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在上海,买菜比逛街更时髦!菜场已到重新定义时
分享至:
 (4)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丹韵 2019-06-09 14:37
摘要: 一饭一蔬,生活百味,一场充满无限可塑性的网红菜场改造浪潮正在悄悄开始。


菜场,一直是牵动市民生活和情感的场所。

它的身上,聚焦了民生、经济、商业、城市规划等多个命题。

而今天,上海的菜场形态发生了新一轮变化。

菜场,已不仅仅是买菜的地方。



菜场里举办生日会

    

上海商城路357号,坐落着一家新型菜场“万有集市”。

    

推门而入,只见一排排整齐的货架,干净的地板,精装修的空间,冷藏柜一字排开,摆得赏心悦目。乍一看,和大型超市生鲜区并无二致。稍有不同的是,多个货架前站着工作人员。

仿若超市又有烟火气的菜场 董天晔 摄 

菜品的包装上印有二维码,一扫即刻获得原产地等信息。

    

这里既有超市舒适的环境,又保留了一些传统菜场的格局,增添人情味和烟火气

    

它受欢迎的秘诀,并不仅仅在于空间更新,还因为2楼就是社区邻里中心

邻里中心  董天晔 摄

拾级而上,宽敞明亮的现代化烘焙空间映入眼帘。有舞蹈房、操房、亲子活动间、医疗室、理发室、阅读区、儿童活动区……每周的课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亲子、烘焙、舞蹈课程人气火爆,每次预约几乎都被“秒杀”。

    

同时,底楼临街铺面还有咖啡馆、小吃店等,与传统老菜场的小吃店截然不同,颇有“网红店”气质。工作日早上9点后,这里依然有年轻人喝咖啡的身影。小吃店每到早高峰时段,门口排队买早饭已成一道风景线。

董天晔 摄

也得益于场地空间,不少团建、党建活动都约在这里,几乎每天人来人往,整栋楼宇时常出现朝气蓬勃的青年、步履蹒跚的老人、蹦蹦跳跳的孩子。

    

居民杨安娜是一位全职妈妈,她已经习惯每次先把孩子送到2楼邻里中心的儿童活动区,随后不出楼宇,在干净的菜场购买食材,或取一本书翻阅,或在咖啡吧点一杯小憩。

董天晔 摄    

这里的“菜场”和“邻里中心”合二为一了


人们对传统菜场的留恋———邻里交往、邂逅闲聊,充满生活场景和情感记忆的一面被充分挖掘。另一方面,邻里中心本身就集成了丰富多元的社区活动,居民们为了课程、活动、服务配套等,刻意在此相聚相会,同时“顺路”买菜

    

“原本日常里,我们和邻居交流很少。”杨安娜说,她未曾料到,一家菜场的诞生,竟然不只解决了买菜问题。

    

邻里中心里,她和孩子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有一回,还特意选择在此给孩子举办生日会,几十位大人、孩子悉数到场。充满人情味的复合式空间,也让居民原先对菜场的认知得以刷新。

资料图片


打造菜场综合体

    

菜场和邻里中心合并,并非心血来潮。

    

陆家嘴区域核心面积约3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40万,细数下来,周边有八佰伴、华润时代、新大陆、新梅、正大广场等大型商场,东昌路、浦城路、商城路、张杨路、浦东南路等传统临街商业。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陆家嘴地区买菜问题素来是居民的“老大难”。

   

 怎么增加菜场呢?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十几项配套功能,如何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成为努力目标。

    

首先是邻里中心建设。它可以集成各种社区服务、商业、文娱、养老、亲子等活动,增进城市陌生人之间的邻里关系,提高生活质量,也被称为区别于百货公司、超市、卖场、商业街之外的“第五种商业业态”。

    

2017年,在浦东新区政府推动下,一个探索式的新型菜场———万有集市诞生了,它集便民服务(新型菜场、便民餐饮、生活零售等)、生活服务(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社交活动等为一体,政府保障(商业设施规划布点和基本服务配送)、公益服务和商业服务相叠加。


主体看起来是菜场,但又绝不仅仅是菜场。

    

万有集市负责人马莉介绍,菜场采用公司化管理、线下与线上相结合,设计时更加突出“家庭”和“邻里”概念。


比如在万有集市,除了买菜,还可以吃到快捷的西式快餐,品味苏浙特色美食,集成了健身馆、鲜花店、便民药店等,消费理念与新型社区商业模式相融合。

董天晔 摄    

在上海市民的印象中,曾经的三角地菜场面积庞大,人气旺盛。各种吆喝买卖,各种故事与人生,在老菜场徐徐展开,构成一幅幅市井生活图景。

    

这也是为什么菜场总是成为热点话题的原因,它不仅仅集中了民生、经济、商业、城市规划,也是充满故事、记忆情感的场所,是人们对一个地方的文化归属和身份认同。


如今,买卖关系的超市虽然提供舒适环境,却让传统菜场特有的人情味渐渐流逝,可陈旧、单一的老菜场不仅影响市容,也难以满足居民们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万有集市是一种尝试。而计划今年开业的浦商·福山菜市场则是更进一步,它既想保留老菜场的烟火气、人情味,又想成为城市地标和文化场所,升级为城市新街区的载体。

