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际 > 世界观 > 文章详情
深度 | 习近平主席新年首次外访选缅甸,有何深意?四点值得期待
分享至:
 (2)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全 2020-01-14 21:07
摘要:此访恰逢中缅建交70周年,对两国关系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特殊意义。

在2019年中国外交以“中日韩成都之约”圆满收官之后,新一年的开场大戏又即将启幕。这一次仍旧以经略周边为重心——习主席将于17日至18日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主席新年首次出访,也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9年后再度访缅。

分析指出,此访恰逢中缅建交70周年,对中缅关系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特殊意义。看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能否提升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尤其在中国与老挝、柬埔寨签署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的背景下,中缅是否也会为构建命运共同体擘画新蓝图?第二,中缅经济走廊逐渐转入实质建设,能否助推“一带一路”迈向高质量发展?第三,文化旅游交流年的启动将为“胞波”情谊注入何种新内涵?第四,中缅合作如何带动中国—东盟关系提质升级?

注重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有着“千佛之国”之称的缅甸,与中国山水相连,历史源远流长。两国人民自古就以“胞波”相称,缅甸人民更是用“金银大道”形容两国友好邻邦关系。习主席此访,将为新时代的“金银大道”指明何种方向,令人充满期待。

中国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瞿健文指出,习主席将新年首次外访地选在缅甸,别有深意。

首先,从中国外交战略和国际形势看,周边邻国一直是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而在大国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更加注重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缅甸作为与中国长期交好的邻国,作为东盟国家中领土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对未来建立稳定与繁荣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持积极态度,也是中国需要借重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其次,今年恰逢中国与缅甸、印度、越南、印尼等国建交70周年。缅甸作为“首场舞台”,为中国今年的一系列周边外交行动、进一步拓展友好关系奏响了序章。选择缅甸作为首站,与中缅关系的特殊性密不可分。

从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骠国乐》,到陈毅元帅“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的诗篇;从缅甸作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率先承认新中国,到周恩来总理9次访缅;从共同倡导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双方交往留下了一段段佳话,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和谐相处的典范。

最后,中缅关系近年来经历了缅甸政治转型、缅北民族冲突、西方国家与缅甸关系改善带来的考验,总体而言保持了稳定发展态势。随着缅甸政治转型初期的10年即将过去,中缅关系有望更加成熟和坚韧,步入一个稳健发展的通道。中国国家领导人显然抓住了双边关系提质升级的契机,希望通过一系列“旗舰项目”,为中缅合作打开新局面。

预计签署深水港项目协议

根据中国外交部的信息,访问期间,习主席将出席缅甸总统温敏举行的一系列国事活动,同国务资政昂山素季会谈,出席双边合作文件交换仪式和昂山素季举行的小范围宴会,会见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与缅甸议会和政党领导人交流,并与缅方主要领导人共同出席中缅建交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暨中缅文化旅游年启动仪式等活动。双方还将发表联合声明。

缅甸媒体则透露,两国预计签署一系列协议,为皎漂经济特区、边境经济合作区、道路升级项目,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援助等项目的实施铺平道路。《缅甸时报》9日援引缅甸商务部副部长昂托的话表示:“在皎漂深水港项目框架协议下有7项协议,双方将签署其中的两项。”此外,还可能签署缅甸向中国出口农产品等事项的谅解备忘录。

皎漂深水港项目框架协议是中缅在2018年底签署的,是皎漂经济特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皎漂经济特区建设,则被纳入中缅一项更宏大的计划之中,那就是中缅经济走廊。处在规划阶段、长达1700公里的中缅经济走廊,包括基建、产能与投资、数字丝绸之路等十几个重点合作领域。整条走廊呈“人字形”结构,将从中国云南出发,穿过缅甸中部主要经济城市曼德勒,到达缅甸最大城市仰光和若开邦的皎漂经济特区。

“人字形”走廊以人为本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指出,习主席此访有四大看点。

第一,在政治上,能否提升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尤其是在总结两国交往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为未来合作指明方向,是首当其冲的看点。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4月,中国与柬埔寨签署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提出五大领域合作的31项具体目标和举措。去年5月,中国与老挝签署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着眼未来5年合作大计。在此背景下,中缅将为构建命运共同体擘画何种新蓝图,值得期待。

