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杨浦“最窄道路”拓宽背后:小区围墙主动“退让”,析出绿化变身口袋花园
分享至:
 (16)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尖尖 2019-08-12 18:01
摘要:围墙后退以后,小区空间不就减少了吗?对于这个问题,赵长冬有自己的理解。“不管是小区绿化带还是街区道路,都是我们共同生活的社区空间,现在道路拓宽,绿化改善,我们生活其中的环境也变美了。”

 

位于杨浦区四平街道的阜新路上,有一条宽仅1米多的人行道,路旁边是鞍山四村小区的围墙,路中间种着高大的梧桐,除去树池面积,留给行人仅40厘米的行走空间,堪称四平“第一窄道”。居民经此路段总是侧着身经过,或者索性走到了机动车道上。

 

如今这种持续了几十年的窘境已成历史。记者在阜新路现场看到,宽敞的人行道延伸到阜新路尽头,路上还增设了盲道、街边绿化和座椅,不少居民坐在椅子上休憩聊天,俨然一个绿意盎然的口袋公园。那么问题来了,多出的空间是从哪里腾出来的呢?围墙内的鞍山四村居民给记者道出了个中“玄机”。

 

改造完成后的阜新路现场,旁边是鞍山四村小区。

 


围墙内外,各有烦恼

 

从苏家屯路转进阜新路,路两旁是绿化和公共雕塑组成的一个个口袋公园。过去,小区围墙贴着人行道延伸,留给行人的空间很窄,为了避让电线杆、梧桐树,人们只能不停地游走于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行走。

 

而在围墙的另一面,鞍山四村第三小区的居民同样困扰。赵长冬住在沿街的101号楼五楼,过去他每天推开窗望向楼下,看到的是小区里沿着围墙杂乱生长的绿化带。绿化带深6米,人很少走进去,长期缺乏管理和养护的绿化成了高空抛物、垃圾堆叠、蚊蝇滋生的卫生死角。

 

未经改造前,围墙外人行道狭窄,围墙内绿化带荒废。

 

“行人觉得人行道太窄,通行不便,居民觉得绿化带太大,无人管理环境脏乱。”四平路街社区管理办丁天顺告诉记者,街道在前期调研中了解到双方的痛点以后,经过与居民区协商,想到了让围墙后退的方法。

 

改造后的小区围墙往后退了3米,把原有的小区绿化部分析出到公共空间里。人行道扩大到3米,还增设了2米绿化带和盲道,每隔一段距离布置有休闲椅。街面绿化由绿道中心接管,小区绿化也调整了养护机制,解决了过去绿化脏乱差的问题。

 

改造后的人行道还增设了公共绿化和盲道。

 


多方参与协商,看着街区变美

 

赵长冬自1953年起就住在鞍山四村,60多年来见证了阜新路的变迁。“以前这里是水泥路面,还曾经建有临时的马路菜场,路还是那条路,但周边的环境每年都在改变。”如今他从家望出去,不再是脏乱的小马路,而是宽敞舒适的街区和整洁有序的绿化带,这样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

 

居民赵长冬坐在新建的休闲椅上。

 

围墙后退以后,小区空间不就减少了吗?对于这个问题,赵长冬有自己的理解。“不管是小区绿化带还是街区道路,都是我们共同生活的社区空间,现在道路拓宽,绿化改善,我们生活其中的环境也变美了。”阜新路是一条将创意和设计贯穿其中的特色街区,沿线分布着MIT创新实验室、同济创意设计学院,苏家屯路创意街区,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沿街处处是看点,而这得益于四平路街道多元参与的街区更新机制。

 

阜新路上的口袋公园。

 

“把小区空间让出来作为社区空间,这是第一次尝试,关键是要找到各方利益诉求的公约数。”丁天顺告诉记者,作为美丽街区建设项目之一,在“退围墙”以前,街道党委搭建平台,充分听取了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和普通居民的意见。在方案调整过程中,四平的社区规划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尚武还为小区设计了“可进入式绿化带”,让居民能在其中活动,活化了过去死气沉沉的绿化带,与围墙另一边的口袋公园遥相呼应。

 

四平的街区每天都在变,半年不见,这边多一个艺术装置、那边多一个彩色的运动场,孩子们在充满艺术感的滑梯上玩耍,大人们坐在“鲁班锁”座椅上聊天,口袋公园成了公共客厅,每到傍晚就聚满了人气。目前,四平路街道还在进行苏家屯路和赤峰路的创意改造,未来或将成为杨浦的又一条大学路。

栏目主编:栾吟之 题图来源:黄尖尖 摄
本文摄影:黄尖尖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