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亭子间里大乾坤,重庆南路万宜坊,韬奋纪念馆重新开放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19-05-18 20:57
摘要:让文物活起来。

重庆南路205弄万宜坊54号是伟大的爱国者、卓越的文化战士、杰出的出版家和新闻记者邹韬奋上世纪30年代居住过的地方。5·18世界博物馆日之际,经过半年多修缮的韬奋纪念馆重新向市民开放,并增添了更多互动展陈内容。

韬奋纪念馆1958年建成对外开放,是上海最早一批人物类纪念馆,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去年馆庆60年之际开始的这次修缮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韬奋故居的建筑细节进行了充分考证,在处理墙面渗水、木结构老化、白蚁侵蚀等问题时,尽最大限度地保存建筑原有风貌。修缮时还有一些意外惊喜,比如,在对韬奋故居一楼厨房木质地板拆除重铺时,发现下层铺设有白色马赛克,经考证这是房屋最初的原貌。此次修缮恢复了马赛克旧装,并配上了同时代的老式煤气灶。近年来,为了改善居住条件,许多老建筑内部都被重新改装,像韬奋故居这样仍然保持上世纪30年代风貌的建筑已经难得一见。在清洗外墙和重刷过程中,铲除原来外立面后,发现故居门旁显露出一个铜制门铃,这应该是给客人用的。有趣的是,故居二楼卧室中有一个相似的铜铃,推测应是主人呼叫佣人时使用。这些小物件生动还原了当年生活的小细节。


纪念馆在修缮之余还进行了升级改造,在展厅二楼新辟出一间互动室,让参观者能在其中动一动手,完成一张属于自己的韬奋版画、制作一张有韬奋手迹的古风书签,玩一玩“英雄之路”桌面游戏和生活周刊社油画拼图。展厅三楼新辟了资料室,韬奋纪念馆历年收集的韬奋研究相关书籍陈列于此。其中有韬奋纪念馆历年的出版物如《店务通讯》《韬奋手迹》《邹韬奋研究》《生活书店会议记录1933-1937》等,此外还有开馆至今收集的韬奋相关的公开出版物、内部资料、纪念册等。由于部分书籍存世量少,稀见度高,资料室仅对预约者开放。

开馆当天,韬奋纪念馆举行了以“传承经典,照亮未来”为主题的韬奋先生作品诵读会。韬奋先生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800余万字的作品。韬奋先生的作品,是他奋斗历程和精神内涵的全面体现,获得了当时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喜爱,至今仍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启示意义。诵读活动在大同学子首次颂唱的《邹韬奋先生挽歌》中拉开序幕。《邹韬奋先生挽歌》原载于1946年的《风下周刊》,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作词、著名音乐教育家夏之秋先生作曲,多年来藏于纪念馆库房中,只见其谱,未闻其声。生活书店老员工黄宝珣女儿黄明向韬奋纪念馆捐赠了珍藏近80年的《鲁迅全集》一套。这套全集是黄宝珣1939年在参加生活书店“向抗战前线将士写10万封慰劳信”的运动中获一等奖的奖品,几经颠沛流离,一直带在身边,后来成为女儿黄明的珍藏。

1926年10月,韬奋接编《生活》周刊,1926年到1928年的两年间,《生活》周刊一直都是最初的“两个半人”——邹韬奋、徐伯昕和孙梦旦(半天在生活周刊社工作,算半个人)勉力办刊。不到二年,《生活》周刊销数由2000份突增到3万份,急需增添人手。黄宝珣作为生活周刊社第一批同事,1928年10月,进入周刊社担任文书,主要做读者来信的处理,答复读者提出的种种疑难问题,她起草复信的初稿,韬奋先生改定签名。她还协助韬奋整理编辑“读者信箱外集”的出版等。生活书店成立后,先后在全国设立五十余家分支店,黄宝珣担任总管理处秘书处秘书兼文书科长,负责分支机构的通联工作,工作琐碎而繁重。

1939年6月,全国慰劳总会等五机关联合发起“向抗战前线将士写50万封慰劳信”号召。生活书店热烈响应,提出全店争取完成10万封慰劳信的任务。当时生活书店在被诬、被冤、被摧残的惨况下,书店同人为抗战文化而忍痛努力,单独征得慰劳信11万余封,超额完成了任务。全国慰劳总会以生活书店一家征得的信竟达总数四分之一强,贡献突出,专门写信致谢。在“向抗战前线将士写10万封慰劳信”运动中,黄宝珣与张志民、张锡荣、张知辛、孙明心一组,在两次集体自书竞赛中,分别写了642封和4504封,均获得第一名。黄宝珣在个人自书竞赛中,以1864封获得第一名,这套《鲁迅全集》就是第一名的奖品。

韬奋纪念馆里还有一本书记录着韬奋与鲁迅的交往。朝北亭子间是韬奋先生的书房,书橱里摆满了海外流亡时购得的英文和俄文书籍,书桌上有一本《革命文豪高尔基》。1932年11月起,邹韬奋利用每天上班前、下班后的业余时间,历时大约5个月,在这张书桌前编译了这本《革命文豪高尔基》。鲁迅在1933年5月看到了该书即将出版的广告,旋即给韬奋写了一封信:“……这实在是给中国青年的很好的赠品。我以为如果能有插图,就更加有趣味,我有一本《高尔基画像集》,从他壮年至老年的像都有,也有漫画。倘要用,我可以奉借制版。制定后,用的是哪几张,我可以将作者的姓名译出来。”能得到鲁迅先生的支持,韬奋自然十分高兴,他立即回信并采用了书中7张照片和1幅漫画,鲁迅先生又亲自翻译了照片说明。

在书籍出版后不久,韬奋先生就踏上了流亡海外的道路。1934年,邹韬奋流亡到莫斯科时,用英文给高尔基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曾经用中文写了一本您的传记,这本书在去年7月间出版,并在中国受到普遍欢迎。”韬奋先生将此信与《革命文豪高尔基》一书托友人萧三交给了高尔基。该信原件现存高尔基纪念馆,复制件陈列在韬奋纪念馆一楼展厅里。

图片由韬奋纪念馆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