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十二公民 > 文章详情
崇明“的哥”转行做什么 | 四星驾驶员当一名村官
分享至:
 (4)
 (1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海燕 2016-05-30 05:29
摘要:开了15年出租车的黄健6年前转行,回到崇明新河镇天新村做了一位村干部。

文/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 王海燕

 

编者按:

上海近十万名出租汽车司机中,每3人中就有1人来自崇明,他们平均每天工作近20小时,行驶400多公里。


十多年前,崇明农村大批富余劳动力出岛务工,很多人选了干“的哥”一行。他们在工作上吃苦耐劳、服务周到,为崇明“的哥”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但崇明“的哥”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


这几年,崇明“的哥”的流动性一直很大。他们为什么要转行,如果不开出租车,他们选择做什么?


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聚焦这一群体,从中选择了三个人的转行故事,且看——

 

 

“我脑子里装着幅地图呢,外环线内的所有道路走向,都标得清清楚楚。”

 

“那么,现在呢?”

 

“现在不行了,毕竟过了那么多年,而且上海的变化很大呀。”

 

1971年出生的黄健开了15年的出租车。6年前转行,回到崇明新河镇天新村做了一位村干部。如今,他满脑子都是村里的那些事儿。

 

放弃升职机会

 

很多崇明“的哥”转行,有点不得已而为之。黄健不同。

 

1996年10月黄健加入了出租行业。2003年他进入上海强生出租有限公司405车队。

 

决定辞职那一年,他正步入职业的上升通道。他是四星级驾驶员,2004年起担任一组40多名崇明籍驾驶员的小组长,负责平时的例会和安全教育等日常工作。

 

那时公司准备把他派到分公司做管理人员。“第一批公司上报两个人,其中一个是上海本地人,他做了5年团支部书记,先录取了。公司和我打招呼,下一批就只报我一个。”

 

“我可是第一个被安排去港澳考察的崇明籍员工。”说起这事,黄健眉毛一扬,满溢自豪。这份福利是对他优质职业生涯的褒奖。他曾获得过上海市总工会、出租车协会颁发的“优秀驾驶员”荣誉称号、多年被分公司授予“安全标兵”荣誉称号。

 

黄健车开得好,脾气也好,在车队里很有人缘,大家都爱找他聊天。

 

有阵子,北广场乱停车现象挺严重,有位“的哥”向他发牢骚,“警察怎么不罚别人,偏偏要罚我?”

 

“偷东西没抓住,不意味着他就没犯错呀。”经黄健一番劝说,这位“的哥”一肚子气也就消了一大半。

 

出租车一般是两个人搭档,做一休一。车队里有位上海人,没人愿意和他搭档,黄健就主动和他搭班,“搭了3年多,我们一直相处得很好。”而这位搭班也肯听他的话。 “工会叫他参加一个活动,要交45元,他死活不肯,我给他打了一通电话,他就乖乖主动上交了。”

 

黄健坦言,公司里依然有城乡偏见,作为小组长,他的崇明籍身份助力不少。领导是上海人,明明说的有道理的正规指导,有些人听了就是有点想法,“我是崇明本地人,他们愿意听我说,平日里我们相互都以兄弟来称呼的。”

 

40岁开始学电脑

 

可黄健还是决定辞职,想回去当村官。

 

“那阵子,村里家家户户的小喇叭一刻不停地宣传要招后备干部,我听了不免也心动。我可是看好崇明的发展大方向的。”

 

另一个重要原因,黄健想要多陪陪他的母亲。父亲去世得早,他不舍得母亲一个人在家。

 

那一年,他40岁,正符合后备村干部的年龄要求。黄健文化基础不错,很快就通过了笔试、面试,顺利转行。

 

黄健实地查看灌溉设施损坏情况。

 

落差还是蛮大的,一开始的收入远远小于开出租的收入。黄健开始拿最低生活标准,也就1000多元。“不过回到村里后,开销少了,不用租房子,吃的东西都是自家种的。”他的心态还不错,家人也挺支持他。

 

这一转型挑战其实不小。黄健尽管是本村人,可10多年游离在外,村里的人际来往已经变得陌生,他需要从头开始。

 

摆在面前的还有个瓶颈,就是他不会用电脑,而这份行政工作恰恰需要频繁用电脑。“好在有大学生村官,我就向他们学习、请教,一步一步地学起来。”说起自学能力,黄健还是有底气的,他英文不错,曾多年为外籍工程师服务,结交了不少国际友人。很快,他电脑也渐渐上了手。

 

他所在的天新村有近3000人,32个村民小组,可耕地3288亩,主要种植寒优湘晴水稻2000多亩,种植面积为全镇之首。“我曾问一位老书记,业务上要全部搞懂,大概需要多少年?他回答,5年还不够。”不过,黄健有这份耐心,无论是解释惠农政策,还是搞经济发展,他都干得不赖。

 

这条村官之路,黄健走得挺顺遂。2012年他做村副主任,并入了党。2015年7月他被选举为天新村委会主任。他所在的天新村被先后评为市五好党支部、县五好党支部、市平安小区、县平安示范小区、市生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黄健工作的天新村

 

自当村主任后,黄健考虑的事情就更多了。现在他嘴边挂的最多的词就是“美丽乡村建设”、“开心农场“,天新村有一处建于100年前的沈志久老宅还完整保持着徽派建筑原貌,村里正着手按原貌修缮后作开心农场对外开放。

 

而当年那些“的哥”兄弟,他依旧保持联系,他们建有一个微信群,平时会聊聊近况。大家都挺羡慕他,像黄健这样的转行,为数不多。大伙见到他,都说他比以前黑了、瘦了,“天天往外跑,我当然晒得比以前黑啦。”

 

当“的哥”和做村官,有啥不同?黄健想了想,“开出租要简单点,做村官考虑的事情就多了,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服务性行业嘛。”

 

“开出租那些年,我可是看着上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商务楼一栋盖得比一栋高,现在啊,我是看着崇明一天天发展,还参与了其中的建设。”

 

显然,黄健是乐观的,就如兄弟们所言,“一个向前看的人”。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