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2019上海书展丨在最高分会场,遇见挪威文学译介的“高起点”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熠 2019-08-14 22:01
摘要:首次较为全面地展示挪威现当代文学的面貌。

这或许是上海书展最高的一个分会场。8月14日下午,上海中心52层,239米高空,朵云书院上海中心旗舰店座无虚席,爱书人齐聚在“挪威现当代文学译丛”新书发布会。“在上海最高的书店,希望这能成为我国在北欧文学译介、出版方面的高起点。”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韩卫东说。

集结挪威当代最重要作家及作品

首次造访这座位于上海最高楼的“云端书店”,挪威作家罗伊·雅各布森用母语朗读了自己的作品《奇迹的孩子》,这是他的开场白。陌生的挪威语流淌在空中,一时间,所有的中国读者都安静了。“文学为人们提供精神的庇护所,它同时也是一座桥梁,是连接不同文化的媒介。”罗伊·雅各布森用了一连串的“不可思议”,形容他在此次上海国际文学周上与中国读者的相遇,“我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家中写小说,现在又坐在上海最高楼的书店与中国读者面对面,是文学创造了这个奇迹。”

《奇迹的孩子》是此次被翻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读者的“挪威现当代文学译丛”的一员,此前曾被翻译成40余种文字,并一度摘得挪威书籍海外版权销售第一名。全书充满了怀旧情怀,不仅写尽了男孩成长中的渴望与遗憾,也涉及了上世纪60年代西方的标志性事件。

可以说,这套丛书几乎集结了挪威当代最重要的文学作家及作品,包括国际电影大师英格玛·博格曼之女琳·乌尔曼的自传体小说《喧嚣》,2015年《纽约时报书评》年度十佳纪实文学作品《我们中的一个》,都柏林文学奖得主、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佩尔·帕特森近作《我抗拒》,“北欧黑色小说之父”古纳尔·斯塔阿莱森“瓦格·韦于姆”系列畅销作品《死亡的随从》等,首次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挪威现当代文学的面貌。

“提到挪威文学,大家的第一印象是易卜生。实际上,上海也是最早演出易卜生作品的中国城市。”韩卫东表示,尽管近年来,国内对挪威以及北欧文学的了解和需求日益增多,译介也有所增长;但整体而言,挪威文学的译介出版仍然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对其关注重点主要落在畅销书和类型小说方面,对于纯文学的引介十分有限,且缺少系统性、成规模的书系。”此次最新亮相的“挪威现当代文学译丛”,几乎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收录最全的挪威现当代文学译介项目。而在上海最高的书店推出这套书,也暗含了隐喻与期许——用物理空间上的“高起点”,呼应挪威文学译介的“高起点”。

用文学连接彼此

上海读者从来不缺乏对书店与新书的热情。16、17点,等待进入朵云书院上海中心旗舰店的读者依旧排成长队,“什么时候来书店都不算晚”。华灯初上,穿梭在巨大山型书架间的读者仍然络绎不绝。“为书店的颜值来,但更为好书驻足。”作为分会场,上海书展推荐书目的展架前围满了人,书店主推作家的作品也获得不少青睐。散布在上海各处的实体书店,成为全民阅读、全城阅读的最佳空间。

“每年的上海书展,我最关注讲座及新书首发。”书展活动一发布,研一学生赵孟就细致地做好了规划,感兴趣的首发书是必须入手的,作家讲座、分享会、签售活动也一个不落,一周的行程表上,主会场与各实体书店分会场来回奔忙,“中午就到朵云书院了,先逛书店,再听作家对谈,行程很充实。”在他看来,书展的魅力在于提供一个思想与文化交流碰撞的空间,“通过书和翻译,那些并不熟悉的文化向我们敞开大门。”

正如罗伊·雅各布森说:“文学意味着记忆,意味着对个人版图的描绘,意味着对未来的期许。”他用29个字母描述一切,也用文学连接东方读者,“各个文化中的人们都在讲故事,是这些故事把我们连接起来”。作者与读者、读者与文学的相遇,正是上海书展的魅力所在。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