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体育 > 运动+ > 文章详情
弟子的跳高成绩刷新今年世界少年最好成绩,这个上海教练靠什么培养出“冠军姐妹花”?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秦东颖 2019-08-16 05:59
摘要:因材施教,全身心付出,成功没有捷径。

横竿升到1.8米,上海姑娘刘逸雯助跳腾跃,可惜差了一点没有成功……在近日结束的第二届青运会甲组女子跳高决赛中,刘逸雯以1.75米一次过竿的成绩夺冠。

比赛中每跳完一次,刘逸雯都会跑到场边,接受教练刘璐的技术指点。此前,刘璐的另一个弟子陆佳雯已获得乙组女子跳高冠军,并以1.90米的成绩将今年世界少年最好成绩提高了1厘米。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刘璐带着两个徒弟分别实现了冠军梦想。


后天努力靠细节取胜


“当然开心,准备了两个月就为了这一刻。虽然没有发挥很好,总算拿下了这枚金牌。”首次参加青运会的刘逸雯目标就是这块金牌。同组对手的竞争并没有给她带来太大压力,“1.75米不是很高,今天这个成绩就是求稳,1.80米没有发挥得很好,给自己打70分吧。”

刘逸雯在比赛中

刘逸雯的身体条件并不出色,优势在于技术动作完整,有助跑速度,弹跳能力更好。刘逸雯笑称,“同样都是跟刘指导,和陆佳雯这样的天赋型选手比起来,我是靠练出来的。”今年暑假过后,刘逸雯将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开始全新的大学生活。她没有放弃跳高,“接下来的目标,先把(运动员)健将级拿了,之后的大学生比赛也很重要。跳高方面今年的目标是冲1.84米,明年争取再往上走。”

刘逸雯10岁那年被刘璐相中,跟着刘指导已有8年。师徒二人一起站上冠军领奖台,刘璐眼眶里含着欣慰的热泪。“刘逸雯刚来的时候,身高1.42米。10岁的孩子,除了跑步什么都不会,但她身上有种虎虎生威的感觉。她各方面跟我小时候都挺像。当初我最好也跳出过1.84米,在全国锦标赛也拿过第三第四名。我觉得,她有我的影子,就决定把她留下来。通过训练、抠细节,把她的长处发挥了出来 。”

刘逸雯(左)和刘璐


刘逸雯一直记得刘璐的一句话:“努力的人都会有结果。”8年里,刘逸雯放假最长不超过5天,每天都是挑战。朝夕相处,师徒二人感情很深。进入大学后,刘逸雯将没有时间再跟随刘璐训练。刘璐告诉记者,“华东师范大学离我们学校36公里。我手上还有9个孩子,去华师大给她练一节课非常困难。我跟她说,平时周一到周五我给你订计划,练素质,周六周日我给你加练技术。这样可以兼顾学业,保证每周五节训练课。”



从跳高小白到国际健将



谈到另一名弟子陆佳雯,刘璐介绍她的未来发展空间更大,“现在总局对她很重视,希望她能参加下一届奥运会、世锦赛。这届对她没有要求,毕竟她还有小,生长发育比较晚,所以她的目标跟刘逸雯有所区别。从长远考虑,对陆佳雯的训练更全面更细致,而不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希望她通过大赛完善自我,各方面包括心理去积累经验,向优秀运动员去学习。”

陆佳雯原本是浦东一少体校的跨栏运动员。2014年,被上海跳高项目的功勋老教练张如义慧眼识才,并把她推荐给刘璐。11岁的陆佳雯正式进入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训练,开启了从一个跳高小白到国际级健将的征程。一开始,陆佳雯并不愿意放弃跨栏项目,刘璐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让陆佳雯同时训练跨栏和跳高。陆佳雯还在当年参加了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跨栏和跳高两个项目的比赛。

刘璐在指导陆佳雯训练

在刘璐的指导下,陆佳雯成长迅速,很快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取得进步。在今年的二青会上,陆佳雯更一跃成为国际级健将。年轻的陆佳雯还有成长叛逆期,刘璐用真心和真诚打动了她。“外界觉得她是天才,但她就是个正常的女孩,我们经过一次次思想交流,才取得彼此信任。”由于年龄小,刘璐不仅要训练,还要负责照顾陆佳雯的日常生活。为了制定适合陆佳雯的训练计划,刘璐还花了很多时间来研究陆佳雯的身体发育情况,掌握她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情趣。

每当看到的陆佳雯跳出超过自己曾经的成绩,刘璐心中就很欣慰,二青会上陆佳雯跳过1.90米,更是圆了刘璐的梦想。“我当运动员时的梦想就是能跳过1.90米,但当时自己没能够实现,现在陆佳雯帮我实现了!”从事女子跳高训练20多年的刘璐认为,陆佳雯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不稳定,需要继续打磨。



加班加点没有捷径



在对刘璐的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加班加点”。“别人有的我们有,别人优的我们要更优。通过什么呢?其实教练水平差距不大,就看谁付出更多。”

  在队员的眼中,刘璐是一个“严父慈母”的角色,训练中一丝不苟,生活中无微不至。队员从10岁到20岁不等,刘璐因材施教,“之所以说‘加班加点’,就是为了通过给优秀运动员开小灶,让她们技术更细化,所以我放弃了很多,但是我很幸福。我的爱人也是搞体育的,他懂我,甚至在我们加班加点的时候来陪着我;我的孩子也很支持我的工作,所以我是一个很幸福的女人。”

刘璐(右二)和她的队员们

为了发现好苗子,刘璐主动申请担任上海国际马拉松等比赛的裁判工作,及时了解田径动态,通过对田径规则的学习理解来指导专业训练。她还根据训练需要自行构思设计了跳高高台、身训斜力板和训练用跳高架等器材来提高专项训练的针对性,探索技术训练和力量训练的最佳组合方式,提高训练实效。

  二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培养青少年选手,刘璐不知疲倦,“我不怕辛苦,只是希望好的苗子不要流失。”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男女跳高运动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本土教练和运动员;这次二青会上上海女子跳高的成绩让人们看到新的希望,刘璐谈到,“还是希望能多一些倾斜政策给到优秀运动员。比如像刘逸雯,是否能解决她的后顾之忧。如果继续训练她还能参加成年比赛,而假如不再训练了,那将十分可惜。她有潜力也有能力向更高的目标发起冲击。”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发自山西太原)

栏目主编:陈华 题图来源:唐润雨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