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十二艺节 | 进溶洞,摸猪鼻子,唱山歌……《那山有片粉色的云》邀小观众先睹为快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诸葛漪 2019-05-16 17:16
摘要:点燃孩子的想象力

“这是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5月16日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年度大戏《那山有片粉色的云》戏剧公开日中,中福会儿艺剧院院长、《那山有片粉色的云》总导演蔡金萍表示,“走进剧院,走近戏剧,能点燃孩子的想象力。”江桥小学、位育小学、世界小学三所学校学生在马兰花剧场先睹为快《那山有片粉色的云》,19日该剧将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展演。

 

《那山有片粉色的云》聚焦以彝族少年阿鲁为首的一群留守儿童,通过孩子对亲情和陪伴的强烈渴求,表达爱与温暖的主题。该剧讲述生活在西南深山里的留守儿童阿鲁与爷爷一起生活。爷爷死后,他在渴望亲人的念想中渐渐长大。上海高中生赵绾儿和父亲开车去贵州平塘,却把车错开到阿鲁的家乡,赵绾儿与阿鲁及其小伙伴们不期而遇。编剧欧阳逸冰有意避免对留守儿童生活无节制的暴露,而是把一群视艰苦为平常的孩子们自在天成的快乐呈现出来。“戏中生活与城市小观众的距离很远。但是,爱的神奇力量可以跨越任何距离,无论时间,还是空间。”蔡金萍说。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兼艺术总监蔡金萍正在指导参演人员排练《那山有片粉色的云》。

 

戏剧公开日中,导演张晶、舞美设计任杰、灯光设计刘保华、服化设计王硕煛、李萌璐等分别上台做戏剧导赏,邀请学生们亲身体验戏剧艺术的奇妙。粉色为《那山有片粉色的云》奠定温暖的基调,绿色的树和粉色的树代表着陪伴,最后出现的粉色大树寓意着粉色的云朵,通过透光材质营造出温暖美丽的视觉效果。流动的干冰和变化的多媒体表现云的柔软。溶洞场景则充分展现当地的地貌特征,运用艺术化镂空效果来表现溶洞中的钟乳石。移动景和升降景,通过灯光和多媒体渲染山洞中移步换形的视觉效果,营造出充满地域特色以及反映人物内心独特视角的环境。“溶洞钟乳石”上上下下,小观众坐在会动的机械装置上直呼,“好有趣”“坐在船上面慢慢划”“像在天上飞”。刘保华介绍,“普通舞台照明犹如小台灯,一旦运用灯光设计,就像填色游戏,比如豁口的天光、斑驳阳光设置,花白点猪出场时的定点光、追光各有各的神奇。”追光一变,化为白色小花洒落舞台,看得小观众心驰神往。

《那山有片粉色的云》排练剧照

 

《那山有片粉色的云》重要角色花白点猪采用拟人化设置,温暖地陪伴与阿鲁身边。扮演花白点猪的演员上场,引起热烈反响。孩子们悄声议论,“猪肚子鼓鼓的,是不是里面有气垫?”设计人员揭开秘密,猪肚子填充的不是普通棉花,而是腈纶棉,“演员一场演完,全身是汗,如果用普通棉花,会把肚子变得非常沉。”小猪鼻子也有奥秘,看上去像海绵,实则通过模具塑形而成,演员提前两个小时化妆、装鼻子,卸妆时必须用浓度99%酒精擦拭,殊为不易。

 

《那山有片粉色的云》还大量使用具有贵州当地特色的音乐元素,配器将彝族民间音乐中的月琴、口弦及丰富打击乐与管弦乐、电子、流行等风格音色融合,具有强烈色彩性,同时巧妙融合上海方言童谣,以表现大城市和山区少年从陌生到互相接受的过程。公开日尾声,每位演员邀请一位学生上台,分为两组,以阿鲁为首的彝族少年队和以绾儿为首的上海少年队,分别教唱全体观众剧中的上海童谣和彝族山歌,以好玩有趣的形式让孩子把《那山有片粉色的云》烙印在记忆。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编辑:项建英
题图:《那山有片粉色的云》排练剧照。
图片摄影:孟雨涵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