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打造“世界的会客厅”,黄浦江如何吸引世界的共鸣
分享至:
 (10)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19-07-12 06:30
摘要:为城市留白,是未来预支给当下的思考题。

 

在7月10日举行的2019全球水岸对话暨徐汇滨江核心区规划设计研讨会上,徐汇滨江三大重点建设项目的设计单位逐一亮相——徐汇滨江2公里核心岸线提升项目由曾主持设计美国纽约高线公园、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公园南区的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公司负责;西岸会展中心设计单位是迪拜哈利法塔、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方美国SOM公司;配套酒店项目由丹麦BIG公司负责设计。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现场获悉,随着徐汇滨江新一轮提升改造的启动,建设中的西岸人工智能中心最快将于今年年内完成土建施工;到2020年,徐汇滨江将迎来一轮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与竣工高峰。当科技与文化在此充分交融,这片开发总量达到950万平方米的滨水岸线,又将如何为上海的产业发展赋能,成为世界了解上海的“会客厅窗口”?

 

西岸智慧谷效果图

 

 


 

(一)造两座塔,让黄浦江的风吹向城市深处

 

车行驶到云锦路,远远就能看到正在密集施工中的一片玻璃幕墙建筑。即便在群楼之中,造型飘逸、自带“裙摆”的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仍颇为醒目。两座双子塔顶层标有的“AI西岸”字样,明确地提示往来之人,这里将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天地。

 

标有“AI西岸”的是在建中的国际人工智能中心

 

去年12月6日,徐汇正式发布了人工智能新高地建设“T计划”,发布地点正是当时已经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的国际人工智能中心顶楼。主持设计这栋双子塔的日建设计总建筑师陆钟骁告诉记者,2009年项目刚刚启动之时,人工智能远没有今日这般家喻户晓。带来设计灵感的,是整个徐汇滨江的“前身”,曾有“远东第一空港”之称的龙华机场。现在绵延整个滨江腹地的云锦路,当年就是龙华机场的主跑道。

 

“老机场在设计时,主要的参考依据就是城市风向;对当代设计师来说,徐汇滨江沿岸恰恰要与水、绿、风、光等自然元素呼应,因此双子塔最终选取了‘风’的元素来设计。”

 

徐汇滨江全景

西岸会展中心效果图A版

 

这不仅仅是为了向昔日的城市地标致敬。陆钟骁介绍,在设计双子塔时,设计师首要考虑的是从黄浦江上吹来的自然风如何能够不被沿江建筑阻挡,尽可能地向滨江腹地延伸,缓解市中心普遍存在的热岛现象。因此,现在人们可以发现,双子塔的朝向与周边建筑会有一些不同,面向的是上海东南风的主风向。

 

参与黄浦江沿岸空间规划与建筑设计十余载,陆钟骁说,上海对浦江两岸的规划设计理念一直在进步。从一开始政府、设计师只看到自己负责的地块,到现在大家都将目光向滨江腹地的发展延伸,规划时并非想着如何“抢占”江景,而是综合考虑周边环境。“双子塔在设计时,考虑最多的就是把徐汇滨江沿江的景观、自然风、绿色生态带到‘内陆’,为滨江腹地创造发展条件。”

 

于是,在陆钟骁带领的设计团队,不仅有建筑师、规划师、景观师,还有汽车设计师以及负责风力模拟的专家。大家一起对黄浦江风向的流体模拟进行研究,使双子塔的朝向、造型、流线弧度呈现出对江风阻碍最小的设计。流线型设计的裙房,不仅像凤凰展翅一般“托举”起双子塔,也起到将自然旋风集结起来吹向内陆的作用,在双子塔下方活动的人群,不会一靠近大楼就感觉“一股妖风吹过”。

 

这是更高一层的设计境界。“黄浦江沿岸最初是以区块的概念来开发,现在已经发展到区域,无论是外滩、北外滩,还是东岸、西岸,都是把这些大规模片区所承载的城市战略考虑清楚后再带动开发,这是非常重要的进步。”

 

 

 


 

(二)修剪一片水岸,为上海创造新可能

 

纽约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

 

纽约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在世界范围内都被认为是城市更新的范本,原本运送冷冻肉品等的城市高架铁路在濒临拆除时,经过独特的创新设计和自然生态补充,如今成为曼哈顿中城一座全新的空中花园,成为世界了解纽约工业遗存保护和城市更新的窗口。

 

同样从老工业时代“铁锈地带”更新而来徐汇滨江,与高线公园有着颇为相似的经历。此次负责其2公里核心岸线景观提升设计的,正是高线公园的设计师詹姆斯·科纳(James Corner)。

 

均为纽约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

 

徐汇滨江2公里核心岸线景观段北起余德耀美术馆,南延至机场河,途径西岸智慧谷、西岸传媒港等徐汇滨江核心开发项目,也是未来黄浦江畔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通过科纳的设计,沿江10万平方米的艺术、文化和商业空间将得到激活,沿江区域将成为上海最新的艺术社区与城市公园。

 

对于如此之高的期待,科纳交出的设计方案从三个方面着手:强化徐汇滨江的艺术特征,容纳更多样的艺术活动;突出水上活动体验,将现有的船坞、码头打造为适合各年龄段的趣味空间;凸显滨江的工业历史记忆,尽可能保留现有的工业特质和材质。“但是我们并不希望是为了必须建设一座公园而去设计,更不希望建成后的绿地公园只是一座景观,没有人的参与。”如同高线公园的设计初衷一样,除了体现文化和工业元素,科纳设计时还充分考虑了周边居民区的公共活动需求。

