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以前一亩地收成在1800元,现在可达到三四千元”,上海松江探索“立体农业”
分享至:
 (10)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成东 李谆谆 2020-01-16 15:58
摘要:“以前一年忙到头,一亩地收成在1800元左右,利润也就六七百元。”孙红荣说,实施稻鸭共生和田间鸡模式后,一亩地的收成可以达到三四千元。

金灿灿的水稻田里藏着一只只肥硕的鸭子,鸭子吸食叶片上的虫卵,粪便被水稻吸收,到了丰收季,稻穗饱满,鸭子肥美。这是松江区叶榭镇家庭农场主孙红荣实施的稻鸭套养共生模式。现如今,这种“立体农业”又有了升级版本。去年9月份稻谷收割后地里长出的再生稻又可以成为田地鸡的天然美食。最近,孙红荣饲养的田地鸡即将出栏,一田实现了“三收”,农业生产方式也更加绿色有机。

按每亩10只左右的密度,孙红荣去年在田里饲养了五六百只田地鸡。因为饲养过程天然绿色,鸡的品质较好,按照市场价格,可以获得近5万元的收入。加上前一阵丰收季卖大米和鸭子的收入,农场亩产值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翻了一番。“以前一年忙到头,一亩地收成在1800元左右,利润也就六七百元。”孙红荣说,实施稻鸭共生和田间鸡模式后,一亩地的收成可以达到三四千元。

孙红荣曾是村里跳出“农门”的大学生,卸下国企管理者的职务后,孙红荣选择回家乡做“职业农民”。当然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种植,孙红荣目光看得更高更远,“背靠上海大都市,我们这里更适宜发展精品农业,套养共生模式,既能提高亩产值,也能让农产品更绿色更有机。”

在孙红荣的带动下,村里种植户的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卖大米”的种植户越来越多。原来种植户收割稻谷后一般直接按国家收购价卖给政府粮库,现在村民也开始走向市场,从“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

在孙红荣的农场,“一田多收”的立体农业让传统的土地焕发生机,在新的一年,孙红荣说要继续拓宽销售渠道,带动周边农场“卖大米”,同时在技术上优化这种绿色循环的立体种养模式,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从而为打响“松江大米”品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据了解,水稻相关的立体农业方面,目前松江主要有稻鸭、虾稻套养共生等模式。其中稻鸭模式技术相对成熟,但因为农田规划、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限制,以及需要突破农田有效防虫、除草,以及养殖等方面技术难点,目前还在探索中,尚未大面积铺开推广。 

栏目主编:黄勇娣
孙红荣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