在专家看来,中缅在政治上相互支持配合,有很好的传统。双方奉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联合国宪章》精神。中方坚持不干涉缅内政,坚定支持缅维护国家尊严和合法权益。在缅甸国内和平和解问题上,中方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缅方则在涉及台湾、西藏、新疆问题上始终坚定支持中方。

《外交官》杂志说,习主席的访问表明,尽管国际社会对缅甸国内民族矛盾持批评态度,但中国将坚定地与缅甸站在一起。从各种意义上说,缅甸对北京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强,无论是内比都作为通往印度洋的门户,还是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

第二,在经济上,近年来中缅务实合作取得一系列收获——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在缅甸的先导项目和样板工程,中缅油气管道项目解决了缅甸的天然气下游市场难题,实现了出口创汇。在缅甸南部的孟邦,小山村里的居民如今用上了冰箱、电视,一些缅甸乡村在中国的帮助下破解“用电难”,不再被邻国嘲讽为“免电”。在中企承建的莱比塘铜矿,中缅合作伙伴、周边社区实现多赢,附近30多个村庄走上富裕道路……展望未来,中缅如何深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受期待。

其中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推动中缅经济走廊由概念规划转入实质建设。许利平指出,一来,这条走廊不仅包括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还有经济合作区、港口物流等,可以说是综合性、立体式的经贸合作。二来,走廊也涵盖了中缅油气管道的覆盖范围,能够实现缅甸资源优势、港口优势的整合。三来,“人字形”走廊将把中国发展滞后的西南地区和缅甸最贫穷、最发达的地区连接起来,充分发挥缅甸作为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优势地理位置,沟通起印度洋地区与缅甸、中国内地市场,推动缅甸和中国西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瞿健文认为,由于缅甸是农业大国,中国与其签署农业出口方面的合作文件,无疑将令当地老百姓直接受益。此外,无论是皎漂深水港项目,还是边境经济合作区,都将为缅甸开放市场注入动力。“最重要的是,在西方国家对缅甸政治转型不放心、对注入资本有所保留的情况下,中缅经济走廊的建设将为缅甸带来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帮助它提升产业结构,推动工业与城镇化进程,让它搭上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

缅甸媒体《伊洛瓦底江》杂志认为,习主席的访问还可能使中缅其他几项合作项目受到关注,包括木姐—曼德勒铁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进展情况、仰光新的城市发展项目、密支那经济开发区项目等等。

第三,从人文上看,中缅文化旅游交流年的启动将为“胞波”情谊注入何种新内涵,值得期待。

中缅的友好民意基础并非停留在过去,而是不断与时俱进。无论是中国医疗机构的缅甸“光明行”义诊,还是捐资助学项目,都让好邻居越走越亲。2017年至2019年,两国政府互办文化活动,每年派出文化互访团组接近50个。2018年底,中国成为缅甸第一大游客来源国。到2019年11月,中国游客入境缅甸的人数已近80万人次,2020年将有多个中国城市开通赴缅航班。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缅甸问题专家杜继锋表示,相信习主席此访将进一步夯实两国友好的民意基础,扩大两国商业往来和学术往来,使中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走实走深。

为中国—东盟合作添砖加瓦

第四,中缅合作如何带动中国—东盟关系提质升级,也是一大看点。

瞿健文认为,缅甸是东盟中的重要国家,也是多个中国—东南亚国家合作机制的参与方。它不但是澜湄 合作倡议的诞生地,也是中国—东盟自贸区、RCEP等区域贸易便利化安排的参与国。中缅关系向好对于中国—东盟合作显然是利好消息。如果中国能使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缅甸实现增长,将增强东盟的整体实力,从而深化中国—东盟关系。

许利平认为,中缅关系对于中国—东盟关系有双重意义。第一,促进地区稳定的意义。缅甸在南海问题方面能够发挥稳定器作用。第二,示范性意义。无论是打造“一带一路”标志性早期收获项目,还是同中方开展减贫、边境经济区、互联互通合作,都为中国深化与东盟合作起到引领性作用,奠定良好基础。

展望今年的中缅合作形势,专家认为,年底缅甸将迎来新一届大选,但预计政局不会发生重大变化,而且中缅友好合作大方向不会因为政权更迭受到影响。而这也是习主席与缅甸各层面政要会面的原因,因为唯有增强政治互信,才能确保合作项目不受地缘政治和域外国家的干扰。总的来说,今年中缅合作前景可期。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