    

据悉,浦商·福山菜市场3000余平方米,1楼有生鲜、花艺、零售、便民服务、简餐、生活配套、上戏摄影棚,2楼有便民服务和家具零售等。楼宇群之间有铺砖的露天庭院、街巷风格走廊,整体设计仿若大型商场,装修讲究,同时又兼顾传统菜场的摆摊空间和样式,给人亲切感。

初版效果图

与其说它是“菜场”,不如说已经升级为“社区一站式便民综合体”



手机买菜,老年人也愿意

    

互联网时代,菜场升级的另一种形态更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那就是手机买菜。

    

买菜也像订外卖一样,蔬菜、豆制品、肉禽蛋、水产海鲜,在手机上几分钟选好,半小时后送货上门,特别适合工作忙碌的职场白领、附近缺乏菜场的居民、身体不便而难以出门的人群……

    

在竞争激烈的生鲜电商行业,叮咚买菜是一匹“黑马”。


叮咚买菜的创始人梁昌霖,其实是一名退伍军人。在上海生活多年的梁昌霖发现,“城里的邻里关系比较冷漠,没有乡村那么热闹”。他想改变这种现象,于是创建“叮咚小区”,探索社区生活服务,直到聚焦买菜这件事。

    

为保障食材新鲜,活鱼活虾等水产品要求配送员用打氧箱配送。叮咚买菜使用的是前置仓,一般选址在离社区1公里左右的地方,距离近,响应速度就快,约半小时内可配送到家。

    

本以为网上买菜只有年轻人喜欢,但实际上,只要接触过一次手机买菜,许多老年人也愿意使用

    

比如,浦东新区丽水雅苑小区,生活配套并不齐全,离最近的超市需步行半小时。2018年起,刚退休的居民陈阿姨使用了一次叮咚买菜APP,享受送货上门的便捷,此后一日三餐的食材基本都在网上购买。


早餐如包子、牛奶等,预订7点送达,人刚起床,外卖员就到家门口了。活鱼活虾也会杀好后再送货。

    

陈阿姨坦言,与老菜场相比,手机上的菜价略贵,但便捷体验好,时间和精力也节省不少,加上每天有不同菜品的促销区,连一根葱都可以送上门,“不在乎贵几块钱,现在老年人生活也挺想得开”。

    

又比如方阿姨腿脚不便,很少出门,手机买菜几乎改变了她的生活方式,她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鲜食材,而不是靠女儿不定期带点回来。她把叮咚买菜APP推荐给几位盲人朋友。APP上有盲人辅助功能,所有信息都可语音播放,如今这些盲人朋友已经习惯手机买菜。



新模式、新品牌层出不穷

    

菜市场转型升级,新业态不断涌现。主要可分为几种:

    

一是示范性标准化菜场。代表企业有万有集市、上蔬永辉等,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公司化为特征,一般不低于80%的区域经营生鲜、主副食品、农产品及加工食品。在经营上,实现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结算、统一售后服务、完善商品溯源。

    

二是智慧微菜场。它们可以大幅度缓解菜场“盲区”,解决居民买菜难的问题。比如食行生鲜,企业自主开发了生鲜直投柜。居民可通过网络订购,随后去小区附近的冷藏柜刷卡或输入密码自助取货,就和取快递一样方便。

    

三是农产品O2O。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百联到家、永辉生活等,以生鲜商品为主,辐射周边3公里,0.5—3小时内实现上门配送。

    

近几年生鲜电商企业如雨后春笋,不胜枚举。如两鲜商贸,专注于上海市场的生鲜农副产品,全球原产地采购、全程冷链物流配送;善之农,主打网上农产品批发,在全国各地建有直供基地和仓储,在上海拥有菜市场、社区直供点、连锁餐饮酒店等;极鲜网,跨境生鲜电商,定位为跨境、生鲜、线上批发……

    

而这些企业也对政府提出多种需求,比如,生鲜产品保质期短、易损耗,冷链物流对运营成本影响巨大,希望政府能在这方面进一步协调。网点布局,希望入驻人气足的大型居住区新建菜场。

    

还有些企业希望在进入社区时,得到街镇、居委的支持。也有些大型电商,涉及密集的仓储、前置柜布点,希望政府协助物色合适地块,仓储如果选址不当,很容易发生噪音扰民等问题。

    


平价菜柜,为菜价降温

    

对浦东新区而言,买菜曾经是居民的“老大难”。过去,物流由浦西运往浦东,成本势必高,再加上国有菜场比例偏低,数量偏少,曾经的浦东居民们,对买菜难、买菜贵常有抱怨。

    

