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在上海做事,何以要有非同一般的境界 | 回答“初心四问”②
分享至:
 (1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解放日报评论员 2019-06-17 07:00
摘要:要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更大红利,就必须先跳出过去习惯的“舒适区”,改变一切不合时宜的思路和做法。


今日之上海是由改革开放成就的。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是上海既往的写照,也是推进发展应有的遵循。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颗“初心”——站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历史关口,我们秉持初心、坚守初心、锤炼初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更主动地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从而继续走在全国改革开放最前列。


进行到底,需要定力和勇气;走在前列,更需要自觉与担当。前者意味着,我们需要始终以改革开放的思路和方法解决前进路上的问题、寻求新的突破,越是进入“深水区”,就越是要敢于自我革新,让改革的精神贯穿始终,把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后者则意味着,我们需要始终将自己置身全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大局之中,多考虑能为全国探索些什么、尝试些什么、提供些什么。


做上海的事、在上海做事,要有一种非同一般的格局和境界。“上海是全国的上海”,这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既道出了上海的地位,也道出了上海的使命。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特别指出,“上海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做好上海工作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在服务全国中发展上海。”只有跳出上海看上海、立足全国看上海、在服务全国中发展上海,这座城市的功能才能更好地得到发挥,价值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彰显。


要继续走在全国改革开放的最前列,最为基本的一条,正是时刻保持这样的高站位,始终把上海未来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并将这“四个放在”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点。这也意味着,我们要主动把发展的扇面打开,面向长三角、面向全国,打破各种制约要素流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壁垒,用主动吸纳、主动服务、主动引领,来站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继续走在全国改革开放的最前列,需要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坚决有力地推进落实。这些年,中央不断将一些需要改革攻坚、创新探索的任务交给上海,希望上海先行先试、闯出新路。去年1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交给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并提出了越办越好进博会的要求,这既是对上海的信任,也是给予这座城市的特殊历史机遇,是新时代上海发展重要的战略支撑。


上周,科创板正式在上海开板;不久前,《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获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上海自贸区新片区,亦在紧锣密鼓的谋划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推进国家战略的热度和速度,而更需要进一步着力的,是拿出更多具体的改革措施、开放举措和创新办法,特别是体制机制层面的集成和突破,在落实中体现出国家战略的力度和深度。


这种力度和深度,也适用于方方面面的改革开放任务。改革开放“再出发”,除了一种决心和勇气,也涉及具体的思路和方法。更好地尊重各类市场主体的需求,以更深层次的改革和更大力度的开放,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是“再出发”的重要方向。而一条关键的方法,就是不再局限于点上的小修小补,更要在深层的、制度性的方面着力,并通过改革开放措施的系统集成,更好实现对全局的带动引领和突破。


继续走在全国改革开放的最前列,要立志在这样的层面创造经验、提供样板。无疑,这需要突破更多陈规和旧习,打破更多藩篱和瓶颈。对身处改革开放一线的党员干部来说,这意味着大刀阔斧、刀刃向内,甚至牺牲一些局部利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但要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更大红利,就必须先跳出过去习惯的“舒适区”,改变一切不合时宜的思路和做法。


我们的思想要更解放,认识要更到位、举措要更务实,要主动对照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要求,对照上海城市精神、城市品格来改进工作、提升状态,始终明大局、讲担当、善突破、会创新,真正当好改革的“实干家”。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新华社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本文刊于6月17日《解放日报》,原题为《思想再解放   举措更务实——论“如何继续走在全国改革开放最前列”》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