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中办、国办文件让科学家叫好:科技文化生态和管理体制亟待改进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陶然 2019-06-12 20:01
摘要:在殷卫海看来,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落实《意见》时,也要避免矫枉过正,引发科研人员的不被信任感。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提出力争1年内转变作风改进学风的各项治理措施得到全面实施,3年内取得作风学风实质性改观,科技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学术道德建设得到显著加强,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上海市科委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处处长韩元建表示,上海将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修订、完善现有科技管理制度,包括项目管理、人才评选、科技奖励等,从而全面加强科技界的作风学风建设,尤其是在科研诚信问题上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在当今国际国内形势下,颠覆性创新越来越具有核心的战略价值。为了使我国创造出更多的颠覆性科技成果、推动我国从科技大国发展成为科技强国,中国科技界最需改善的是科研管理体制和科技文化环境,所以此次中央发文很有必要,可谓切中时弊。”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Med-X研究院教授殷卫海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2018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19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无论是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还是论文发表数量、专利申请数量上,我国都在全世界名列前茅。然而,我国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颠覆性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与这些名列前茅的数据不够匹配。究其原因,浮躁、形式主义的评估方式以及急功近利的科技文化生态是重要原因。《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强调“推动作风和学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为科技工作者潜心科研、拼搏创新提供良好政策保障和舆论环境”,这些基本原则对于我国从根源上解决科技文化中的弊端、营造有益于科技工作者获得颠覆性成果的科技文化生态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以科研基金项目评审为例,一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圈内人情现象近年来依然存在,这导致基金项目评审不够公正。针对这种现象,《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第十三条指出:反对科研领域“圈子”文化。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打破相互封锁、彼此封闭的门户倾向,防止和反对科研领域的“圈子”文化,破除各种利益纽带和人身依附关系。抵制各种人情评审,在科技项目、奖励、人才计划和院士增选等各种评审活动中不得“打招呼”、“走关系”,不得投感情票、单位票、利益票,一经发现这类行为,立即取消参评、评审等资格。《意见》还指出,院士等高层次专家要带头打破壁垒,树立跨界融合思维,在科研实践中多做传帮带,善于发现、培养青年科研人员,在引领社会风气上发挥表率作用。

 

在殷卫海看来,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时,也要避免矫枉过正,引发科研人员的不被信任感。例如第十二条中提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要加强对本单位科研人员的学术管理,对短期内发表多篇论文、取得多项专利等成果的,要开展实证核验,加强核实核查。”单位在开展实证核验、加强核实核查时,应注意方式方法,否则会引发相关科研人员的不满。事实上,科研人员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后,可能会在短期内在国际知名科技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或申请多项专利,进入一个“爆发期”。在这一时期,如果行政部门的核实核查让科研人员产生不被信任感,是很不合适的。“一方面,充分信任科学家是推动颠覆性创新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我们要严查不诚信的科研人员。如何辨证地处理这对关系,需要科技管理部门的智慧。”

栏目主编:黄海华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