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全球一半食管癌患者在我国,“上海方案”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63%
分享至:
 (2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泳 王懿辉 王广兆 2020-01-13 15:29
摘要:临床经验发现,“右胸入路”手术效果更佳,可提升10%的五年生存率。

64岁的老张连续15年每天喝半斤白酒,不良生活习惯最终间接导致他罹患食管癌,在历经“右胸入路”手术后,老张身体状况恢复良好,至今已是第九个年头,“要不是医生精湛的手术,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生存机会。”数据显示,全球一半食管癌患者在我国,我国患者群体中九成是鳞癌,一半患者发现时就出现了淋巴结转移,且涉及多个区域部位。怎样提升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一直是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今天传出消息,该院胸外科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达 63%,其中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73%。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首席专家、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表示,临床经验发现,“右胸入路”手术效果更佳,可提升10%的五年生存率。而今食管癌治疗的“上海方案”系列研究成果已在《外科学年鉴》、《美国医学会杂志·手术》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

“右胸入路”术式五年生存率可提升10%

临床上手术切除是根治食管癌的主要方法,到底从左胸入路,还是右胸入路,长期在医学界存在争议。记者了解到,左胸入路,术式仅需要一个切口、操作相对简单,过去被普遍开展。相形之下,右胸入路,术式需要在右胸、上腹部开两个切口,不少医生认为“切口多手术风险大”。陈海泉解释,从解剖学位置来看,左胸入路因胸腔上纵隔淋巴结清扫困难,导致清扫范围不足,易留下转移复发“祸根”。团队开展纳入300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研究证实“:食管癌术中“右胸入路”手术更有优势。

手术切除是根治食管癌的主要方法。而在食管癌手术中,在胸壁建立“通道”是接近深藏胸腔的食管的首个步骤。在传统食管癌手术中,在患者左胸建立“通道”的 “左胸入路”术式由于仅需一个切口且操作相对便捷,因而被开展普遍;相比之下,“右胸入路”术式(Ivor Lewis术式)通常需要在右胸和上腹部开两个手术切口,不少医生有“切口多,手术风险大”的顾虑。然而从解剖学位置来看,相较于“右胸”手术,“左胸”手术由于胸腔上纵隔淋巴结清扫困难而清扫范围不足,极易给患者后续复发、转移埋下“祸根”。

团队对随机入组的150例“右胸入路”手术患者和150例“左胸入路”手术长期追踪随访。最终数据显示,右胸组3年总生存率、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63%,与左胸组的60%和53%,相差达10%以上。专家表示,“右胸入路”后,患者淋巴结清扫范围更彻底全面,由此得到生存质量的改善。

找到淋巴结转移的一大“高发地”

“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陈海泉说,“如果没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五年生存率可提升10%,基于此,探明是否淋巴结转移,对制定临床诊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团队通过对国内外最大样本量的中国人群食管鳞癌的数据研究发现:食管癌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该项研究纳入1361例食管鳞癌患者,分析数据显示,38%的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集中于胸腔,29%的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集中于腹腔。与过往认知不同的是,上纵隔范围内淋巴结,也是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发地”,超过18%的患者发生该区域淋巴结转移。专家对此解释,研究首次以详实数据阐明,食管外科手术需要进行“包含上纵隔范围在内的彻底两野淋巴结清扫”,这为食管癌手术规范开展提供了“上海标准”。

据悉,作为目前创伤最大、风险最高的外科手术之一,食管癌切除后,需将食管残端“接起来”(即吻合重建),但食管本身构造和处于胸腔的特殊位置,导致手术难度极大,术后并发症“食管瘘”的风险更让诸多患者闻之色变。团队对食管癌的吻合技术进行优化:制作“管状”胃、扩大隧道、%固定吻合等一系列措施降低张力、改善血供,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进一步降低手术风险,提升安全性。现有数据统计,肿瘤医院胸外科年完成食管癌手术约700例,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其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相关数据大幅低于国内外统计,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