从2017年起,浦东下决心从制度层面解决“菜篮子”难题。同年,组建成立新区政府直属全资国有企业上海浦东商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浦商集团),其成立后的主要任务和主业之一就是要啃下买菜难、买菜贵这根难啃的骨头。与此同时,还成立领导小组、设立菜场稳供调节专项资金、结合控规编制菜市场相关的规划、一整套菜市场监督考核办法……一系列菜场领域的举措在上海走在前列。

    

菜场需要制度设计,不能完全放给市场,但又不能政府自己撸起袖子下场干。


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人们买菜是否还是过去的样子?年轻人的需求与老年人是否一样?面向未来的菜场究竟什么形态?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激发了有关部门从制度层面思考菜场的创新问题。

    

第一招是推出“平价菜柜”,为浦东“发烧”的菜价降温。平价菜柜由新区政府统一部署,街镇属地管理,浦商集团为运营管理主体,全市统一监测的20个蔬菜品种,售价低于所在区域市场均价的20%。

董天晔 摄    

平价菜柜也有一套细则:基础配置一般20-30个菜筐,菜筐规格为60厘米×40厘米,菜品配有电子价签,便于追溯使用,另外配发40个手工标牌用于补充菜品。

    

然而平价菜柜推行之初并非一帆风顺。有一些摊贩担忧它会抢夺自己的生意,一些入驻的菜场颇有顾虑。因此,初期先从国有菜场开始试点,销售品种也不多。看到菜场整体人气增加,最终还是对所有商贩有利,推行进度渐渐加快。


2018年,成功推出100多个平价菜柜。它仿佛一条鲇鱼,让市场里的菜价渐渐降温。尤其一些传统的老菜场,每天早上,平价菜柜面前总会排起长龙。居民们已经熟知,这里的菜价全场最便宜。而其他摊贩开始学会“错位竞争”,主营20种基础菜以外的品类。

    

几个月前,享受到平价菜好处的居民又开始提议,生鲜电商是否也能推出平价菜?浦商集团与盒马立即洽谈合作。

    

如今,记者在浦东的几家盒马门店看到,店内平价菜柜占地面积6-10平方米,悬挂了醒目标识。150克的金针菇1.4元、210克的红洋葱0.75元……盒马APP网上“平价菜场”频道还把服务陆续推广到上海其他地区。

    

有意思的是,浦东盒马实体门店内,不少买菜的居民为中老年人。他们对哪些菜在哪个柜子熟门熟路,表示在超市买菜已经成为生活习惯。“我手机上也有这里的APP可以买菜,女儿给我买的卡,挺方便的。”一位头发花白的居民说。

董天晔 摄


“网红”菜场,未来的新领域

    

早晚高峰时间,一辆“菜篮子”车驶入塘桥社区,车上摆出各种蔬菜,居民们踊跃购买,到了时间点,车子直接撤离———这就是浦东创新推出的“限时菜场”。如此,可防止“马路菜场”重蹈覆辙,也是违章菜场拆除后,为附近居民解决买菜难问题的手段之一。限时菜场的模式,如今也推广到长宁、静安、闵行等区。

    

“我坚信,未来的菜场不是今天的样子。”一位在上蔬永辉买菜的80后居民这样说。

    

就连老牌的豆制品生产商清美,试点了几家实体生鲜超市后,也开始在上海布局分店。

    

到今年底,至少有4家大型菜场综合体,结合城市规划落地上海。有关机构不约而同,精心聘请设计师,效果图无不外观新颖,内部时尚。一眼望去,宛如商场地标,难以想象原来是“菜市场”。

    

比如浦东张江镇原益江菜场业态相对单一,硬件设施不完备,缺乏专业化的市场管理体制。新益江菜场摒弃沿街为市的粗放型形态,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区周边菜场+零散商铺模式。

    

据浦商集团介绍,整个项目聚焦本地社区居民,尤其是张江产业人口的日常生活需求,做精生鲜品零售业态,涵盖为老助餐、社区药店、缝纫修补、早餐工程等民生项目,重点突出社区邻里中心概念,营造消费场景和文化氛围。


又比如长宁区的新华农贸市场,公布的初版效果图同样让人惊艳。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带地下2层、裙房5层,从天空俯瞰,美丽的屋顶花园让楼宇仿佛成了一座“山地公园”。


此外还有同仁菜场2.0版,门面不大,却十分现代,水果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切装盘或者鲜榨。

    

其他城市也出现了“网红菜场”:

杭州55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充满设计感,号称“买菜比逛街更时髦”;

北京微风市集,吸引热爱美食、钟情菜场的生活家们,也是年轻人营造有趣活动的场所;

中国台湾一家果蔬批发市场,设计成波浪起伏的退台式屋顶花园,建筑景观宏伟。

    

一场充满无限可塑性的网红菜场改造浪潮正在悄悄开始

    

只要充满故事与邂逅的场景不变,菜场无论什么形态,无论如何跨界,永远会有生命力。这也是上海,这座引领消费浪潮的城市,未来值得进一步耗费心力关注和打造的新领域。

   

 一饭一蔬,生活百味,菜场已到重新定义时。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