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冒着狂风暴雨,香港观众为何来看这场演出?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夏斌 2019-08-07 08:58
摘要:海派精品演绎海上丝路

八号风球信号下的香港,狂风裹挟着暴雨,却一点也浇灭不了观众的热情。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促进沪港两地文化交流,上海芭蕾舞团携原创时尚芭蕾舞剧《马可·波罗——最后的使命》在香港文化中心隆重献演。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何靖以及来自九龙社团联会、香港中国企业协会等机构的1700余人观摩了首场演出。

“今年适逢上海芭蕾舞团成立40周年,也是上芭蜚声国际、享誉全球的40年。”林郑月娥对“马可·波罗”来港演出致以深深的祝福和感谢:“上芭在这个时候来到香港,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资深的“追星族”

离演出正式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香港文化中心的检票区域就已坐满候场观众。有人还打开手机里的视频,目不转睛地重温起上芭的经典剧目。经典的旋律响起,吸引了更多人的围观。


观众冒雨前来观看演出

来自观塘的郑氏三姐妹,对上芭的经典剧目《白毛女》如数家珍。这次为了能到现场观看“马可·波罗”,她们早早地做好了准备。“怕现场临时买不到票,我们几天前特意来尖沙咀买票。今天吃完早饭,就把家人的午饭、晚饭做好了,然后一起搭地铁过来。”三姐妹笑称自己是资深的“追星族”。

冒着风雨出现在剧场的,除了年长观众,还有很多小朋友。7岁的汉娜,跟着妈妈从元朗赶来。别看她年纪小,却是一个有着3年训练经验的小舞者。她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表示,自己想跟舞台上的小姐姐那样漂亮,那样受欢迎。

晚上7时30分,演出大幕如约打开。跳动的红色箭标,寻着马可·波罗的送亲足迹蜿蜒向西。在现场交响乐队悠扬婉转的伴奏声中,一段发生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绮丽爱情故事徐徐展开——

马可·波罗应忽必烈之请,接受“最后的使命”,护送阔阔真公主远嫁波斯。在经历风暴肆虐、海浪颠簸、野人袭击等遭遇后,两人互生情愫,却又不得不在抵达波斯后将深情埋藏心底。

风趣勇敢的马可·波罗由上海芭蕾舞团首席演员吴虎生扮演。他的动作干净而又富有张力,一步步把剧情引向深入。美丽纯真的阔阔真公主由戚冰雪扮演。作为近年来上芭发展最为迅速的女演员,她生动刻画了公主远嫁时的悲伤忐忑、共患难后的情窦初开以及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每场演下来都会进行总结,有瑕疵的地方就会重点去弥补提高。”吴虎生告诉记者,近几年自己和搭档的默契越来越好。这样的默契,只有通过长时间的磨合排练才能形成,没有其他捷径可走。

“话最多”的人

在港演出期间,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也许不是最忙的人,却可能是“话最多”的人。

从演员站位、脚尖是否绷直、灯光强弱、音乐节奏到出行安全、休息时长等,所有的细节她都要反复叮嘱、沟通。这一切,都是为了特殊时刻的特殊演出能够确保顺利、安全、成功。


辛丽丽(右)在叮嘱彩排细节

“走路时要用力,跳起来腿要绷直,退场时要有停顿。”“马可·波罗”剧组大部队抵港当天,正值大风大雨肆虐,装台工作不得不推迟半日。即使时间紧迫,演员们的基本功训练依然没有打折扣。在辛丽丽的带领下,全团演职人员对步伐走位、舞姿变化都精益求精,一直工作到深夜10时。


演员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彩排

“所有的演员基本功都很扎实,很有活力,乐感也很好。我都想加入这个舞团了。”来自日本的泽井玲奈女士,是香港芭蕾舞团的首席女舞者。两个小时的演出看下来,她对上海同行的精湛技艺赞不绝口。她希望,香港芭蕾舞团能有机会与上海同行多多交流、共同进步。

为“马可·波罗”在港演出伴奏的是香港美声乐团。第一次跟当地乐团合作,乐队指挥张诚杰觉得特别有意义。

“在短时间内,能把这么大的一部作品拿捏下来,我觉得首先要归功于非常棒的乐手。他们的个人能力都很强,也很聪明,能够很快领悟音乐的要求。”张诚杰告诉记者,上海芭蕾舞团对音乐、音色的态度可以说是“挑剔”的。因为芭蕾舞演员对音乐很敏感,只有吹奏出“金色”的音乐,才能更好地激励他们展现脚尖的艺术。

张诚杰感慨,遇到这样一个高标准、高要求的团队,就要产生很好的共鸣。这既是合作,也是享受。

传递新古典魅力

《马可·波罗——最后的使命》由上海芭蕾舞团与皮尔·卡丹公司联合打造,首演于2010年,2017年进行复排。

它既是一部原创芭蕾舞剧,也是一场“一带一路”之旅。从上都到波斯,漫长的海上漂泊,埋藏了情愫,也承载着变迁。每一个细节都经历了反复打磨。

复排伊始,皮尔·卡丹方面对剧中160套服饰中的114套进行了修复和重新制作,使舞剧的艺术水准和舞台呈现得到进一步提高。

比如,一幕阔阔真公主的舞裙,上身采用了立领、无袖、胸口中空的剪裁,下身长及膝盖的裙摆镶满闪亮的水晶;马可·波罗的服饰则借鉴了当时威尼斯的服装特色并融入元朝时期蒙古族服饰的特点,马甲肩部微微竖起,与公主舞裙的肩部设计相互呼应。

西班牙国家舞团艺术总监约瑟·马丁内兹是本剧编导。他将芭蕾的审美与中国地域风格有机地融合起来,传递出“新古典”的魅力。同时,别具特色的蛇舞、印度舞、阿拉伯舞与宫廷内的传统舞蹈形成鲜明对比,更是令人目不暇接。

“很多西方芭蕾舞团来港演出,基本上以演绎《吉赛尔》《天鹅湖》《胡桃匣子》《睡美人》等经典舞剧为主。上海芭蕾舞团此次推出原创芭蕾舞剧,是一个很勇敢的尝试。”来自香港浸会大学的欧小姐认为,内地剧团敢于创新,背后与国家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及大力支持分不开。


首演后大合影

欧小姐希望,有更多好的剧团、好的剧目来港演出,进一步增进香港市民特别是年轻人对国家的自豪感。

“这次赴香港演出,是一次意义重大的爱国主义教育。”辛丽丽告诉记者,“马可·波罗”是一部全新打磨的海派芭蕾精品,也是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探索。希望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能够为上海文化走得更远、为拉近沪港两地的心灵距离贡献一份力量。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