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财经连线 > 文章详情
门开大了,创新就不再只是“你追我赶”的事
分享至:
 (16)
 (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蒙 李晔 吴卫群 2019-11-27 08:28
摘要:【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启示录②】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的今天,创新已不总是“你追我赶”,不再是与邻为壑的一块块铁板,也不是只有一个赢家的零和游戏。

1

第二届进博会上,中国宝武向世界同行们抛出一个“圈”。

严格意义上,这就是一场面向全球供应商的集中采购,但比起卖出多少套设备,海外企业们更感兴趣的,是宝武所设计的“钢铁生态圈”。

从41年前在宝山月浦东打下第一根桩开始,这家肩负历史使命的中国钢铁企业一直在“追赶世界”,直到自己来到全球行业的最高端。

“追赶世界”,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上海企业四十年如一日的拼搏状态。去年首届进博会,面对来自全球的新产品、新技术,国内企业的第一反应自然是“找寻差距”。

进博会到了第二年,更多、更新、更高质量的全世界产品与技术在上海汇聚。“追赶世界”仍是一大基调,但新的变化已经开始。


2

上月,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在上海开建。首届进博会上合作签约后,中外各方经过一年亲密合作、精心准备,以中国主导、跨国合作的方式共摘“皇冠明珠”。

今年进博会上,大型邮轮的中外合作走向纵深,众多海外“隐形冠军”随着项目进入上海,将推动创新的人才、技术、资本、信息带到产业链各个环节。

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的今天,创新已不总是“你追我赶”,不再是以邻为壑的一块块铁板,也不是只有一个赢家的零和游戏。

作为两届进博会举办地,上海在创新驱动发展路上,不止于追赶世界,更开始拥抱世界。

于是,当上海企业在进博会上以“生态圈”寻觅全球志同道合者时,得到热烈回应。更有上海企业一边寻觅新的技术盟友,一边反过来向多年合资合作伙伴分享自己的创新技术。

产业链各个环节上的各国企业,实力或许有强弱,技术可能有高低,但这些差异没有成为阻碍合作创新的障碍。

反而,因为理念相通、目标一致,人们可以在差异中携手并肩,拆去围墙,共同突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关口。


3

“让创新源泉充分涌动。”

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开放创新的生动诠释,在会场内外、中外创新者之间产生强烈共鸣。

进博会上,有世界500强企业表达这样的观点:“世界贸易的未来发展,不能单靠传统型的买买买,创新不仅是贸易的补充,更是促进贸易增长、逾越贸易障碍的一把钥匙。”

 今天的上海,需要将这把钥匙牢牢握在手里,以开放创新的理念和实际行动,开启阻碍创新要素流动的“锁”。

“以往的创新往往是发生在一些精英国家,现在我们要把人工智能的益处带给所有国家,到每一个人的层面。”进博会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围绕人工智能议题,亚美尼亚副总理阿维尼扬的一席话打动各国嘉宾。

现实中,上海就在如此实践。进博会开幕前两个月,上海再度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吸引全球创新要素资源汇聚。

“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拥抱人工智能”“以更富创新的探索激活人工智能”“以更具包容的生态滋养人工智能”……上海面向全球发出邀请,所包含的开放创新愿景,恰与进博会议题呼应。

正如阿维尼扬所说,任何一个国家发展人工智能仅靠自己是绝对行不通的,因为成功的关键不仅仅是资金和智慧,还有网络效应,人的网络、理念的网络,要遍布全世界。

进博会开幕前一周,65位世界顶尖科学家齐聚滴水湖畔,探讨人类科学发展的前沿方向。在不久前刚刚揭牌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全球科学家联合向世界发出呼吁:人类社会应该在科学原创性基础研究方面开展更广泛合作、投入更多资源。

“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

习近平总书记向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致贺信中指出的,正是上海在创新发展征程上需要牢牢把握的前进方向。


4  

拥抱世界、链接世界,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慢自身脚步。

正是拥抱世界的愿景,催人奋进,推动上海进一步提升创新能级、补上创新短板,奔向创新发展的世界前沿。

“世界的实验室”,是人们对今年进博会的评价。与首届相比,第二届进博会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新气象:更多全球首发,中国首展的创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和新工艺成为创新风向标。

“世界的实验室”出现在进博会场,非一日之功。实验室背后,是中国的创新发展战略,为世界提供了更为广阔和有质量的市场,同时也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提升厚植土壤。

 这一方创新的水土,在上海尤为肥沃。去年,上海R&D经费投入第一次超过了GDP的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7.5件,比5年前翻了一倍。近年来,上海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始终处在全国前两位,科技创新对上海经济发展的贡献稳步提高。

进博会带来的“世界的实验室”,进而扩宽了上海的视野,带来全球对标的新方向。

进博会上,有上海企业和多家全球领先先进制造企业签下上亿美元大单,企业欣喜于市场机会之余,也清醒地看到差距:在物联网、数字化管理、数字化采购、供应链全流程、大数据算法等领域,中国企业仍有竞争力上的痛点。

“追赶世界”,仍在继续,仍有必要,只是目标和方法都在进化。

如今的上海,许多领域中的创新不再是简单的复制和追随,而是从产业链、价值链出发的全面对标。通过进博会,“进口”成为需求发现者的角色,倒逼上海企业和行业向更高标准、更高质量的方向转型升级,也为世界企业打开深化合作的层层空间。

今天的上海,站在世界创新高地上,才能更好地拥抱世界。

5

相比产品和技术,制度和环境是更深层的创新。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动能。全球企业不仅把进博会现场打造成实验室,更愿意把真正的实验室搬到上海。今年前三季度,就有11家外资研发中心新落户上海,进博会上,又有多家跨国企业透露在上海加码研发投入的计划。

几年前,当在沪外资研发中心超过400家时,一些跨国公司曾提出建议,希望打破若有若无的“隐形墙”,进一步融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大局。

近年来,上海一直在“破墙”。三年前国务院授权上海先行先试的10项推动科技创新制度改革举措,已基本落地。国务院批复的两批36条可复制推广举措中,有9条为上海经验,占总数的1/4。为推进科技体制地方配套改革,上海5年来发布超过70个地方配套政策,涉及170多项改革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两届进博会举行,上海的跨国公司明显感受到,很多方面的“隐形墙”已经真正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公平透明、更有制度保障的开放创新环境。

世界银行《2020营商环境报告》,以上海为主要测评样本之一的中国得分中,“执行合同”指标从去年的全球第六名提升至第五名,其二级指标中的“司法程序质量指数”更是获得了截至目前的全球最高分。

到上海来参加进博会,报告中的分数便转化为全球展商的亲身体验。于是,“营商环境”成为今年会期中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

进博会期间,在2019上海城市推介大会上,上海向世界推介了“外商投资促进服务平台”,引入政企沟通圆桌会议机制、重点企业联络人机制,为世界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全球顶级咨询机构、世界营商环境领先国家和地区,纷纷通过进博会平台,为上海提升服务功能出谋划策。

就像国际贸易的十字路口总会催生繁荣的贸易中心,进博会带来的全球创新要素流动集聚的十字路口,正在为上海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创造绝佳机遇。

伴随着历史机遇,世界正对上海产生越来越多的期待。这样的期待下,面向全球的上海,也应当给出更完美的答案。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