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世界精神卫生日∣大众对精神疾病认知仍有偏颇,多归咎为主观问题,心理咨询未过半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逸雯 顾泳 2019-10-10 16:19
摘要:65.4%的人认为抑郁症和焦虑症是“工作压力大”造成的,归咎于个人主观问题,极少人认识到精神疾病是一类存在着生物学、遗传学基础的病。

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市卫生健康委主办的“健康上海 和谐心身”主题活动上,2019年度上海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度调查结果正式发布。调查显示:上海人对精神卫生及心理保健知识有所提升,但对精神疾病的病因理解仍有偏颇,65.4%的人认为抑郁症和焦虑症是“工作压力大”造成的,归咎于个人主观问题,极少人认识到精神疾病是一类存在着生物学、遗传学基础的病。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任何燕玲对调查结果分析认为,市民对精神卫生的知晓率已有所提升,2011年知晓率为71.9%,2019年达76.7%。88.4%的人能识别精神疾病,其中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识别率与2016年相比都提升了近20个百分点。但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大众对精神疾病的病因理解,仍有偏颇。心理咨询的接受度并未显著提高,至今不足50%。面对心理问题,首选多为心理咨询,而不是看更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对精神疾病患者持负面态度的居民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有45.7%的居民认为,患者可能做“不好的事”,50.3%的人认为患者甚至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面对调查结果,何燕玲呼吁,“大众应该学习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精神卫生素养,提高精神健康水平。摘掉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有色眼镜,尊重、理解、关爱他们,为患者创造一个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介于大众对心理咨询的偏好,专家同时建议:民间与社会的心理咨询师应该提升专业识别能力,建立与专业机构的转诊渠道,以此来更好地帮助精神疾病患者。

今天的活动上,专家同时介绍了健康上海行动计划中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即四个指标,三大任务。四个指标分别为: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于2022年提升至20%,2030年提升至30%;抑郁症治疗率于2022年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2030年提高20%;精神分裂症治疗率于2022年达到80%,2030年达到85%;登记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于2022年达到90%,2030年达到95%。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的三大任务主要是:一是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心理应急干预体系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二是完善“全人群、多部门、综合化”的心理应急干预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心理健康服务和精神障碍康复机制,以及患者综合风险评估及分级分类服务管理机制。三是推进六项工作: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行业规范化建设;完善心理健康机构及其功能,规范发展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发展志愿者队伍和相关社会组织;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深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程服务管理,加大患者救治救助力度。

活动同时以以艺术形式进行科普,讲述心理疾病患者的故事。来自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说再见》微电影,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情景剧《好好说话》,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小品《“抑”波三折》,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小品《笼中鸟》等,均以别出心裁的形式,帮助大众对精神疾病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与理解。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