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武康路上这座小楼最多一天接待超过7000人,就连家猫“二咪”也成了网红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19-05-16 21:30
摘要:作家故居如何成为串起城市文旅资源的珍珠

“翻开这本‘大书’,就不想离开这块地方、这座城市。”在5·18世界博物馆日来临之际,由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学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与上海市作家协会、中共徐汇区委宣传部、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巴金故居联袂主办的“相聚上海·相约文学博物馆”主题活动,16日上午在巴金故居拉开帷幕,现场云集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上海鲁迅纪念馆、郭沫若纪念馆、叶圣陶纪念馆、冰心文学馆、河北文学馆、莫言文学馆等全国各地近30家文学博物馆(作家故居)的代表和专家。

 

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把城市中具有文学气息的老建筑比作一本大书,提升了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魅力。“管理与运行是首要任务。”冰心文学馆副馆长、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馆长黄文明提出,对于文学博物馆(作家故居)来说,管理与运行的水平是这本“大书”吸引人翻开的关键。“文学博物馆(作家故居)应该成为一个复合的文化空间,而非单纯地展示文物。”上海作协党组书记王伟说,上海是中国新文学的发祥地、策源地、推动地和收获地,现代文学史中几乎所有重要作家都曾和这个城市发生过千丝万缕的关系,上海文学博物馆目前正在积极筹建之中,各地经验将为文学博物馆未来展陈设计和运营提供参考。

 

作家故居不“大”,文化效应很“大”

 

今年五一小长假四天,武康路上的巴金故居参观人次22330人,5月2日当天参观者达7180人。巴金故居整个占地面积不过1400平米,主楼面积不足700平米,空间非常有限,且故居之外没有展馆或纪念馆等辅助设施。就是这样一座小楼成了武康路“网红街”上的“网红”地标,2011年12月1日开放以来,接待参观者超过百万人次,不少外地游客、文学爱好者慕名而来,节假日常常在门口排起长队。

 

“巴金故居是什么,或者套用一句被文青们用熟了的话:当我们谈论巴金故居,我们在谈论什么?这里除了有对文学博物馆(作家故居)的定位,还有对它的期待。”周立民说,2011年底才开放的巴金故居,在全国的名人故居中尚属年轻的面孔,然而,它却又因完整保存巴金先生一家的生活原貌和连续八十年的史料收藏不中断而显得历史氛围充足,满面沧桑。作为巴金故居的工作人员,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特别是要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考虑到当代人的欣赏习惯,使这个故居既古典又现代,用生机勃勃的活力照亮历史遗存。“由此,谈到巴金故居是什么,我会回答:它是一个人文空间,它是一个文化平台,它也是一个无限延展的文化符号。在这里,文学爱好者与市民可以触摸到真实的巴金的灵魂,会看到他是一位伟人,又是一位普通人。他的衣食住行与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有些家具,还显得那么陈旧。然而,他又是一位了不起的人,参观者进入故居,首先就会被无处不在的书和书架所震撼。再仔细看,这些书,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涉及语种就有二十多种。故居在陈列设计上始终注重‘家’的氛围营造,甚至家里传统的养猫习惯也保留下来。故居那只叫二咪的猫已经成为很多人来追逐的‘网红’。总之,这个空间与每一位参观者相隔并不遥远,它如同巴金先生的性格:朴实无华;也践行巴金先生的名言:把心交给读者。”

 

文学博物馆(作家故居)要展示“主人”的个性和文学特点、成就成为运营者的共识。曹禺故居纪念馆(天津)始建于1910年,由前后两座共计600余平方米的意大利式小洋楼组成,是杰出剧作家曹禺先生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生活的“万公馆”。曹禺故居纪念馆名誉馆长王海冰介绍,纪念馆前楼以十四个版块组成展览,通过照片、手稿、实物、书籍等元素展示曹禺童年、青少年的生平经历以及他对天津的特殊感情和对我国戏剧事业的杰出贡献。尤为特别的是紧挨纪念馆的曹禺剧院,内设“雷雨厅”、“日出厅”、“原野厅”三个小剧场,主要以演出曹禺经典剧目和城市时尚剧为主,形成了既可参观,又可观看演出,举办座谈、讲座、交流的特色文学作家纪念馆。曹禺剧院也是天津第一个接纳民间民营小剧团演出的剧场,最多时一年里社会民间民营小剧团与院校剧社演出超过200场。

