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上海松江农民种养结合,养猪种田年收入超四十万
分享至:
 (19)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成东 李谆谆 2019-11-26 18:47
摘要:“今年风调雨顺,亩产达到近1300斤,每亩利润基本可以达到近1000元,养猪的年收入同水稻对半开,每项都有20万左右。”曹利民喜滋滋地说。

化肥农药过量、畜禽粪便遍地,以往,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威胁着农村的生态、农民的生活,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既要不欠生态新账,又要逐步还旧账,难题如何破解?

对此,位于浦江之南的松江区泖港镇治污有招。根据松江区对于其浦南绿色发展实践区先行探索者的定位,通过种养结合等生态种养方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美了环境,也“绿”了农业,富了农民的腰包。因为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方面的优异表现,近日,泖港镇也被评为上海市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镇,这在松江尚属首家。


种养结合,猪粪变成“宝贝”

泖港镇胡光村,沿着水杉挺立的乡间小道往南走,在稻田环绕中,一座场房引入眼帘,若不是有人提醒,很难将眼前的景象和养猪场联系起来。

这是胡光村的种猪场。踩着铺满杀菌粉尘的硬化路走到厂区门口,并没有闻到传统猪场的“猪粪味”。即便这里是一个规模化养猪场,负责人曹利民介绍说,每年出栏生猪在1200头左右。


“没有臭味的秘密就在那边。”顺着曹利民手指的方向,见到猪场后侧有片厂房,那是粪污处理设施,猪场内的粪污通过沟槽流入场外的管道,再经由泵站采集到一旁的化粪池,自然发酵后的粪污转变为肥田的天然有机肥料,就近输送到他家承包的200多亩水稻地里。 

这样,既减少了化肥的投入,也提升了水稻种植的产量和品质。“往常一年一亩地的肥料投入大概160元左右,现在减少到一半不到”。降低种植成本的同时,水稻也因为天然有机肥料的滋养,也变得更加“水灵”,“每亩地的单产可以提升10%,大米的品质也更好。”

泖港镇有16家这样的种养结合场。猪肉是市民餐桌必备,但养殖污染一直是困扰农村的一大问题,而泖港镇通过粪污还田的种养结合方式破解了这一难题,让环境变美的同时,也富了农民的“钱袋子”。“今年风调雨顺,亩产达到近1300斤,每亩利润基本可以达到近1000元,养猪的年收入同水稻对半开,每项都有20万左右。”曹利民喜滋滋地说。


生态循坏,做好“减”字文章

出胡光种养场,往北车行大概10分钟,就来到位于泖港镇黄桥村的浦远蔬菜种植基地,说起生态循环农业,这里的蔬菜种植最有发言权。自制有机肥、蚯蚓土、测土施肥,各项生态种植技术加持,使这里被评为上海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浦远种植有750亩蔬菜,每年的两次生长关键期,每次需要1000多吨的肥料。按200元每吨的价格,施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现在浦远有了自己的有机肥生产设备,原料还都是用的基地上产生的蔬菜残叶等“边角料”。基地负责人冯均辉介绍,这套设备用的来并不复杂,粉碎、加温、添加发酵用的微生物菌,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一套流程下来,每月可以产生100吨的有机肥”。

蚯蚓土是浦远另外一项重要的生态种植技术。每亩地投入200斤左右的蚯蚓种,利用蚯蚓的运动使土地变得松软,蚯蚓粪便也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让地里的蔬菜长势更好。冯均辉说:“经过前期科学测算,蚯蚓土每亩蔬菜增产达到30%,减肥达到35%左右。”无论是经济账还是生态账,都是一本盈利账

减肥减药,减少农业废弃物,生态循环农业关键是要做好“减”字文章,在泖港镇曙光村,一场农业生产废弃物减量的变革也在悄悄发生。近日,村里将迎来一款有机肥沤制车。按设计标准,这款车每批次可以处理5到6吨秸秆,经过粉碎、沤制过程产生3吨左右的有机肥。“这款车可以解决农村秸秆成堆这个老大难问题”,泖港镇农办主任沈连明介绍,以往到了丰收,每个村每天产生的秸秆在20、30吨左右,按照每车70多元,每天的运输费都在1000元左右。现在好了,秸杆制成有机肥,就近可以还田。“如果检测出来生产的有机肥肥力达标,接下来要在全镇面上推广,让每个村都享受到生态循环的红利。”沈连明说。

 

栏目主编:黄勇娣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