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十二艺节 | 故宫口红、一大充电宝、大剧院茶具……文创,与时代和年轻人对话
分享至:
 (2)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丹韵 2019-06-02 13:10
摘要:文创之火,意味着文化可以不再高高在上


 5月19日至22日,上海展览中心人声鼎沸,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在此举办。

这是中国艺术节首次把文创纳入其中,但效果显然很好。

短短4天累计5万多人次参观,1500余家专业机构来此洽谈采购,文创产品销售额3400多万元……

上海打响“四大品牌”之际,文创越来越扮演重要角色。

如何理解文创,发展文创,十二艺节的博览会时间有限,但它给予一座城市、一个产业链的启发和推动,却随着闭幕更加意味深长。


【文创与一些人】    


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开幕第一天,恰逢周日。小安起了个大早,特意从杭州赶到上海。

烈日下的上海展览中心进口已排起长龙。走进展会,只见人头攒动,乌泱泱一片。

作为动漫和古风爱好者,90后的小安已经把购买文创产品作为兴趣和习惯。家里摆放着各种动漫角色的抱枕、钥匙扣、笔记本,延伸到古风领域,有仕女图的团扇、手工制作的步摇、长流苏的压襟……

在中直机构区域,小安在每一家门前流连忘返,如恭王府博物馆的小人摆件、文房四宝,



国家图书馆的《永乐大典》充电宝、书生环保袋,



中国美术馆的手工艺包和丝巾等,更别说故宫展架早已被年轻人里三层外三层包围,大家争先恐后就为抢一支故宫口红。



故宫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太低估了上海的热情和购买力,“上海1天的出货量,相当于我们去其他城市展览3天的量”。

“高出网络平均水平一大截。”小安说,“每一个图案、形象都有古代出处,可细细品味,制作工艺和质量也不差,满足了我对古风的想象和热情。”

博览会摩肩接踵的身影中,还有一批中老年参观者。他们对文创的理解与小安不同。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伯逛到恭王府博物馆,询问某一件文创品的源头形象,还拿出手机翻出各种藏品图,念念有词“你们下次可以做这个”。

有一对老夫妻,走马观花一阵后,时不时发出感慨:“这些都是旅游区的消费品吧”“现在花头劲老结棍,啥个都想得出来”。

也有一些游客,看到排队都会好奇地问一声:“什么东西这么受欢迎?”……

文创产品好不好,设计师是关键一环。中国美术馆文创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这两年文创大受年轻人欢迎,但是好的文创衍生品开发离不开精雕细琢,慢工出细活,“策划思路是最重要的”。

比如说,中国美术馆馆藏齐白石等四大家作品众多,于是开发了系列文创衍生品。齐白石爱画小虫,既是一种生活趣味,又体现画家的生命态度。那么,是否直接把齐白石笔下的小虫形象印刷在各种文具和生活用品中呢?

答案并非如此。



团队策划了另一种思路:把齐白石不同画作中形态各异的小虫形象一一提取出来,做成小虫系列冰箱贴。冰箱贴外观为圆形玻璃,内有小虫形象,看起来像琥珀,一经推出,大受欢迎。

文化IP的转化还有很多方式。比如,把民间作品转化成纸胶带;春节期间推出年画系列;还有各种活动,如通过IP授权,与品牌合作生肖文化的推广等。事实证明,年轻人果然“很吃这一套”。

文创难有标准,未必这样设计就对、那样就错。有些产品用的是整合,有些产品更看重还原本身的韵味,关键在于想要表达的亮点是什么,再把它推向极致。

各类博物馆馆藏作品丰富,仿佛一个源源不断的创意宝库,然而转化成文创品,怎么选择,每个人都有喜好倾向。比如齐白石画了那么多小虫,哪个要、哪个不要,选取更有故事和内容的小虫,就需专业人员的沟通和推荐。

换句话说,当下的博物馆文创、非遗文创,往往更容易出彩,因为这是一批有文化或专业知识的人、艺术藏品,与当代设计师、年轻粉丝的相遇。


【文创与一个节】


去年12月,博览会的筹备工作进入忙碌阶段。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是运营机构之一,仅4天的展览,所耗费的心力和创意可谓“绝无仅有”。

