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4年过去,入选首届“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的43人收获了什么?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诸葛漪 2019-08-12 17:09
摘要:勇攀高峰

“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工作总结会8月12日举行,会议透露,培养计划启动4年来,43位培养对象中,近80余人次获省部级以上及国际专业奖项,如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美展获奖、欧洲古典音乐大奖等。

2014年底,市委宣传部在启动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评选的同时,推出第一届“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由评委会专家在文学、戏剧戏曲、影视、美术、音乐舞蹈界推选出43位年龄45岁以下的青年文艺家按照“德艺双馨”的目标进行重点培养。四年来,12人入选国家及上海市人才培养类计划,如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青年拔尖人才、上海领军人才等;12人当选市、区两级政协委员、人大代表;15人获国家及上海市荣誉称号,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市三八红旗手、市劳动模范称号等。

43位青年文艺家除了专业不同外,所属单位也不一。2015年初,市委宣传部拟定《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实施办法》,包括一人一策、搭建平台、导师带教、扩大影响、经费配套等内容,并明确了三级责任制,即宣传部负责抓总、协调考评,培养对象上级单位负责指导督促,培养对象所在单位负责具体落实。其中“一人一策”由两部分组成,即培养对象自己撰写的《个人发展计划》,所在单位拟订的《三年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将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核心,首先着重培养提升青年艺术家的思想境界,先后举办“学习总书记讲话,体验井冈山精神”、“学习红旗渠精神,增强艺德修养”两次专题培训班,特邀仲呈祥、陈晓光、范迪安、尚长荣、葛剑雄、孙颙、荣广润、汪涌豪、杨燕迪、施大畏、陈东、朱英磊等作主题讲座,组织培养对象分批次参加三期境外专题培训班,以拓宽培养对象的专业眼界。培养计划举办“粉墨佳年华”专场活动,先后为14位培养对象举办了17场个人专场展演。

“通过老一辈文艺家身体力行的教育,通过在沙龙上对热点问题的讨论,真正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化专业为德性’。”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袁筱一表示,“培养计划为我们框画了一个最终能成大器的人应该具备的视野,我渐渐明白了‘大同’与‘大道’的关系,告诉自己,不仅要严以律己,做好自己,更是应该为净化文艺领域和学术领域的空气,构筑良性发展的高水平平台,奉献一己之力。” 袁筱一觉得,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的工作模式非常接地气,讲实际,“‘一人一策’既让我们明确成长的大方向,同时又紧扣各自的专业领域,有具体的发展目标,具体的发展计划。”

在以往的创作过程中,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制作人崔轶一直认为,艺术家是自由的表达,是对生活的个性化读解,所以一些影视作品虽有灵气但缺地气,虽有艺术构思却无精神力度。四年来的培养计划改变了他的观念,“一次次的培训和学习,让我有了创作目标的源头动力,时刻关注民生、扎根生活,创作出讴歌时代、讴歌人民的中国好故事,这是我四年来最大的收获。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心系人民、深入人民,与他们同呼吸,才能创造出平凡中见伟大的精品力作,才能回报人民。从四年前的自我情感的抒发和小情小调的表达,到四年后有意识的为当下、为现实、为民众来表达情感和追求厚积薄发的广袤生活的抒发,这是我最根本、最可持久的收获。”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田蕤难忘在井冈山挑粮小道上与各位同仁们并肩同路的身影,难忘在红旗渠学习考察中深受震撼的林县人民战太行的伟大精神,“通过参加培养计划组织的二十余场艺术家沙龙跨界交流学习,让我对其它艺术门类的历史发展与艺术特色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我能明显感受到,综合艺术视野实现了更为广阔的延展,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逐渐架构完善了我个人一直以来较为欠缺的美学认知鉴赏系统,让我在每一次的创作中,对人物塑造有了新的认识。”现在,田蕤时刻警醒自己,勇敢走出习以为常的舒适区,放大格局、提高境界,不断提高“思想的穿透力”和“审美的洞察力”。4年来,他参演的8部话剧在上海及全国各地巡演共计130余场,“每一次登台,每一次亮相,每一次人物塑造,我都力争做到‘一戏一人物,一句一真情’。”

青年艺术家的成长离不开集体帮助。上海京剧院王珮瑜、傅希如、蓝天、金喜全等4位演员入选培养计划。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表示,剧院通过宏观统筹,长远规划,把握每位青年文艺家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大方向”;另一方面,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与选择。比如,王珮瑜把骨子老戏的传承与京剧新媒体的传播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独特的路子;傅希参与了《春秋二胥》《浴火黎明》《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等多部新编戏的演出,塑造人物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蓝天是老戏新戏双管齐下,京剧昆曲齐放异彩;金喜全在传统戏上积极挖掘,还创演了新戏《兰陵王》。

上海歌舞团在培养青年艺术家朱洁静的过程中突出对艺术家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引导。副团长刘奎丽表示,“伴随着舞剧《天边的红云》 的创演,朱洁静‘演红军、学红军’,一路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歌舞团还调集资源放手为她搭建创作平台,打造演、编、导复合型艺术人才,成为一名舞蹈领域的教授、专家。朱洁静领衔主演舞剧《朱鹮》获得第10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评奖舞剧奖,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获得第16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参与创作的舞蹈《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以及导演作品《红幕》获得好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结合朱洁静青年文艺家培养工作,歌舞团举一反三,以朱洁静为典型和榜样,结合舞蹈演员“艺衔”制,以点带面,影响、带动整个青年人才队伍的提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田蕤的话代表了青年艺术家的共同心声,“四年的培养即将暂告一段落,但这不是句号,艺术高峰的攀登之路,没有终点。”


2014年底入选首届青年艺术家培养计划人员名单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