出、教育的结果,在这种全过程的视角之下,对学生发展的有效性以及环境状况进行全方位的深入分析。它体现在测试成绩上有分值、有排序,也有各种分析;同时,它还从学生、班级、学校等不同的教育层面来判断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些重要因素。可以说,PISA测试远远不止成绩排名这么简单。

上观新闻:但是,大多数公众和媒体更关注的是“我们考了第几”。

钟秉林:是的,现在有些媒体、社会公众甚至一些教育学者都比较关注三项测试的成绩如何。但除了这个之外,我们更应该关注PISA测试背后那些富有价值的证据。

除了测试之外,PISA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问卷调查。它通过问卷的形式,全面调查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比如,在学生层面,它关注学生的阅读活动、学习实践、学习策略以及学习效率和幸福感等议题。在教师层面,它关注教师的教育背景、教学经历、专业发展、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氛围,以及学校的教学组织安排等各个方面。在学校层面,它关注学校的规模、学校的氛围、学校的硬件资源配置、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的政策管理和实施情况等等。除了这些,它还关注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教育资源状况、家庭学习环境、家长情感支持等等。所以,问卷调查是从学生、教师、学校和家庭这四个层面展开的,这些基于大量实证的数据和结论,可以为我们的教育决策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重要的参考。

「光靠题海战术,国外也不会来学习」

上观新闻:看到最新公布的PISA测试结果时,有哪些成绩是您感到意外的?    

钟秉林:没有,所有成绩都在我的意料之中。三项测试排名第一,我觉得是发挥了正常水平,因为这四个省市都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基础教育的质量也是相对比较高的。说实话,如果换几个省市参加,我相信考得也不会太差。

不管怎么样,在79个国家(地区)参加的PISA测试中,我们的三项成绩均排名世界第一,这么优异的成绩,不是光靠应试教育就能取得的,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自信。

比如说,上海市的中小学数学教育现在公认是世界领先的。几年前,英国政府拿出专门经费启动项目,邀请上海懂英语的高中数学教师去英国,对英国的中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培训,截至目前已经派出了十几批,培训了近2万名英国中小学数学教师。最近,英国政府又选派英国中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到上海进行研修,跟班随堂听课,每批64个人,已经来了好几批。同时,英国还购买了上海市中小学的数学教材和相关的教辅资料的版权,2018年底全部翻译成英文,供英国的中小学校自主选用。    

英国和其他国家曾经对上海的数学教育经验进行总结和研究,认为上海的数学教育在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教学方式、师生互动等方面都有一整套成体系的理念和措施。它要是仅仅靠应试教育的那一套,光靠题海战术,国外也不会来学习。上海的数学教育成果获得了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特等奖,全国特等奖一共只有两项。这确实是我们的教育优势。

上观新闻:根据测试结果具体分析,您认为我们的优势有哪些?    

钟秉林:第一,学生的能力素养比较突出。不仅阅读、数学、科学这三门测试成绩全球第一,学生的基本素养达标率也是全球第一。另外,高水平学生的数量和美国基本是持平的,这也不简单。北京、上海、江苏参加了不止一次测试,从测试成绩看是稳步提升的。PISA测试每三年举办一次,2018年的最新成绩和2015年相比,中国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平均分数提高了20分左右,这是非常显著的一个进步。    

第二,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先进。我觉得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比如,在因材施教进行适应性教学方面,中国教师的表现比较突出。四省市教师的适应性教学指数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第四,可以说是优势明显。再比如,四省市教师的认知激活教学指数(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策略)是0.56,在所有参测国家(地区)中排名第三,说明我们的教师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此外,问卷调查显示,四省市学生感受到老师给予支持的在95%以上。

这些都是我们的教育优势,尤其是在PISA测试这样的国际化大背景下呈现出来的教育优势。一方面,我们要增强教育自信;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保持理性,看到成绩背后存在的问题。

「教育公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上观新闻:我国的教育总体来说有哪些不足?

钟秉林:首先是教育公平问题,这是中国政府关心的首要问题。

从PISA测试的结果来看,教育公平虽然颇有成效,但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地区差异巨大的国家来说,教育公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城乡差异在硬件水平上有所改善,但乡村教师队伍仍然比较薄弱,城市教师和乡村教师的教学技能差异很大,所以乡村教师的个人素质以及教育培训一定要加强。校际不均衡发展现象也仍然存在,比如四省市学生阅读素养成绩的校际差异比是42%,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在第16位,这个差异算是比较大的。

此外,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ESCS指数是 PISA 用来测量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的指标,主要包括父母亲中的最高教育程度、父母亲中的最高职业地位、家庭拥有物。本次测试结果显示,ESCS指数对中国学生成绩差异的解释率为12.6%,低于参测国家(地区)的平均分,说明因学生家庭因素带来的教育均衡问题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总的来说,在参测的国家(地区)中,我们的教育属于高质量、低公平,这个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和教育质量比起来,教育公平的问题更加迫切。

上观新闻:这次PISA测试只是反映了四个省市之间的差异。如果从全国范围看,教育公平的问题显然更加严峻。

钟秉林:对。这次PISA测试反映出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在校课业时间比较长,导致学生的幸福感偏低。

