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视频】护心甲、生命环、康复岛,上海医生巧用信息化管理心梗救治全周期
分享至:
 (1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杨子 金恒 2019-12-13 08:08
摘要:楼先生的胸痛发作时,十院心内科主任徐亚伟正在外地出差。不过,他在手机上发现了患者心电图存在典型的心肌梗死表现,立即告知患者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入就近的胸痛中心。

前不久,56岁的楼先生突发胸痛,危在旦夕。幸运的是,他佩戴了便携式心电监测设备,实时警报发送到心内科专家手机上,120急救车很快将其送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救治。3天后,他顺利出院回到工作岗位,并定期去医院开展心脏康复训练,心脏功能几乎完全恢复了。

这一鲜活的案例,得益于十院心内科构建的“急性心肌梗死信息化救治系统”。由“护心甲”“生命环”“康复岛”三大环节入手,构建覆盖心梗救治全生命流程的复合体系,为申城市民织牢一张密实的防护网。

“护心甲”:让小说桥段照进现实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空巢老人甚至独居老人现象日益普遍,一旦急性心梗发作,未及时发现就极易导致悲剧后果,因此预知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楼先生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自己其实曾在十院心脏中心就诊,经过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在自愿的前提下,申请穿戴上了“护心甲”,希望为生命安全增加一份保障。

据悉,这套“护心甲”看似与普通马甲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内置的无感电极可时时监测心电信号,并依据大数据库对心电波形作人工智能分析。一旦发现危急值,便可通过移动通信系统向监测平台发出预警信号,平台接受到信号后,由人工分析与专家判断,一旦明确为急性心梗发作,急救流程即刻启动。

楼先生的胸痛发作时,十院心内科主任徐亚伟正在外地出差。不过,他在手机上发现了患者心电图存在典型的心肌梗死表现,立即告知患者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入就近的胸痛中心。

“生命环”:来自豪华游轮的灵感

经常外出旅行的人群可能对智能手环并不陌生,凭借它,可以在游轮、游乐园等场所进行身份识别,一环在手,畅行无阻。如今,十院心内科也从中得到灵感,为急性心梗患者也配上了“生命手环”。

楼先生进入胸痛中心后即佩戴了胸痛手环,手环全程自动记录患者就诊全过程,在千里之外的徐亚伟也可通过手机看到实时数据变动。在手术过程中,通过自主研发的移动影像系统,徐亚伟还能在手机端直接看到楼先生的检查影像,并可直接与导管室的手术医生交流,远程指导手术。

既然已经有了就诊卡或医保卡,为什么还要另设手环呢?是不是多此一举呢?十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毅解释,由于手环中预设了芯片,能让诊疗区域的基站远距离发现手环、读取手环信息,“在将患者转向下一个救治环节的路程中,基站就能提前远程获取患者信息,为后续救治做好准备,避免了患者或者医务人员反复扫描或者插卡,也不容易丢失。”

康复岛:解决心梗后康复患者不足1成的瓶颈

在业界,心脏专家将心脏康复称为心梗救治的最后一片“拼图”——无论是内科放置冠脉支架,还是外科实施冠脉搭桥,恢复冠脉血供只是患者救治的“万里长征第一步”,如果后续疏于康复治疗和三级预防,患者极有可能再次发生心梗,陷入危险。“仅满足于急诊救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徐亚伟介绍,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心梗后开展康复训练的患者不足总数的10%,九成患者处于“放羊”状态。

为解决该问题,十院在病区中增设“康复岛”,配备体外震波、PT(物理治疗)、OT(作业治疗)等专业设备。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患者可系统性地接受心梗后康复治疗,促进心功能与身体机能的恢复,减少心梗再发,改善生活质量。

历时两年半,十院人工智能心梗信息化救治系统目前已取得成效。谈及未来,徐亚伟满怀憧憬,“智能化医疗系统将改变现有的医疗体系,就心梗而言,未来一个区域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及三级医院将形成信息互通,公众在任何医院做的任何检查都可以随时随地调阅读取。如果出现心梗,可即刻转运至上级医院展开救治,整个过程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实时监控,从而切实改善看病难、抢救不及时等痛点问题。”据悉,该系统入选本市新一批创新医疗服务品牌。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顾泳 图片编辑:朱瓅
图片来源:市十医院 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