近几年,放眼全国,文创类展览蒸蒸日上,花样繁多,但是把14家中直机构和5家试点文创单位合成一个展区,以特装的形式整体亮相,实属首次。

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等,每一家展品都丰富多样,他们以往参展,都需要独立展区,几百平方米也未必放得下,而这次5家放在一起不说,每家能铺陈的地方不大,因此策展更需动脑筋。

一大特色是,展台都以“特装”方式进行。5家机构标志性的古老大门、古建筑结构,特装成一体式展台。远远望去,不看名字就能一眼识别是哪家。



恭王府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的文创特色在于体积较大的挂画,但此次没有墙壁可挂,只好放弃,改为冰箱贴、文具、茶具之类。

令他意外的是,上海的年轻参观者十分热情,一批卡通形象“阿狸”与恭王府合作系列钥匙圈几乎被“秒光”,直让人感叹“早知如此,应该多带些阿狸系列来”。

有些机构的项链吊坠是为此次展览特意“量身定做”,精美的镂空古风图案,吸引不少女性围观,得知市面上并无销售时,购买热情顿时高涨。

展会设计团队表示,为了此次特装,他们几乎每天一套方案,整整一周,都在设计—推翻—设计的循环中挣扎。初版是圆形展区,后改成霓虹线条,再改成壁装……

参展方提供的素材同样数量惊人。一家机构就有上百份材料,实在难以取舍,最终使用LED屏幕滚动播放。序馆+中直展区里,130方LED屏幕72块拼装,涵盖100多张文创图、51台剧目介绍视频。



直到展览开始前的最后一刻,深夜,调整仍在进行。

这里字幕小了,那里文字长了,这段画面从左上角改为右上角……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细节。文创品力求“匠心”,而十二艺节展示平台同样也独具“匠心”。

玻璃展柜里,是每一家机构带来的宝贵实物,有些甚至第一次在外亮相。

中央歌剧院带来了几本《茶花女》节目单。其中,1956年茶花女的演出节目单价值很高,那是首演《茶花女》,也是我们对西方经典歌剧的第一次公开诠释。

来自中央歌剧院的相关负责人梁寒介绍,他们有自己的陈列室,注重历史资料和实物档案。作为国家院团,记录中国歌剧的足迹本是一种使命,每一个工作用的纸片都可能是一种见证。

还有中央民族乐团特意赴莫高窟参考而复原的五弦琵琶,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第一版《宝船》《马兰花》剧本,中国交响乐团指挥家李德伦传承至今的指挥棒,由每一届首席指挥代代相传……今年如此重视文化实物展示,背后也让大家感受到肩负的责任和担当。

“这里每一家机构,都代表国家的某个领域,或者一个行当。我们理应是行业里的排头兵,文物展示,不仅供参观,还有鞭策的含义。”梁寒说。

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解释,各种展览肩负的平台使命各不相同,在国家最高规格的艺术节展会平台上,除了文创销售、热闹参观,更重要的是,一场盛会,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行们相聚一堂,彼此观察学习,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展示的不仅是成果,也是创作过程,“告诉观众,金蛋是怎么生出来的”,体现国家导向。

节日只有一时,而平台孵化,对未来产业的驱动却是功在长久。


【文创与一座城】


近几年,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文创不只是礼尚往来的赠品。

故宫文创的成功,让故宫作为一种品牌,赢得新一代年轻人的喜爱。文创产品可以让一门古老艺术、非遗、文化机构重新与年轻人对话、互动,激活作用之大,让大家看到了成功案例。

