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观见 > 文章详情
【观见】禁了“爸爸去哪儿”,能降真人秀的温?
分享至:
 (6)
 (1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赵翰露 2016-04-19 05:25
摘要:电视强制输出、观者被动接受的传播方式,跟无脑庸俗的综艺节目简直绝配。

 

被传“整治”的网红papi酱,修改了节目还可以重新上线;同样被广电总局关照了的《爸爸去哪儿》,就没这么好运了。日前广电总局一纸禁令,让开播3年的湖南卫视王牌综艺《爸爸去哪儿》命运堪忧。明眼人看得出,相关部门早对当前真人秀节目泛滥荧屏不满。

 

因为未成年人的因素,禁掉“爸哪”顺理成章,但真人秀节目的“高烧”,真的能降温吗?

 

看起来,很难。

 

 

惹人爱VS讨人嫌

 

综艺节目由来已久,但以“爸哪”、“跑男”、“好声音”为代表的版权引进高成本大制作真人秀节目,在国内发端不过三四年时间。不夸张地说,正是这些节目,拯救了视频网站围攻下的传统电视台。极高的制作成本、对电视节目“手艺活”的要求、以及与明星艺人的良好关系,都是传统电视台的优势,也是根基尚浅的视频网站无法匹敌的。

 

对电视台来说,这的确是一笔好买卖。版权引进保证了成熟可靠的制作模式和节目吸引力, “剧情”、“流程”相对影视剧而言来得简单,还有大量一线二线三线N线的当红明星过气明星可用。生产迅捷,收视率高,大量制造,水到渠成。

 

但观众并不是那么好伺候的。现在再看几年前引进初期的真人秀,许多人可能会觉得“简单”、“不过瘾”。新鲜和惊喜的阈值提高了,倒逼制作者们寻求更刺激的内容。将明星置于更危险的境地是一种办法(野外生存类),更多地窥探明星家庭隐私是一种办法(亲子类),在节目中设置激烈的“撕逼”内容更是一种办法(那就更多了)。

 

这也不难解释,尽管广电总局的各种禁令常常遭到民间吐槽,但关于限制真人秀,不少人其实是支持的。草根身份造假、明星按剧本“演出”、节目组刻意制造矛盾,是人们质疑真人秀的普遍理由;而整体格调不高、商业炒作过盛、同质化节目太多,也是不少人支持禁掉真人秀的原因。

 

 

紧箍咒VS护身符

 

但是“禁”,禁得掉吗?

 

有件事很有意思。广电总局去年7月就给各大卫视念起了“紧箍咒”,要求抵制“过度娱乐化低俗化”、摈弃“靠明星博收视”、坚持“健康的格调品位”,同时要限制未成年人节目数量,并表示整体要加强管理和调控。一声令下,各大节目组当然紧急动员。

 

不过,“过度娱乐化低俗化”或者“靠明星博收视”,并没有消失。精明的真人秀圈子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给节目加上“护身符”

 

“做公益”是一招。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跑男”),在上一季启动了“爱心助跑”公益活动并大肆宣传,新一季中表示相关部门已经点名表扬了他们。湖南卫视的另一档王牌《我是歌手》也立刻效仿,在最近一期的节目中突然揭秘说已经赞助建设了几十所希望小学,当期节目的全部收入也将捐给希望工程。

 

“正能量”也是一招。不管是明星竞技还是野外生存,都说自己是满满的“正能量”。至于是不是真的“正能量”,观者心知肚明——该撕的还在撕,该骗的还得骗。一档以成年明星艺人互相比拼为看点的综艺,收视率的重压之下,所谓“正能量”更像是一张粉饰的贴纸。

 

换句话说,禁掉“爸哪”的理由堪称无懈可击,就算明星家长乐意带孩子出来作秀,头上还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悬着呢。但看过一些综艺的人都知道,“爸哪”在所有综艺里,已经算得是不低俗了。更多品味格调低下、内容无聊透顶的节目,却不犯法,往往还有公益和所谓的“正能量”这两大“护身符”加持,像是一条光溜溜的鱼,根本抓不住。

 

 

良币VS劣币

 

针对庸俗节目泛滥荧屏、唯收视率论等等问题,有识之士不止一百次地对电视台乃至整个行业提出过尖锐的批评。意见本身来讲多数是中肯的,但从现在的荧屏来看,收效甚微。

 

为什么?

 

单单从“文以载道”的角度去批判电视节目,是没什么用的。布尔迪厄曾表示过,电视强制输出、观者被动接受的传播方式,跟无脑庸俗的综艺节目简直绝配。“累了一个礼拜,周末就想看点搞笑的轻松轻松”——这种诉求,恐怕也是大量综艺收看者的常态。

 

当然,你可以对“娱乐至死”感到担忧,但世界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糟糕。不同于过去,现在人们利用业余时间的方式早已多元化。更多“有追求”的人,用积灰的遥控器投票,用常年亮着的电脑显示器、Kindle电子书和手机屏幕投票,甚至用家庭装修投票——《好奇心日报》近期的一份针对“90后”年轻人的调查显示,“沙发茶几电视机”已经成为年轻人最厌恶的装修方式之一。

 

对一些超越底线的低俗节目,单纯的市场机制可能难起作用,管理当然是必要的。但另一方面,“逼迫”广电总局频频出手,甚至让行政权力“越位”,背后也有当代社会整体急功近利、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尴尬。

 

实际上,要靠“限俗禁俗”去“净化荧屏”太难,利益诱惑下,“紧箍咒”再紧,总有人能找到“护身符”;目前国内更迫切的需求,正是给予优质精品更大的空间,让良币占领市场,把自认为“不庸俗”、“有追求”的观众从美剧、日剧的怀抱里拉回来。

 

而至于“庸俗”的真人秀能不能降温?快速消费,愿打愿挨,几年过后,迟早优胜劣汰。

 

题图来源:东方IC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朱珉迕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