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自身免疫性肝炎难诊断?上海专家发现其中奥秘:此类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且多样性降低
分享至:
 (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杨子 袁蕙芸 2019-06-17 14:28
摘要:研究发现,AIH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衡表现为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且总体菌群结构和健康人群有所不同,有11种菌属的相对丰度在AIH患者和健康对照中有差异。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马雄教授研究团队在消化领域权威期刊《胃肠道》(影响因子17.016分)在线发表原创性研究成果,揭示了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肠道菌群紊乱且多样性降低。

长期以来,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不明确,且由于这种疾病最初的临床症状与病毒性肝炎症状相似,临床上诊断比较困难。因此,若能准确及时地监测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异性指标,无疑对诊断以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马雄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态改变与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相关。为此,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团队在一个未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大样本AIH队列中对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研究发现,AIH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衡表现为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且总体菌群结构和健康人群有所不同。“有11种菌属的相对丰度在AIH患者和健康对照中有差异,主要表现为专性厌氧菌的相对丰度下降,潜在致病菌的相对丰度增加。”马雄说,基于AIH患者特有的肠道菌群结构构建疾病预测模型,能够有效判别AIH患者和健康对照。

他尤其指出,韦永氏球菌属(Veillonella)在AIH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其相对丰度在AIH患者中增高最为显著,且与患者的血清AST水平以及肝脏炎症分级正相关。“同时,此次研究明确了AIH患者粪便菌群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提示肠道菌群作为非侵入性生物标记物用于AIH疾病分层的潜在可能性。”据悉,这是马雄团队关于自身免疫性肝病肠道菌群变化的另一项研究成果,关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肠菌紊乱的研究于2018年发表于同期刊封面文章。

该论文通讯作者为马雄教授和唐茹琦研究员,魏怡然和李艳梅博士为第一作者。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顾泳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仁济医院 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