扩大而言,文创也在城市营销、城市形象的推广中起到关键作用。如今去一座城市旅游,购买旅游纪念品、文创品,成为年轻人“打卡”的习惯。

把文创品带回家,就是把对一座城市的印象、记忆带回家,其重要性不可低估。

那么,在此次博览会过后,城市文创可以获得哪些启发呢?这一点,马青和他的创意团队有自己的体会。

2010年,马青参与了上海世博会形象管理团队。此后,他创立上海经致文化发展中心,参与过上海国际电影节等一系列重大节庆和政府参访文创品的开发设计。

他把上海的城市文创分成几条线索进行开发:海派系列、江南系列、红色系列。

比如,他为一大会址做的石库门充电宝和U盘,属于红色文化系列,还给这个U盘赋予一个概念:储存红色记忆,激发红色动能。



一大馆藏共产党宣言,作为镇馆之宝,藏品如何转换成消费者可购买的文创?简单仿制藏品未必美观,于是团队这样设计:比原尺寸略小,不同版本的宣言放在一起。外面礼盒包装,翻开来左右两边各有名句,取名“红色基因”,印了1921份,还配有收藏证书、馆长签名,礼盒印有一大石库门门头……让人看到就有购买收藏的冲动。


“关键是要提炼核心内容,再加上背后独特的身份符号,进行艺术表达。”马青总结,文创不是简单的画面贴图,好的文创具备几个特征:有文化精神、有产品功能、有艺术美感、有合理价格。

尤其对年轻人而言,单纯一幅画未必想买回来,但是当这个图案成为钥匙扣、灯具、抱枕、文房四宝等,有生活使用功能时,他们就有购买兴趣。

又比如,江南文化系列中,为杨浦图书馆做的文创,把图书馆内的经典孔雀门图纹做成镂空金属书签,并且为了防止书签成为割手利器,还把四周磨成圆角。



而另一本苏州河主题的笔记本,团队走访了苏州河18个景点,每一个景点用水彩画附加在书页里,按照从早到晚的游览线路,简称“苏河十八湾”。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上海文化全景地图,一共7张,如何把7张地图集成在一起,便于携带又美观,成本价格可控,团队为叠页方式改了好几版。



仅包装材料就试验了塑料、纸张、抽绳等多种方式,最终定版像一个卡牌套,开合简便,抽拉美观。

上海大剧院也开始重视文创产品的研发。在此次展览上首发的“浮生”系列,就是以上海大剧院出品的昆曲《浮生六记》为灵感。“浮生”系列主打江南文化,融合非遗技艺,分成“浮生”系列手工盖碗和“浮生”系列竹丝扣瓷茶具等,



还有帆布包、马克杯、香盒等剧目周边产品,涉及茶艺、茶点等日常生活领域,成为一些昆曲迷的心头好。



“产品意外好看。让我对浮生这部昆曲产生兴趣,有点想买票进剧场了。”一位年轻观众如此表达喜爱之情。

上海博物馆同样以“江南文化”为特色,带来3个系列60余种120多件文创产品。包括董其昌山水系列30种、文人雅士系列10种、海上风华系列23种,体现上海文化精髓。

其中,山水画丝制眼罩、卡套、迪士尼联名环保袋、玩偶挂饰等销量火爆。

根据《缂丝莲塘乳鸭图》开发的艺术玻璃盘,参考大克鼎波曲花纹制作的首饰等,经频繁曝光已是“网红”。



此次博览会,文创对城市、地区品牌的推广作用再次得以验证。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壮族花崇拜”为精神内核的文创产品受到观众喜爱。马尾绣小方包、花山岩画大方巾等,短短几天,许多产品断货,还在现场签订了大量销售订单。

西藏博物馆的展台,根据民间故事阿古顿巴的卡通形象设计的一系列实用产品,如钥匙扣、挂件等也大受欢迎。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携30多家文旅企业、博物馆的六大系列100多种、1000多件文旅创意展品亮相,民族特色鲜明的传统工艺产品、生态资源产品、博物馆文创产品、青绣文创产品、唐卡文创产品和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吸引眼球。每一件都是了解青海文化的一把钥匙,也激发现场一些观众的旅游热情。

几乎所有文创设计团队都提到,文创不是刚需,对消费者来说,它是情感纪念,所以文创产品必须寄托情感,才能打动人。而这种情感和文化的挖掘,需要静下心来,精心琢磨,急不得。



