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观见 > 文章详情
【观见】节假日高速公路该不该免费?你有权知道更多
分享至:
 (8)
 (1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赵翰露 2016-05-05 07:14
摘要:“免费”,并不意味着社会成本最低,更不意味着社会效率的提高,甚至未必就导向社会公平。

 

“五一”小长假的返城路,不出所料地又堵上了。有人归咎于假期出行者众多,也有人尖锐地指出,“长假高速公路免费”政策,是在拥堵的波峰之上又加波峰,无异于雪上加霜。

 

从2012年首次实行到现在,四年过去了,“长假高速免费”,到底应该怎样看待?

 

 

 

2012年出台的《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里规定,每年的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等四个法定节假日及其连休日,全国高速公路免费通行。高速公路免费,被视为一项公共福利。

 

但政策出台伊始,就有反对声认为,节假日原本就是高速公路通行量容易激增的时段,如果加上“免费”,拥堵势必加剧。这个政策,完全不符合经济学规律。

 

然而,新政依然在一片质疑声中推行了。究其理由,一是节假日车流量本来就多,收费需要的“停车取卡”这个动作,本身就会延长车辆通行时间;二是节假日需要更多地增加出行旅游,以提振消费。

 

还有一点最易受到广大车主支持:国外很多高速公路压根不收费,我们怎就收了那么多年?那么多年收下来,高速公路到底“回本”了吗?潜台词是:高速公路本就不应该收费,节假日不收,只是对我们聊以补慰罢了。

 

几年过去,当年的争论渐渐被人淡忘,而高速公路的车流量则在激增。过去数年中经常发生的“高速拥堵八小时”、“下车打球踢毽子”等等啼笑皆非的新闻,时间一长都不再是新闻,导致有的车主甚至宁愿“反向调节”,趁着免费时段没开始或是已结束时,才开车上路。

 

直到今年清明小长假首日,沪宁高速常州段发生几十辆车辆连环相撞的惊人事故。人们终于发现,暴增的车流量,不只是“黑色幽默”——它也可能是黑色的。

 

普通人容易习惯政策,容易忘记其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但相关行政部门却不能把自己当作普通人。“长假高速免费”这一诞生之初即有争议、实行中亦出现客观矛盾的政策,在至少经历了16次“免费通行”之后,是否应该到了反思的时候?

 

 

 

“高速公路收费”是公共部门经济学里非常经典的课题。

 

按照相关理论,高速公路是典型的“非纯公共物品”,意思是,虽然它具有强烈的公共属性,但边际成本曲线却极为特殊。当道路通畅时,多一辆车通过几乎不增加成本;但当道路拥挤时,边际成本就迅速提高——包括对道路的损耗,更包括每个使用者所花费的时间。

 

套用在我国高速公路现状上,可以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地方。支持免费的人讨论到最后总会这样说:你们别觉得有几条最堵的路更堵了就不好,其实多数高速公路平时并不拥堵,免费政策恰好能提高其利用率。事实也是如此,高速公路的不同路段,边际成本极为不同。比如上海连通江浙两省的沪宁、沪昆高速公路,平时就拥堵不堪;另一些道路则终年畅通。再如,工作日有潮汐现象,长假始末两天“潮汐”更为严重。

 

显然,“长假高速免费”看似一个简单政策,却具备足够的复杂性。甚至,这一复杂性不是我们说“避免一刀切”就能解决的——按照高速公路的设计方式,加上不同道路不同的盈利负债情况,你不可能在节假日对某些道路(方向)收费、对某些道路(方向)免费。

 

这一切其实指向一个明确的要求:需要更清晰、更透明的“账本”,来让大家看看,免费通行到底让开车人省了多少钱?免费通行让哪些道路更堵了,哪些道路利用率变高了?最关键的是,这一政策,是否真正有效地提高了社会效率,抑或是促进了社会公平?

 

有了这样的“明白账”,纵使对“效率”或“公平”的权重定义不同,至少也会有一个共同讨论的基础,而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直觉上,我们都喜欢“免费”,特别是对于类似高速公路这种由国家提供、具有强烈公共属性的物品——别说长假免费了,最好天天免费,不是么?

 

但必须了解的是,“免费”并不意味着社会成本最低,更不意味着社会效率的提高,甚至未必就导向社会公平。

 

收费,除了获得收入、扩大公共物品再生产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甄别人们对物品的需求程度。是的,哪怕是公共物品,不同人的需求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当边际成本急剧上升时,易于实现的排他性收费,是甄别需求的最有效办法;而如果免费,是否“需要”使用,就很难看出来了。

 

具体到高速公路上,一个显著的例子是,如果有人急病要送大城市,过路费别说三百,千儿八百都愿意付——但如果遇到几十公里的拥堵,又能怎样呢?要知道,堵起来占掉应急道,是高速路上经常发生且难以监管的事。

 

当然也会有人说,人们对高速公路的需求是“刚性”的,无论收不收费、收多少费,都得用都得走;这时候收费相当于坐地起价,只是肥了高速公路运营机构,哪有什么公平效率可言?这可能就更需要一本长假免费的“明白账”来解答:人们对高速公路的使用频次是否因收费而变化?针对不同的道路,又会产生怎样具体的变化?

 

“免费”的历史很长。计划经济时代,包括医疗、教育在内的不少公共物品都曾是免费或是近乎免费来提供的。到了市场经济时代,这也成为改革的核心议题之一,其中旷日持久的利弊纷争难以用寥寥数语概括。相对医疗、教育这样沉重的领域,高速公路相对影响面小,使用人群较为集中清晰,4年16次的“长假免费通行”恰好提供了对比材料。或许,从这个议题入手,全面地厘清“收费”的利弊和“免费”的本质,也许是个机会,可以成为面向全民的市场经济基本常识的绝佳教材。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新华社  题图编辑:项建英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