 

在设计方案中,一系列“亲民”的元素颇吸引眼球:

  • 借助现有的亲水平台,大量使用露台设计,将观景台结构向黄浦江延伸,与港口、船坞结合;
  • 扩充沿江林荫道设施,建立咖啡馆、商场、街道,构建立体的空间肌理;
  • 打造门户公园和江景码头,尤其在船坞周边增设四通八达的流线型平台,夜间围绕船坞布置景观灯光;
  • 专门建造“游戏码头”,打造适合儿童及其全家的互动空间

 

再往南,设计师还准备了穿梭在植被中的石阶步道、筒仓花园,让人们“360度无死角”地亲近黄浦江,亲近这条上海人的母亲河。

 

两公里核心岸线提升效果图  设计单位: 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

 

长达2公里的核心岸线区域也是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举办地。随着微软、腾讯、阿里、网易、小米、商汤等企业的地区总部或重要研发机构落户,人工智能大会溢出效应在徐汇滨江后劲十足,而一个能够为人工智能企业集中提供展示、交流、共享的配套设施的需求也日益显著。

 

曾主持设计上海金茂大厦、伦敦金丝雀码头总体规划的SOM公司合伙人斯科特·邓肯(Scott Duncan),带来的是为西岸会展中心及周边公共绿地打造的整合设计方案。其中,会展中心位于龙耀路龙腾大道,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地块整体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考虑到这里将作为人工智能产业国际会议的举办地,设计过程也充分拥抱“AI”这一概念。如建筑的设计演化过程使用了人工智能优化算法,模拟结构和荷载等空间信息。

 

西岸会展中心效果图

 

邓肯还希望会展中心展示机器人辅助制造等新一代建筑技术突破,成为各领域先进智能技术的试验场。比如用数字化制造工具来模拟高度复杂的结构,通过探寻最优算法,用最少的混凝土为大楼提供最强的支撑力,或是测算出阶梯最少的交互空间结构,减少人们的步行压力。在位于会展中心外的龙耀路广场,设计师模拟了人类大脑神经元的结构,制造出亮度可变换的弧形光带,根据太阳光的强弱变成透明或暗淡的效果。

 

“大楼本身也将通过机器学习技术,根据光照变化对玻璃颜色进行调整,使室内采光保持令人舒适的状态,为上海提供一个全新的开放式综合空间。”

 

2018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三)为城市留白,回答未来给当下的提问

 

来自国际前沿事务所的设计方案为徐汇滨江新一轮开发带来了愿景,但一些思考仍有必要。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指出,徐汇滨江2公里核心岸线作为黄浦江两岸“世界会客厅”的组成部分,应当分析自身在上海全局中的定位——黄浦江岸线的公共空间还缺什么?徐汇滨江能从景观、功能和内生动力上补足什么?更重要的是,摆在这两个问题之后还有更重要一问:徐汇滨江未来的发展空间又在哪里?

 

如何为城市留白,正是未来预支给当下的思考题。

 

“外滩最早的建筑诞生于1860年,而直到前几年还有新建筑诞生,前后发展了100余年。”郑时龄表示,今天的滨江新建区不用操之过急,更不要急着5年、10年就建成。他引用了中国古话“守白便知黑”,来阐释“留白”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我们不知道若干年后城市又会需要哪些新功能,因此当下的规划不能做得太满,不能没有战略留白空间。”

 

西岸传媒港效果图

两公里核心岸线提升效果图  设计单位: 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阮昕则指出,在对标伦敦南岸、巴黎左岸等全球水岸时,也应当考虑,若把全世界最精彩的滨水空间像“大杂烩”一样在黄浦江畔逐一摆开,是否铺展得过满。“上海市民对公共空间的刚需是什么?夏天是否需要更多遮阴的地方,梅雨季、台风天又能提供怎样的空间?”除了考虑上海的气候、植被,上海江南水乡的历史与海派文化底蕴都是滨江岸线应具备的元素。

 

既要为城市留白,又要承载丰富的城市功能,徐汇滨江核心岸线景观提升设计的“掌舵手”,身为西方建筑师的詹姆斯·科纳对中国文化的“留白”有自己的理解。“合理的空间密度确实非常关键,老工业遗存和新现代建筑的融合能体现徐汇滨江的特殊性,从城市设计角度,我们要继续保持这一来之不易的空间平衡。”

 

研讨会现场还发生了一件趣事。兴许是翻译上的不同,又或是文化差异,科纳一开始将“留白”(blankness)理解成了“空白”(emptiness),二者含义显然有所差别,到了城市设计领域,更是有质的不同。从日晖港到关港,徐汇滨江11.4公里岸线的建设目标,是构建起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创新金融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正是有了上个十年开发期的“留白”,才有之后徐汇布局人工智能产业载体时,人工智能中心、景观核心岸线这些出现点恰到好处的空间。

 

未来不可预知,打造“世界会客厅”需好好谋划,而持续、充分、深入地了解本地市民、工作者的需求,永远都是一盏指路明灯。因为无论是产业的发展还是城市的演进,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也是“会客厅”让世界产生共鸣的起点。

 

 

栏目主编:唐烨 文字编辑:唐烨 题图来源:徐汇区政府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