国博“霁青金彩海晏河清尊”3D小夜灯,瓷尊是为圆明园海晏堂烧制的,一对白色的展翅剪尾燕子作为耳,意指水流澄清,大海风平浪静,用以歌颂天下太平

马青认为,机构形象、城市形象、国家形象的文创可以未雨绸缪,整体规划,分为哪些文化系列,有哪些核心元素,怎样进行材料搭配,像一个仓库,平台上不仅有物料,还汇聚了各行业的文化人、艺术家,有成熟的配套方案。一旦需要可组合微调,即刻落地。若每次等急用时再临时从创意到生产,效果未必最好。

文创之火,意味着文化可以不再高高在上。当代文艺、传统文化、城市形象如何与年轻人对话,与社会时尚生活碰撞,最终产生好感,甚至形成价值引领性、美学崇高性,是每一座城市的课题,也是上海打响“四大品牌”题中应有之义。



【对话】


    记者:文创产品特别受到年轻人喜欢,是戳中了他们哪种心理?

    田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创产品本身就是青年文化的衍生物,与年轻人最喜欢的、最流行的文化是一致的,讲白了,就是年轻人寄托自身情感和回忆的载体。    

    记者:新时代,人们对购物行为的理解,是否发生了某种改变?

    田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整体上已经从物质匮乏时代进入物质充裕时代,在物质消费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人们的消费趋向就会向更高层次的文化消费和符号消费转移,消费背后的象征意义不再是吃饱穿暖,而是突出自己的特点及与众不同。文化消费、符号消费、自我表达、个性表达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文创产品,这是我们经济、文化、旅游等各领域需要重新理解的行为心理,所以文创不只是一件好看的商品,背后的作用不宜轻忽。

    记者:提起中国风文创,第一反应就是故宫。故宫文创的成功是个案,还是具有某种可复制推广的模式价值?

    田丰:故宫的成功实际上有一个社会背景:当下,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重新认识和觉醒。故宫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和符号,所以喜欢传统文化的人把故宫的符号作为某种标榜和表达。

    故宫案例当然是可以复制的,但能不能做成大IP则有一定的疑问,因为故宫是近代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具有不可替代性。 

    记者:越来越多高雅艺术、非遗等,试图学习故宫模式,但是年轻人买回了文创,真能让他们从此亲近高雅艺术、非遗,走进剧场吗?

    田丰:以前,某些文化形态之所以不受青年人待见,主要是因为不接地气,与青年人在内容上、形式上、话语体系上都有很大的隔阂。现在重新包装,仅依靠卖萌和可爱或许还是不够的,重要的是从中提取出能在青年人中流行的内容。与包装相比,文化产品在内核上与青年人联系才是真正的关键。还有,高雅艺术本身也很难大众化,如果大众化就变成流行文化了。

    记者:近几年,我们渐渐学会了一点文创玩法。粉丝圈玩得更熟,而企业、大学、机构似乎总觉得文创品用于交往赠品,公然开店买卖有点“降低格调”。不像一些西方城市,每一所大学、可参观机构,都会开辟文创用品商店,联合国总部大楼也不例外。中西之间,是否对文创的理解不同?

    田丰:中国人骨子里还是认同“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但在工业化时代和后工业时代,工业化模式下的文化产品已经不再是传统练内功模式,而是要用传播的眼光来看待文创产品。文创产品本身的属性也不再是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而是符号消费需求、情感消费需求、文化传播需求。所以,消费阶段性差异、社会文化差异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一时半会儿也很难改变。

    记者:文创的另一大用途,就是品牌传播,润物细无声。城市形象的推广,如何用好文创?

    田丰:城市与文创的联系更像是里与表的关系,城市的特点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文创产品的特点和不可替代性。其实,去纽约看到“I♥NY”,跟到长城买一件“不到长城非好汉”的T恤很像。上海需要打造自己的独特文化符号和产品,唯有创新,才会对城市推广有助力作用。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蒋迪雯、龚丹韵 摄
部分图片被采访对象提供
题图说明:以昆曲《浮生六记》为灵感的“浮生”系列竹丝扣瓷茶具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