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无家远行客,避世梦中人
分享至:
 (5)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 梅 2019-11-24 18:13
摘要:流沙河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研究与创作,早期主要从事诗歌创作,籍着他的诗我认识了余光中、契诃夫。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流沙河先生的那首《焚书》——

2019年11月23日,著名作家、诗人、书法家流沙河先生去世。

流沙河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研究与创作,早期主要从事诗歌创作,籍着他的诗我认识了余光中、契诃夫。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流沙河先生的那首《焚书》——

留你留不得,藏你藏不住。今宵送你进火炉,永别了,契诃夫。


夹鼻眼镜山羊胡,你在笑,我在哭,灰飞烟灭光明尽,永别了,契诃夫! 


这首短诗完全颠覆了语文课本里契诃夫不苟言笑、严肃僵硬的形象。在流沙河笔下,契诃夫摇身一变成为夹鼻眼镜、山羊胡的可爱样子,这种笑中带泪的黑色幽默一下子拉近了我与他的距离,让我记住了那个的叫契诃夫的人,同时尽可能多去涉猎他的作品。

在我的阅读生涯中,那个夹鼻眼镜、山羊胡的契诃夫始终是最打动我的一个。这个面对世界微笑、背对世界流泪的大师,悲悯之心在他的血液里像俄罗斯大地奔涌的伏尔加河。

维特根斯坦说:“凡是不可言说的,对它就必须沉默。”在这样的生存走向中,沉默与残酷总是孪生的,悲悯与冷漠也是孪生的,生命总在移动,也总在消失。无论怎样的生存,总是充满了苦难。不是物质上,就是精神上的苦难。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苦难,才有了它没有退路的另一面:博大,或者坚韧。

我常常想,大师们看待这个社会,其内在动机在哪里?人世的沧桑在大师们的笔下,总是变得扑朔迷离。现实太多的苍凉使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强烈的悲悯,他们以悲悯形诸于文字,使之成为人类生命的一部分,成为了我们血液流动的一部分。

晚年,流沙河先生在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与推广上付出了巨大的热情与努力。面对时下中国古典文化呈现出的种种乱象,他以《诗经点醒》和《易经破迷》等讲座,为中国古典文化正本清源,拨乱反正。

这位文坛巨匠浮沉一生,晚年痴迷汉字,作为网络时代的“活古人”,针对当下众人乱用网络词汇的现状,先生斥之为“不识字”。先生举例说:网络上的“囧”字其实是冏,古意是指“窗”,喻意光明。现在人们用“囧”表示尴尬、窘迫,其实应该是“窘”,窘的构造对字意做了明确的说明:上面的“穴”是指北方的窑洞开个天窗,住在很窄的窑洞里自然感到空间的窘迫。下面的“君” 是声符,从“jiong”音。当下众人对字的乱用实际上是不识字、不懂文字学的体现。“文字有自身的学问,必须要讲得通”先生的话朴素而有力。

《诗经点醒》和《易经破迷》讲座获得大家的推崇,先生总结道:我发现《易经》和《诗经》最大的不同,《诗经》中好多美,《易经》中我看不到什么美的东西,全部都是消极的。但是《易经》的价值就在这儿。读了《易经》我们知道很多事古已有之,让我们对生活有进一步的认识。

“白鱼又名蠹鱼,蛀书虫也。劳我一生,博得书虫之名。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先生曾如是说。

或多或少总有会有人,通过“书虫”的努力,去接近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从中汲取滋养生命的养份,继而辐射光亮与温暖他人,使这光亮生生不息。

(本文编辑朱蕊)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朱蕊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