我国四省市学生平均校内课堂学习时间为31.8小时/周,按照学习时间长短排序,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第4位。虽然我国四省市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成绩名列第一,但学习效率分别为119.8分/小时、118.0分/小时、107.7分/小时,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名靠后,分列第44位、第46位、第54位。我觉得这要引起高度重视。

另外,我国四省市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指数为-0.19,满意度平均分为6.64分,在参测国家(地区)中分别排第51位和第61位。这说明中国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可度、学生生活的满意度、学生的幸福感都偏低。我们需要通过改进政策,继续深化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加强素质教育,来改变这些状况。    

上观新闻:学生学习效率低、幸福感偏低的情况,是不是也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普遍存在?

钟秉林:是的。学生和家长普遍注重学习成绩,学校应试教育倾向比较严重,这不是中国特有的,而是在东亚甚至亚洲国家普遍存在。

我有一次去日本参加中日韩三国教育学会会长峰会,会后到街上走走。当时是暑假,高考刚刚结束,我看到路边有很多补习班的广告,还有人站在那里宣传,咨询的人非常多。我想,这除了教育理念之外,还与传统文化观念有关。所以,我们要通过舆论宣传,坚持正确的导向,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

「照搬国外的成功经验是不可能的」

上观新闻:在PISA测试中,芬兰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有人把芬兰教育称作理想的教育模式。您认为,我们可以学习哪些成功的经验?    

钟秉林:芬兰这个国家的基础教育有两个特点,一是基础教育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二是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水平也位于世界前列。因此,我们国家各个省市的教育代表团都到芬兰去访问学习,我也去过。

有一次,芬兰教育部的官员对我说,你们中国的代表团来交流,都会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芬兰是怎么解决择校问题的?他说,我一开始听不懂,后来搞清楚了,我是这样回答的:第一,你们讲的择校是家长在择校,不是孩子在择校。第二,你们讲的择校问题在芬兰根本不存在,因为芬兰的每个家长都认为他家附近的学校就是芬兰最好的学校。

经常有人把芬兰的教育模式和中国相比较,但问题是,芬兰是什么国情?芬兰的人均GDP在世界上排在前列,芬兰的国土面积不大,人口约550万,还不如我们国家一个地级市的人口多,我们怎么能够简单地攀比呢?我们国家目前仍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要办好每一所学校,要达到芬兰这样的水平,还需要经历相当长的一个过程,我们首先必须要看到这一点,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上观新闻:学习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钟秉林: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长处,结合国情、区情和校情进行本土化的实践探索,为我所用。比如,芬兰学生的学习效率比较高,学习时间比较短,而成绩同样位居世界前列,这个就值得我们去研究。还有其他一些教育公平指数、学生幸福感指数较高的国家(地区),我们也可以进行深入研究,找到他们的经验和具体措施,再结合中国的国情,通过调整政策或推进学校改革,来解决中国的教育公平问题和学习效率方面的问题。进行国际比较研究要加强针对性,关键是要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本土化实践,照搬是不可能的。

「从外延式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

上观新闻:针对PISA测试反映出来的不足,中国教育最急迫的需要改进的方向是什么?

钟秉林: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这和办企业不一样。    

中国教育从今年开始全面进入普及化的阶段。中国的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今年将达到85%,实现基本普及的目标;免费义务教育早就普及了,在进一步提高巩固率的基础上,主要是如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问题;高中阶段教育,去年毛入学率超过90%,也已实现基本普及;2019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超过50%,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大众化阶段进入了普及化阶段。所以说,中国教育已经进入全面普及的新阶段。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教育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过去是上学难,现在上学容易了,变成了上好学校难。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进好的学校,不管是幼儿园、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好学校太少了,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一方面,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需求非常旺盛,而另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而且发展不均衡,这就构成了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 

即便是在大城市,这个矛盾依然凸显。比如说,中小学的补课热、择校风非常盛行,规范治理难度很大。为什么要择校?无非一是择师,选择好教师;二是择风,选择学校校风好,家长放心。

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教育质量,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这样老百姓的需求就可以更大程度地得到满足,这个矛盾就会得到缓解。

上观新闻: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这个目标怎么达成呢?

钟秉林:要办好一所学校,首先得改善硬件条件。更新基础设施、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这些只要经费充足、规划得当,很快就可以得到改善。其次,需要提高教育管理水平。这方面如果学校加以重视,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用三五年也可以得到改观。但是,光有硬件条件的改善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距离办成一所好的学校还差得很远。要想办成一所好学校,关键要有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这需要几代乃至十几代教师长期的积淀才能逐步形成。此外,要把孩子培养成才,学校的优良办学传统、校风学风、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熏陶和催化作用。而一所学校的传统、文化、校风学风以及鲜明办学特色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一个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

因此,中国教育发展方式正在进行根本性的转变,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针对PISA测试反映出来的不足和问题,有的需要学校深化综合改革,有的需要政府进行政策调整,也有的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来逐步解决。关键是要实现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努力实现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的目标。

栏目主编:龚丹韵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