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海上名医谱】施杞:中医提升影响力,作用机理还须“黑箱变白箱”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泳 2019-07-23 17:38
摘要:三年前,上海中医药大学成立60年之际,老校长施杞自掏腰包捐了6万块钱给母校,“56年前我刚迈入校门时,学生手册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中医师。许多年过去了,这句话非但没过时,当下显得更有时代意义。”他最后勉励年轻人:有梦想有作为,弘扬中医个体化治疗优势,探究普适诊疗规律,是当下优秀中医医生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

82岁的全国名老中医、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施杞教授,每周依旧保持三个半天门诊的高频出诊。不久前,老先生历时三年编著的196万字《中医骨内科学》正式出版,填补了我国中医在这一学术领域的空白。

“我国四分之一的人口是老龄人口,作为退行性疾病,骨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其实仅有20%的患者需要开刀。怎样利用好中医,让可开可不开的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免于开刀之苦,我看中医可以大有作为。”施杞直言:中医持续发挥影响力,必须解决“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核心问题,也即将“黑箱变白箱”,找寻内中规律,发现机制原理。

骨病是现代病?中医已有三千年经验积累

施杞出身医学世家,从医至今56年,1963年从原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他便师从著名的石氏伤科传人石筱山、石幼山二老。石氏伤科以内治法扬名天下,“局部与整体统一、外伤与内伤统一、筋骨调衡扶正祛邪”,三条法则堪称石氏伤科的精髓,亦引领青年中医师施杞步入中医殿堂。

这位中医大家,最开始想学的是中医内科,毕业后,老师挑中聪慧且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去骨伤科,阴差阳错自此与石氏伤科结缘。许多人误以为骨病是现代生活方式引发的常见病,在施杞看来,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早在3000年前的《周礼》,便有针对骨病的记载。现代人‘低头族’比比皆是,但古代普罗大众骑马行军、终日劳作,帝王将相伏案批阅奏折等,颈痛手麻者不在少数。”施杞告诉记者,“这也印证了中医药对骨伤科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众多成就。”

习得石氏伤科真传后,半个多世纪以来,施杞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综合治疗的方法,便治好无数骨病案例,其中不乏各类椎间盘突出者、颈腰痛者、肩膝痛者……他强调,石氏“内治法”讲求药物内服外用、配合针灸手法,临床八成以上患者可以达到治愈目的,完全没必要开刀。

“手术耗费巨大医疗资源,又可能带来医源性疾病,如果能将祖国瑰宝发扬光大,普及应用,相信可以为更多病家带来福祉。”事实上,他的坚持与西医正渐兴起的非手术疗法不谋而合。迄今,施杞带领团队创立“调衡法”,形成筋骨平衡康复体系;创立了“施氏十二字养生功”“脊柱平衡操”“筋骨平衡操”以及手法治疗“整筋三步九法”等富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技术方法,在海内外广泛推广应用。

中医“创业家”:找寻国粹中的科学道理

鲜有人知,施杞作为“根正苗红”的中医师,曾在西医医院进修过两次:1972年,他前往瑞金医院骨科进修一年;1978年,他又在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进修了一年。中青年时光的这两段“小插曲”,非但操练了自己在西医临床的技巧,更为他在中医学科发展中定了新格局,他认为:“西医之所以强盛,有两大鲜明的优点。其一,比较好地与时代发展的需求相结合;其二,比较好地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基于这两点,西医走出了局限,迈向了世界。”

在施杞看来,中医属于古典哲学,而非现代科学,因此很多人认为,“西医没救成人也是科学的,中医哪怕救活了人也不科学”。中医见效,但作用原理不为人所知,犹如神秘黑箱。怎样揭开黑箱的神秘面纱,将“黑箱变白箱”?这个问号,堪称留给时代的最大课题。他总结道,“守住中心、边缘杂交,学科发展才能永葆活力。这也正是中医发展提出的‘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

基于这一认知,20年前,先后担任原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原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的施杞,从卫生管理者岗位上退下来,随即转型“中医创业家”。在龙华医院150张病床和2000平方米的实验研究空间内,他率领年轻的骨伤科团队创建“脊柱病研究所”一头扎进中医骨伤科的现代进程中。中医内治法为何会对骨病起效?团队从西医病理出发,找寻炎症及其周围的靶点,“层层拨笋”似地揭开其中奥秘,由此承担了200余项国家和部市级研究课题并获得众多奖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部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1项,可谓硕果累累。这些多年的努力也为探究“中医骨内科学”的构建与创新发展,奠定了丰富的学术和临床基础。

56年前的校训,不忘心中一个梦想

中医发展不应妄自菲薄,亦不该好高骛远。培养出200余位博士硕士生的施杞,常常教诲学生“心怀梦想、不忘初心”,“就业与创业有着本质区别,勤研技术,持续探索,眼光更高才能走得更远。”栽培弟子他不遗余力,哈佛大学、罗切斯特大学、霍普金斯大学……都有来自施杞团队学生的身影。

大弟子、长江学者、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龙华医院脊柱研究所所长王拥军教授领衔的“益气化瘀法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用现代科学方法揭示了中医在椎间盘突出中的作用机理:益气化瘀方法可有效改善椎间盘微循环,缓解缺血缺氧状态,增加椎间盘营养供应,减轻软骨钙化,防止骨赘形成。到了疾病中期,益气化瘀通络方法还能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减轻疼痛麻木等;后期,益气化瘀补肾方法则可以减缓细胞凋亡、椎间盘退变以及脊髓、神经根损伤进程。2011年,这一成果摘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而今,第三代学生已初出茅庐,梁倩倩研究员领衔完成“淋巴系统在关节炎病理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蠲痹法的调控机理”项目,不久前刚荣膺2018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施杞培养的弟子遍布全国,其中近百人已是硕博士导师,为我国中医骨伤学科不断输送了一批新秀。他也获得了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中国好医生、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上海中药发展终身成就奖、上海医学发展百年终身成就奖。

三年前,上海中医药大学成立60年之际,老校长施杞自掏腰包捐了6万块钱给母校,“56年前我刚迈入校门时,学生手册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中医师。许多年过去了,这句话非但没过时,当下显得更有时代意义。”他最后勉励年轻人:有梦想有作为,弘扬中医个体化治疗优势,探究普适诊疗规律,是当下优秀中医医生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

图片编辑:苏唯
图片来源:受访对象 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