 

扩大作家故居“朋友圈”,深入市民“生活圈”

 

在巴金故居周围,柯灵故居、张乐平故居、草婴书房等渐次向市民开放。作家故居成为串起一个街区文化与旅游生态的珍珠。在上海另一个文学资源丰富的区域——文学博物馆将落地的虹口区,一条文学漫步路线也呼之欲出。从鲁迅公园里的鲁迅纪念馆到大陆新村的鲁迅故居,再到左联纪念馆、茅盾故居、郭沫若故居、瞿秋白故居等,串联起新文学、左翼文学的生动场景。对文学博物馆(作家故居)来说,不仅要守好自己的门户,更要开门办故居,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将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吸引进来,壮大故居,同时,也将自己的好东西送出去,扩展故居,为社会共享。特别是在新文学运动曾留下深刻痕迹的上海,作家故居之间的互动本身就是发挥文化平台作用的题中之意。

 

周立民说,作家故居不应是枯守在家、等人来参观的一座老房子,而是与社会、公众和时代密切相关的文化平台,发挥超出本身空间的更大作用。近年来,巴金故居在文化活动的策划、设计和举办上花费了相当功夫,就是希望将巴金先生留下的珍贵遗产送到公众中间。以展览为例,走进高校的巡展以“青春是美丽的”为主题;走进社区的巡展以“向老百姓讲述巴金的故事”为主题;外城市巡展则充分考虑与当地文化界的互动,比如在台北和东京的展览,分别以巴金与他的台湾朋友、巴金与日本作家为主体。故居还先后打造了“猫博士阅读体验课”和“雕刻时光巴金故居版画体验课”,将故居或巴金作品,变成参观者可感知、可参与的活动内容。“巴金故居开放八年来,我们用实践突破了人们最初的一个预设:参观故居的都是老年人吧?恰恰相反,我们的参观主体是中青人,很大一部分是年轻夫妇带着孩子一起来参观。在故居之外组织的各类活动,中青年人也一直是活跃的参与主体。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这个文化平台的活力。”

 

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的这个周末,上海鲁迅纪念馆策划了面向青少年学生的研学诵读、面向亲子家庭的手工拓印和面向鲁迅爱好者的名家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尤其是结合纪念馆近期开展的特展“拈花——鲁迅藏中外美术典籍展”举办的木刻版画拓印,希望通过丰富有趣的教育形式,引领青少年了解鲁迅、了解版画艺术。“文学博物馆(作家故居)的从业者应该树立为明天的文物收集今天的物品的观念。”鲁迅纪念馆副馆长乐融说,上海鲁迅纪念馆原来长期只征集与鲁迅有关的或新中国成立前的资料作为文物,但随着时间推移,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资料都距今有五六十年的历史。同时,随着对鲁迅研究的深人,与鲁迅有过交往的文化名人文物资料、与鲁迅所倡导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相关的版画资料也成为收藏对象,以此为主题开展的特展和相关活动都受到市民欢迎。

 

“随着城市化建设历史进程的加速,许多原来认为不起眼的物品,如果不加以保护,不久也有可能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而消亡,使文物保护工作出现断层。在这方面,博物馆大有可为。对藏品进行研究,确定其“身份,挖掘其价值,并在这个基础上,为博物馆陈列提供高品位的展品。”乐融说,目前有相当多博物馆重征集,轻研究。限于人手,文物或实物进馆后,日积月累,堆积如山,不但使所征集的文物、实物整理难乎其难,也给资料利用、研究带来很大不便。这也是博物馆人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博物馆要加强硬件建设,改善保管和整理的条件;另一方面更要提高软实力,不断改进和提高管理水平,让文学博物馆真正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乐园与课堂,体现城市文化积淀和文化品位。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