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治 > 说法 > 文章详情
刚在微信聊了天,就收到广告推送?5G时代都要来了,个人信息保护为何还做不好?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闲乐 2019-06-21 05:40
摘要:“个人信息保护是个系统性工程,不是说一昧地保护就是对的。”

“前几天,我刚刚和朋友在微信上聊起一件事,很快就收到了相关广告的推送。虽然这里可以有很多种解释,但总归给人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在今天上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召开的“检察公益诉讼与APP个人信息保护”座谈会上,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副秘书长唐健盛用亲身经历,说明当下个人信息泄露的严峻性,以及对公民个人造成的影响。

 

此前,检察机关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已依法向10家存在问题的APP运营商制发了检察建议,要求它们加强对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主管部门和部分APP开发运营企业围绕如何保护个人信息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检察机关试水公民个人信息保护

 

近年来,消费者对手机APP过度索取个人信息多有不满。今年全国和上海两会期间,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上海市两会上,杨建锋等23名市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了第0932号《关于发挥检察机关在App侵害消费者数据隐私公益诉讼中作用的建议》提案,建议检察机关运用“检察建议”督促政府加强监管和推动行业自律,推动完善涉互联网环境下公益诉讼规则等。人民群众有期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呼声,上海检察机关就此根据最高检的部署试水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领域。

 

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副主任林仪明介绍道,检察机关选择了留学、育儿、就业招聘、理财、网购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10款APP,发现其普遍存在违规获取用户信息授权、隐私政策文本不规范、信息保护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检察机关依法向APP运营商制发了检察建议,座谈会上,企业代表也反馈了整改情况,并介绍了各自企业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举措。

 

与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检察机关探索以公益诉讼形式保护个人信息给予充分肯定。在市人大代表梁庆云看来,检察机关主动作为,制发检察建议书,有利于促进行业自律。市人大代表马瑜则建议,检察机关除了关注APP是否违规获取个人信息,还要重点关注整改效果,以及这些个人信息是否被违法使用。

 

过度索取成行规?专家提醒谨防劣币驱逐良币

 

唐健盛介绍道,市消保委曾经对应用市场里的几十款头部APP进行测试,发现其中绝大部分都存在过度索取个人信息的现象。“我们认为,随着现在广告越来越讲求精准,对个人信息的依赖就越大,这造成了一个非常恶劣的现象。”唐健盛说,因为缺少有效的处罚机制,过度索取个人信息的APP在市场竞争中反而可以取得一定的优势,反过来导致了整个行业都在追求获取更多个人信息。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法规处副处长邬立军也表示,违法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最直接的体现是侵害了消费者权益,背后涉及到的其实是竞争秩序问题,这一点在房产中介、金融理财类APP中表现特别明显。“我们知道有很多很规范的企业,但是其他交易主体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很多个人信息之后,获得了它们本不能获得的交易机会,这伤害了整个市场秩序。”

 

梁庆云认为,即使是在可信度很高的银行行业,也出现过员工内外勾结倒卖个人信息的现象。但是法律往往只追究到个人的责任,因此,明确企业的主体责任非常重要,要对违法违规企业作出足够分量的处罚。

 

个人信息保护与产业发展如何平衡?

 

参与讨论的企业代表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企业代表坦言,公司运营着多款APP,功能上有所差异,哪些个人信息属于过度索取,什么情况下算不当使用,目前还缺乏一个明确的界定,这让很多企业感到苦恼。

 

“个人信息保护是个系统性工程,不是说一昧地保护就是对的。”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博士何渊说,在保护个人信息的同时,也应兼顾行业发展。他提出,可以效仿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针对不同领域的APP制定不同的个人信息获取标准,“金融类、教育类、儿童类APP,它们需要的数据并不一致,如果采取‘一刀切’,不仅个人信息无法得到有效保护,还会给行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马瑜则建议,除了法律法规上的限制,有关部门可以考虑联合出台一个APP信用评级,该评级向社会公众公开,让用户心里有数,也可以促使企业更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工作。

栏目主编:简工博 文字编辑:简工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