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民声 > 民声直通车 > 文章详情
时评|电动轮椅进上海地铁被拒,无障碍通行的时代真的倒退了?
分享至:
 (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车佳楠 2019-11-20 14:30
摘要:既要守住底线,又要提供方便,更要展示温度。

使用新型电动轮椅,却无法顺畅进入上海地铁,引发了广大市民热议:难道无障碍通行的时代又倒退了吗?不妨把眼光放得长远些。

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是一座力求有温度的城市。努力健全无障碍基础设施,为残障人士提供便利,是持之以恒的追求。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愿意走出家门,拥抱社会,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城市的公共设施在不断完善,城市的安全和救助有了基本保障。正如普通市民的出行在变得更智能、更多元,残障人士的出行同样在不断丰富。

时代在变,需求也在变,残障人士的出行愿望、出行方式,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很多人不仅希望走出去,也希望能走得更“顺”、走得更“快”;不仅希望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也希望能和普通人一样感受“美好生活”。这些方面的需求,都应认真对待。而回应需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超大城市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过程。

今天的城市治理常常面对“两难”甚至“多难”的问题,“电动轮椅”就是一例。残障人士的需求很迫切,城市安全、公共空间秩序维护等方面的问题也很现实。怎么找到平衡点、寻求最优解?光靠“睁只眼闭只眼”,或是简单“一刀切”,都不是好办法,还是要在制度设计上做文章。

有一个细节,此款电动轮椅已经上市4年,但即便在管理部门几个月前刚刚出台的内部“新规”中,可拆卸车头的电动轮椅尚未列入管理目录。与新事物相比,制度的反应似乎慢了一拍。这也很正常,当初导盲犬能否进地铁就有过争议,地铁运营方面经过征询各方需求,在充分评估安全性的前提下,修改了规定。这说明,制度设计慢一拍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要能够及时跟上,力求与发展和需求合拍。

当然这并不是说,电动轮椅的结局,就一定会与导盲犬进地铁一样。某种程度上,它承载的问题要复杂得多,处理方式也要更审慎、更精细,不能偏听任何一方。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善治”来自于对需求的充分认识和评估,来自各方的充分沟通,也来自前瞻性的调研、人性化的设计和精细化的服务。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的治理,“一流”有时候就体现在这种精准度中——既要守住底线,又要提供方便,更要展示温度。不妨让这起围绕电动轮椅的小小“风波”,成为探索更高水平治理的一个起点。

栏目主编:毛锦伟 文字编辑:毛锦伟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