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上海一周 > 文章详情
【上海一周】“世界会客厅”里的“世界谈资”
分享至:
 (2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19-10-24 07:31
摘要:一个“高能级”的“会客厅”,需要让人愿意“来”,并且愿意“留下来”。

上周,打造“世界会客厅”的词眼,再度醒目出现在沪上主流大报的头版标题里。

10月1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倒计时20天之际,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主持召开进口博览会城市服务保障领导小组会议。第二天的《解放日报》,把李强的一句话化成了标题:“努力展现更高水平的‘上海服务’,打造更加精彩的‘世界会客厅’”。

此前,李强曾在多个场合表示,上海要打造面向世界的会客厅。而在更直观的层面,“会客”,也是这座城市的管理者最为日常的工作之一。

刚过去的一个多星期,上海接连举办数场国际性会议、活动。上周六晚,第15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上海拉开大幕;次日一早,第31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如期开启。此后,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第83届国际电工委员会大会、国际足联理事会会议、国际校长联盟大会等等,亦陆续举行。

而在李强的行程表上,10余场“会客”活动,也成为一周的重点——

  • 10月16日上午,会见美国万事达卡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安杰一行;

  • 10月16日下午,与云南省党政代表团会面,并出席上海·云南扶贫协作联席会议;

  • 10月16日晚,会见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获奖者,并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颁奖;

  • 10月17日上午,会见上海对口帮扶扶贫先进代表和上海对口地区干部群众代表;

  • 10月18日上午,会见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参赛选手、专家教练团队以及在沪国家集训基地负责人代表;

  • 10月18日上午,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曹建明率领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渔业法执法检查组座谈;

  • 10月19日上午,分别会见来沪出席第31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咨询会议主席、德国安联集团监事会主席狄克曼,美国安永全球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狄思博,英国汇丰控股有限公司集团主席杜嘉祺,瑞士罗氏集团首席执行官施万;

  • 10月19日下午,会见来沪出席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会议的中外委员代表;

  • 10月19日傍晚,会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一行。

  • 10月19日晚,出席第31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欢迎宴会并致辞;

  • 10月21日上午,分别会见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首任主席、美国史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格林伯格,咨询会议前主席、瑞典银瑞达公司董事长沃伦伯格。

主政上海以来,李强几乎每周都有会见海外访客、国内兄弟省市代表团或是本地先进人物、代表性人物的安排。但像上周这样,平均每天超过1场高峰时甚至一个上午就接连安排4场的会客密度,仍显得不同寻常。

这还只是市委书记一人的行程单。而可以预见的是,这样的高密度会客,将是上海一段时间内的常态。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将于下周开幕。这场云集众多“诺奖级”科学家的盛会先期已传出消息,今年的与会者数量与分量,较去年又有进一步提升。再过不到两周,第二届进口博览会大幕开启,更将把整座城市变成一个热闹而繁忙的“会客厅”。

这种热闹与繁忙,是上海常见的,也是上海乐见的。对一座以开放为特殊品格和最大优势的城市来说,集聚全球的人才、头脑和智慧,不断提升城市的人气,本来就是高水平开放的前提和要义。

而人气背后的内涵,是各路资源的集聚交汇,是一个各方心向往之、甚至绕不开去的“枢纽型节点”。这是一座“中心城市”得以提升能级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第31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现场。张春海 摄

办了30多年的“市长咨询会”,今年的主题恰好是“提升上海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会前举行的欢迎宴会上,李强特别向与会企业家表达了这座城市的感激。

“各位企业家和专家带着真诚和热情,每年从世界各地赶来,为上海发展倾心倾力、建言献策。”他说,“这份真挚令我们感动,这份友谊值得我们珍惜。”

一年前的同一场合,李强曾表示,市长咨询会“不仅给上海带来了全球最新的先进理念,也打开了上海观察学习世界的窗口”。

市长咨询会是一个重要的开放窗口,但并不是唯一一个。10月19日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会议的中外委员代表会面时,李强就表示,“一流城市需要一流管理,上海要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需要一流管理理论支持、一流管理经验支撑”。

而在同云南省党政代表团座谈时,李强亦表示,云南近年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进步、新成绩,“值得上海认真学习”。

对上海来说,要做“会客厅”,就意味着每一次大大小小的“会客”,都应打开一扇窗口。上海需要透过这些窗口,吸引并拥抱来自全球——当然也包括全国——的智慧与资源,同时对外传递一些特别的信号。

李强会见格林伯格。陈正宝 摄

今年的“会客”,较过往还有一些特别。在外部遭遇中美经贸摩擦等不确定性因素,上海经济亦面临转型压力的今年,各类会见数量只增不减。

算上近一周来沪的格林伯格、狄思博和彭安杰等美国企业家,上海市委书记今年会见的美国客人,已有不下10批次。他们中,有跨国公司高管,有地方政府官员,也有高校校长等民间知名人士。

这些会面如约进行,本身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宾主双方在“会客厅”里的“谈资”,更有耐人寻味之处。

比如,李强曾在不止一次在会见中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话,“我们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些看似常见于外事场合的话,不是一般的外交辞令——当“开放”在全球范围内遭遇不确定和犹疑的时候,上海恰恰要强调对这两个字的坚定信念。它不仅是发展策略,更是一种深层次的品格和特质,甚至是一种必须坚守的价值观。

而一再重申开放决心,既代表上海选择,也代表中国立场。

类似的话语,几乎在所有外事会见场合都会出现。这里反复强调的,既是上海作为开放窗口的清晰定位,也是一种责任意识——在全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中,上海需要扮演不同寻常的带动引领作用,并更为主动地寻求开放合作。愈是有挑战,这种自觉和信念就应愈加强烈。

而在阐述开放理念和合作观念的同时,“会客厅”里的“谈资”,也是高度务实的。对时下正在努力谋求转型升级的上海经济来说,几乎每一次“会客”中,都需要尽可能挖掘出潜在的发展机会。

一个多月前,李强曾自诩是上海的“施工队长”。上海接受的各项重大战略任务已进入“密集施工期”,产业升级箭在弦上,时下最为期待的正是合乎发展要求的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多多落地。

而“施工队长”的重要职责,正是带头促成合作、吸引项目。

9月,李强曾在特别组织的企业家座谈会上直言,“我还是要推销一下我们的临港新片区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此后的一系列会见,他向中外来客重点“推销”的,亦是以新片区、示范区和进口博览会为代表的新空间、新平台、新机遇,以及上海正在着力优化的营商环境。

李强会见万事达卡掌门彭安杰。陈正宝 摄

“我们将按照中央部署要求,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上周,李强对万事达卡掌门彭安杰表示,上海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海内外企业在沪发展提供更好服务、创造更好条件。

而上海的期望,就是万事达这样的金融巨头“将更多金融业务、科技业务放到上海,在智慧城市、普惠金融、支付创新等领域进一步拓展投资布局、扩大业务版图,在合作共赢中实现更大发展”。

几天后,李强对各位参加市长咨询会的新老企业家朋友们直言,他们所在的行业领域,恰好契合上海的产业定位。“欢迎各家企业继续在沪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创新研发,拓展产业布局,把更多新产品、新平台放在上海”。

话说得很直白,这恰是“世界会客厅”里需要的谈资——真正让人们趋之若鹜的“会客厅”,一定是能说实在话的地方。而一个“高能级”的“会客厅”,需要让人愿意“来”,并且愿意“留下来”。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孟雨涵 摄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